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曾是广东的一个行政区域;海南,还是许多海南籍广东人的故土;海南,曾是当年广东知青上山下乡的地方;海南,更是今日广东人外出旅游的首选之地。海南,这遥远而美丽的南方海岛,凝结了多少广东人的思念;维系着多少广东人的牵挂……走进广州,走进这个繁华的大都市,我们同样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那浓浓的、挥之不去的海南情结……难忘,知青的岁月我们无从考证,在过去的岁月里,究竟有多少广州知青来过海南;我们同样也无法追溯,在流逝的年华中,有多少广州知青的青春与热泪献给了这片热土。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是他(她)们对青…  相似文献   

2.
“诞生于徽商故土,传承微商精神”的徽商银行一出生就注定不平凡,因为它开启了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改革之先河,其“6+7=1”模式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建设新时代乡土文化是增强农民文化自信自觉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受到新时代乡土文化建设的主体困境、存续困境、时代化困境的多重影响,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们对乡土文化产生了疏远感。建设新时代乡土文化,延续民族情感要以加强思想引领为重点,提升对新时代乡土文化的认同感;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培育新时代乡土文化建设力量;以“文化+”为主题,赋能乡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创新为引擎,展现新时代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着手推进新时代乡土文化建设进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新时代乡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绽放绚丽光彩。  相似文献   

4.
冯小云 《魅力中国》2014,(2):146-146
课堂是教师的主要阵地,在这阵地上教师要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课堂也是学生的阵地,这阵地是他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如何抓住课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对教师、学生都显得至关重要。所谓“有效”就是在一段时间的教与学后,学生的具体收益与进步。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在语文课堂获得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多少能力,在情感方面有了什么样的改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悲智 《走向世界》2014,(13):38-41
这个春天,整个中国因为一位“老阿姨”,倍感温暖。江西莲花县与山东烟台市,因为这位“老阿姨”,串联起了故事。中央电视台马年春晚上,一曲《老阿姨》,多少人的眼睛已湿润;一声老阿姨,多少人的声音已哽咽..这位老阿姨就是龚全珍,她14岁离开老家烟台,却一直对故土念念不忘。她是开国少将甘祖昌的夫人、也是农民甘祖昌的妻子、、她是全国道德模范。她平凡的一生却又不平凡的事迹,承载着近一个世纪的传奇。  相似文献   

6.
孟田田 《走向世界》2014,(31):40-43
作为一名作家,杨振声创作了20余部反映民间疾苦、社会问题的中、短篇小说,更有散文、杂文、诗歌等50余篇,被鲁迅赞为“极要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家”。1924年发表的《玉君》,现代的主题配之古典的诗意,故乡蓬莱的风物被鲜活地呈现于纸端。作为一名教育家,杨振声曾参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3所高校--清华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西南联大的创建,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也用他的实际行动回馈了他始终热爱的胶东大地。 他曾在书中写道:“到处为家不是家,陌头开遍刺桐花。”自少年别后,故乡蓬莱的山山水水已化为一种无法断绝的乡土惦念,是一首心灵之诗,滋润了杨振声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7.
对我来说,故乡是一种牵挂,也是一种期盼。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中央及时下达了[2009]1号文件的大背景下,我又来到了故乡丰城。这次调查的重点,主要是想看看丰城市委、市政府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上,有些什么举措和作为。在这种特殊背景下的故乡之行,使我看到了丰城全市上下以“为”化“危”、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的动人景象,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篇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8.
长期的贫困会使人们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精神冷漠症”和“物质饥渴症”;贫困促使形成自尊心与自卑感都很强的双重人格;贫困也会导致贫困者形成柔弱与残暴的双重人格;贫困状态衍生贫困者既强烈追求“公有”,又强烈追求“私有”的两极心态;贫困状态会导致人与人之间信任度的降低;贫困者客观上会更加用心培育;社会资本;人口本身既是贫困者的负担,又是贫困者的“福利”;贫困容易诱发人们的机会主义心态;贫困者重感性、轾理性;缺乏自信,重视迷信,也是贫困者人格意识的一种表现;贫困本质上是一种循环;解决贫困问题必须要靠外部启动,要依靠外部力量打破这种循环,使其进入另一种良性循环状态;要实现从外部启动,政府主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我们称它为“雨城”,因为它终年多雨,湿润;我们也称它为“翡翠之城”,因为常年被青山绿水环绕;我们称他为“飞机城”,因为这里是波音飞机的故乡;而一部经典浪漫的《西雅图夜未眠》电影,又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温婉柔情的一面。这,便是西雅图,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的故乡,著名的星巴克咖啡的诞生之地。  相似文献   

10.
十五岁那年,我离开了故乡,先到省城读书,继而到广东工作,后转入江苏。这些年来,目睹了广东、江苏等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对故乡的贫穷、落后有了更深的感受。 俗话说,“亲不新,故乡人;美不美,故乡水”。在我的印象中,故乡人的确很亲切,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浓厚的人情味,我想念他们。然而,故乡实在不美。灰黑的石山、光秃的土坡和脏臭的池塘水,难给人以美感。或许,在那绵延的群山中,生活着数百只国家一级珍贵保护动物──白头叶猴,算是给故乡抹了一笔神奇的蛮朴的色彩吧。 我的故乡是南疆边 的一座山村。在我看来,它应该算…  相似文献   

11.
互动     
《中国报道》2009,(3):6-6
乡土新生 2009年的首要任务是要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将是新一年“三农”政策的重点。曾经为中国工业化积累和发展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农村地区,其发展与进步,始终与城市里享受着现代化便捷与文明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而且关联越来越紧密。我们期待乡土新生,因为那里,有我们的秋天,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故土和我们的爱。  相似文献   

12.
谢锦文 《魅力中国》2011,(20):259-259
初入文坛时,乡村土地是韩少功的一个道德舞台,承担着他对文革历史的政治反恩和批判。上个世纪80年代,在寻根时期,乡土大地负载的是韩少功作为寻根者的文化理想,他企图寻找一种绚烂神秘,极具原始生命力的古楚文化。韩少功是乡土文学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是寻根文学的领军人物,尤其是他自然的将乡土文学与寻根文学巧妙结合和贯通,更加突显了其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纵观他的多篇乡土寻根文学,我们都可以从中读到他对于精神的一种呼唤,对民族传统精神的追溯,对“精神家园”的寻找,以及对民族精神的一种思考。这些都寄托着韩少功的审美理想和个人情怀,也承担着他对民族历史的思考和探寻。  相似文献   

13.
张佑 《宁波经济》2011,(7):59-59
品牌,是一种易说难做的东西,君不见有多少企业或者专家随时把它挂在口中,但我们扪心自问,究竟有多少才能真正算得上品牌呢?品牌,又是一种集“虚”与“实”为一体的东西,就像老子阐述的“道”一样,感受起来非常虚,却又实实在在地发挥着作用,可有时候当你认为品牌很实、很值钱的时候,它却又显得那么的虚,甚至连营销大师科特勒都说:没有降价两分钱不能抵消的品牌忠诚!这实在是令人难以捉摸,究竟品牌的价值在哪里?  相似文献   

14.
珈玮 《中国西部》2009,(8):22-23
在我看来,两种感受是类似的—“人们买了多少软件”和“挽救了多少生命”,都是很漂亮的数字。—比尔·盖茨  相似文献   

15.
张飞  徐彦良 《中国西部》2012,(32):110-129
对于生你养你、埋葬着你祖先灵骨的那块土地,你可以爱它,也可以恨它,但你无法摆脱它。因此,“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因此,“我欲渡河河无梁,愿化黄鹄还故乡。还故乡,入故里,徘徊故乡,苦身不已。繁舞寄声无不泰,徘徊桑梓游天外”。功成名就了要回故乡,“富贵不还故乡,犹如衣锦夜行”;穷愁潦倒了要回故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垂垂将老了要归故乡,“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相似文献   

16.
新书介绍     
《西部论丛》2009,(7):96-96
本书的出版,多多少少与一本名为《中国不高兴》的书有关。这本《中国谁在不高兴》,三位作者谈古论今、旁征博引,阐发的观点多少与之针锋相对。很可贵的,三位年轻人成功地解剖了当今中国影响甚烈的愤青群体及其精神偶像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首度发出了打捞“愤青”的响亮声音,力图用他们的理性和“制度主义”为中国指出一条明路。  相似文献   

17.
“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 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迁移故事。这是一个追寻龙脉故土的壮丽史诗。十八世纪中后期,游牧至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庭特蒙古族为反抗沙俄的残暴统治,在首领渥巴锡领导下发动起义.在离开祖国一百多年后再次返回日夜思念的中华故土。土尔磨特人。这批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民族大迁徙奇迹的东归英雄。用事实生动地阐述了这样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中华民族血脉相连。中华故土永远是我们的龙脉故乡。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酒文化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酒的故乡,从酒诞生开始,酒就摆脱了纯粹具体的“物”的状态,而与人类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紧密相连,逐渐积淀升华成一种精神范畴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早在物质生产尚不够发达的古代,酒就已经体现出了它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鲜明特性。酒之始,便与先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人饮酒,不是为了饮酒而饮酒,更多的是为精神生活,讲究“酒礼”、  相似文献   

19.
陈琳 《黑河学刊》2022,(1):61-66
教师情感能量是一种推力,不仅助推师生的动机与行为,而且助推教学场域焕发活力。教师教学情感能量在影响其教学行为呈现和学生学习情感的同时,促使教学文化产生增值效应。教师情感能量作用下的教学情感动力机制呈现出三种样态:“网络-结点”凝聚式;“权力-地位”驱动式;“期望-确认”互动式,三种类型的情感动力机制样态之间相互缠绕,互相包含,共同激发教师的教学情感能量,促进有效教学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下岗能否成为一种机遇●本刊记者胡敏将“下岗”与“机遇”两个词联在一起,似乎有些不协调。“下岗”多少给人一种悲凉与沉重感,而“机遇”带给人的则是一种希望。18年来的改革开放,“机遇”一直作为鼓舞人心的词汇,激励人们抓住时机,只争朝夕;“下岗”则是近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