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翁文耀 《中国经贸》2011,(24):91-92
二零零九年,财政部、保监会、公安部、卫生部和农业部联合颁布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全面划定了道路交通事故中的社会救助基金轨制。福建省于二零壹零年出台《福建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和《福建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使用管理规程(试行)》正式文件。从福建省《试行办法》和《管理规程》的制定与基金运行来看,社会各界对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充满了期盼。本文拟围绕交通事故救助基金成立的意义和管理机构主体地位提出看法,希望能促进福建省该制度全面实施及完善,实现对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救助。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下称"救助基金"),是依法筹集用于垫付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的社会专项资金。是对机动车交强险制度的重要补充,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行动。文章以H省为例,对重塑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交通肇事案件中,对受害人的赔偿问题是善后处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了解交通事故损害的赔偿义务和构成条件,确认交通肇事案件的赔偿主体,即由谁来负责赔偿。这是关系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律的严肃性,教育和惩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者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闵靓  万平  曾群 《老区建设》2010,(20):27-29
为了更加规范对交通事故的处理规则,加强对交通事故受害人权益的保护,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对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规则、原则和责任认定、主体的确定和标准等方面都更加科学了。本文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是诉讼证据的一种,不能将行政法上的责任与民法上的责任相混同,认定书只能作为确定民事赔偿责任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建敏  温衡 《山东经济》2011,(5):117-121
交强险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对切实保护道路交通通行者人身财产安全、维护道路畅通以及为交强险法律关系中的受害人获得及时有效的赔偿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目前由于受害人范围界定得过窄、对受害人遭受人身财产损害后救济途径比较单一和对充分补偿受害人及受害人家属利益资源相对匮乏,致使受害人利益未能得到及时充分有效的保护。因此,需要对受害人利益保护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交强险中受害人利益保护机制的建议,以发挥交强险对受害人利益保护应有的救济功能,减少社会纷争,增加和谐音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日益增多.为妥善解决机动车事故造成的损害赔偿问题,我国有关部门相继制定了一些旨在处理此类问题的法规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这些法规条例的颁布施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机动车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无法可依的问题.但是,我国现行机动车事故损害赔偿的立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损害赔偿的程序、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损害赔偿的范围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人民法院正确公正地处理案件,同时更影响到对受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因此有必要制定统一的机动车事故损害赔偿法,并对相关的问题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是我国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第一部全面、系统的行政法规.我国既是一个道路交通大国,又是一个交通事故较多的国家,因道路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逐渐增多,在民事案件中占较大的比例.因此,贯彻执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不但对正确处理这类案件,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稳定社会秩序,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方玉强 《魅力中国》2014,(5):337-338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事法律制度。自古代法产生,法律就有对人格权的保护。法律对人格权的保护正是近代法上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诞生的基础。伴随着《民法通则》的颁布实施,新中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得以建立,并在《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国家赔偿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逐步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铁路司法解释”存在的问题和在实践中带来的困惑及其后果,提出了完善立法,切实保护公民和企业合法权益的措施.要参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建立机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群策群力,综合治理;制定切合我国实际的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避免出现法律法规冲突.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在工伤损害赔偿领域,很多国家或地区逐渐形成了以侵权损害赔偿、工伤保险和社会保险为内容的多元、系统的受害人救济模式.依据我国法制的发展现状,以侵权责任法为基础,建立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和社会救助并行发展的多元化受害人救济机制.基于此,须尽力协调好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在受害人保护上的制度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敏 《理论观察》2007,(3):103-107
近年来被害人权益保障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修改立法以加强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而在我国刑事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权益至今仍被强大的国家公诉权所掩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现行立法对被害人各项权利的规定不仅范围狭窄无法适应世纪的需要,而且由于具体操作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被害人现有权利在司法事务中很难有效实现。因此,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司法实际构建一套完备的被害人保障制度是我国目前司法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薛鸿 《特区经济》2010,(5):112-114
股东代表诉讼是权利救济的特别诉讼,我国2006《公司法》规定了该制度,但缺乏具体规定。本文将从股东代表诉讼权利救济的目的出发,构建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同时构建原告股东的权益保障机制,以期对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构建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公司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现行《公司法》确立了对中小股东的民事赔偿制度和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有效监督制度,并在实体上和程序上加以规范。但在保护中小股东的相关制度、权利救济等方面仍有不足,需进一步完善,真正形成切实有效的法律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4.
莫小春 《特区经济》2012,(1):112-114
我国《公司法》确认了股东大会决议瑕疵救济制度,但其救济体系有一定的滞后和缺陷。缺乏非诉救济途径的规定、决议瑕疵诉讼类型不完善、行使撤销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诉权主体范围过于太窄、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判决效力界定不明晰。为进一步保护中小股东等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稳定市场交易秩序,建议引入非诉救济途径,同时完善诉讼救济途径的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5.
调解制度主要包括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和法院调解。它属于一种行政救济途径,是指当公民的权益受到行政机关侵害时或可能受到侵害时的防卫手段和申诉途径,建立完善地行政调解制度对于监督行政机关的侵权行为以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行政调解的角度阐述与相关救济途径的分工。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完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对我国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切实维护受害者权益、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并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采用研究国外相关实践经验的方法来切实分析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实践中遇到的困境,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7.
钟娟  李宗林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2):126-129
审计复议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行政救济制度,旨在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审计复议制度存在制度设计缺陷和审计复议实践不完善的问题。完善审计复议制度是对审计权运行的再监督,使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建立在科学合法的基础上,既要使国家审计权落到实处,又要保护被审计单位合法利益,以此提高我国审计复议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李虹  王志章 《科学决策》2010,(10):39-46
近些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都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政府救灾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政府在灾害救助中良好的角色定位,对政府公正、公平、高效的做好灾后救助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服务型政府理论,分析了政府在地震灾害救助中的角色定位的现状,探讨地震灾后政府角色定位的机制保证,并从政府扮演的多重角色中作出以下几点结论:面对受灾群众,政府应是灾后社会秩序的维护者、灾后心理救助的组织者、灾区社会重建的评估者和灾区文化生活重建的领导者;面对社会大众,政府应是公共倾诉空间的提供者和社会支持力量的创造者;面对第三部门,政府应是参与救援的倡导者、联络者和监督者。为政府职能部门角色定位提供参考,以及政府处理今后类似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提供可借鉴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朱留虎 《特区经济》2008,(2):234-236
从我国固有的法律制度出发,加害给付应界定为:债务人的履行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并侵害债权人履行利益以外的人身、财产利益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债务人依有效合同作出了履行;债务人的履行有瑕疵;瑕疵履行造成债权人固有利益的损害;瑕疵履行无免责事由。为了充分救济加害给付对债权人造成的损害,建议在我国《合同法》第122条增加一款作为第2款,其内容为:当事人一方的履行不符合约定的质量标准,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可以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其他未补偿的损害,受损害方还有权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一些关系民生性质的问题尤其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也日益突出。当前社会保障凸现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低、收支脱节、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文章认为,必须明确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扩大社会保障的涵盖面,拓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渠道,建立独立核算的支付体系,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管理监督机制,为弱势群体表达自己利益的渠道提供制度化的安排,理性和制度化的方式化解冲突,调整社会中的利益关系与格局,真正落实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转型,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