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这种做法名曰让农民过上现代化生活,实则是把农民宅基地当成唐僧肉。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城市化一直遵循"土地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这种模式概而言之就是"只要农民的地,不要农民的人",其结果是悲剧的。虽然我国名义上的城市化率已达46%,但实际上真正具有城市户籍的却只有28%,有18%的农民工虽然已在城市打工并且居住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2.
纪楠楠 《特区经济》2014,(1):141-145
本文以城镇化为背景,研究土地流转和征用对失地农民带来的影响,发现失地农民权益补偿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深究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制度根源,探索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可行化道路,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融合,使农民真正平等地享受到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城市工人所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内容,使社会政策的设计符合社会公平原则,使城镇化过程与农民的利益不再冲突,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城镇化与工业化带来的效益成果。  相似文献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本质上只是一种土地经营方式,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农民集体"作为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构成要素和运行原则,也没有明确产权代表和执行主体的界限和地位,更没有解决"农民集体"与农民个人的利益关系。如何让农民享受到因土地增值所获得的收益,不应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应是有关农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4.
选择我国城市化道路应根据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共同规律以及我国的国情,要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要考虑我国亿万农民对城市文明追求的因素 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的过程,也是农民追求和要求分享城市文明的过程。而我国城市化即将有数亿农民转移到城市,我国的城市化必须认真考虑满足亿万农民转移到城市的意愿、需求和目的。我认为,其主要有:一是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规划与城市化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特征,一是国内需求而不是供给能力的增长,将起更为主要的作用,二是必须重视缓解社会矛盾.城市化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满足内需具有重要作用.而农民进城为本质的城市化进程,也将为缓解社会矛盾提供条件.要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双轨制逐步实现农民市民化,有效利用农民宅基地和闲置土地,解决城市收入差距问题,加强职业教育以更多地创造就业,鼓励发展大城市,统筹发展城市硬件系统,并制订全国城市化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6.
王娟  杨旭东 《北方经济》2010,(17):45-46
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就是要通过"农民市民化",让农民和市民平等共享现代化成果,即让农民能象城里人一样,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改善,享受现代文明,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这涉及到空间政策的选择.空间政策的选择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农民进城,即直接变农民为市民:二是"农村城市化",进而"农民市民化".前者是一个显性城市化问题,容易理解并实际上得到了高度重视:后者是一个隐性城市化问题,至少目前尚未受到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就业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即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市民化是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转移、失地农民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实现背景下的重要课题。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对加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刘亭 《浙江经济》2014,(17):16-16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步伐一直未曾停止过。只不过是由于主观认知上的不同,城市化的客观实践也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阻滞和扭曲而已。城市化"化"的是什么?当然"化"的是人!"化"什么人?当然是农民!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我们却长期以来没有搞明白。  相似文献   

9.
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于"农村",着眼于"城市",目标是"城"与"乡"的一体化发展,真正触及了发展的要害部位,符合我国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一方面,能否实现真正的城乡一体化,这需要路径的优化选择:一是破除壁垒;二是因地制宜;三是梯度推进;四是深挖特色;五是保护耕地。另一方面,现阶段城乡统筹的成效是显著的,经验是丰富的,实现了政策体制、实践主导和实践主体的有机结合。总之,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是城乡统筹的逻辑结论。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时期,中国新一波城市化浪潮已经变得不可避免。该文从社会阶层视角分析,认为由于中国存在消化准城市化人口的压力、现存产业结构不合理固化农民工进城的职业与职位、社会断裂阻挡农民工的垂直流动等因素,使得新一轮城市化推进面临一定的阻力。要实现以农民的城市化拉动消费,改变"土地的城市化,而非农民的边沿化"状态,必须加快农民市民化的速度,缩小农民阶层规模;激活初始阶段的"普适化"效应,扭转突破阶层边界因素的力量;弱化职位对农民阶层的限制;强化政府执行收入再分配职能提供突破阶层边界的条件,才能推进城市化。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进城务工的农民逐步转化成为市民、最终扎根城市生活。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工从农业到非农的职业转化、从农村到城市的地域转移、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化和从农民文化价值观到市民文化价值观转变的综合变化过程,而农民工介于农民和市民的中间身份,是完成从农民到市民"华丽转身"的关键和支点。黄山市农民工市民化的经济社会效益黄山市作为中部省份的山区地带,经济发展在安徽居于中等,人口偏少。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人口大量外流的影响下,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例如农业产业化的女性化、老龄化,农村空巢家庭的增多,农民合作化组织的振兴等;离土不离乡的城市化道路将成为中国农民实现城市化的主要途径。中国亿万农民成为城市人的时代,也将是中国真正走在世界前列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柳博隽 《浙江经济》2006,(10):30-30
必须从改革二元体制入手,建立城乡—体化的体制机制,把城市化真正转到“农民市民化”这一核心问题上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步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利益的保障问题牵动着政府、媒体、学者和百姓的神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城市化进程中必须保护农民利益 城市化与农民利益休戚相关.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有大量的人由"农民"转变为"市民".因此,城市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民身份的转变和地位提升问题.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城乡二元制结构,长期以来农民在经济、就业、社会地位等方面无法享受国民待遇,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如果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利益再得不到有效保护,再遭到侵害,则无异于雪上加霜,农民处境将更为艰难,由此引发大规模的社会矛盾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一体化意义上的人口城市化,通过"转化""、转移""、转变"才能够真正"化"得起来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大社区是农村城市化的一条新途径,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它具有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某些成分与特征,是农村与城市相互影响的一个中介,是大城市向外扩张的中枢,是农村向城市转化的纽带,是城市和乡村形态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被边缘化明显,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他们都不能真正融入.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和核心是解决公民平等权缺失的问题.社会要倾听新生代农民工诉求,创新思路落实和解决其平等权和社会保障问题,促进新生代农民向市民化转变,为强力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郊区城市化要合理选择自身的功能定位,妥善解决好农业调整与农业资源退出问题,要让农民分享城市化带来的增收机会。土地政策应当依据城市化进程作出调整,户口等制度性“门槛”应当进一步降低,要保障搬进城市的农民能够平等地享受城市的福利资源。  相似文献   

19.
<正>核心提示国家新型城市化规划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要着重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让进城农民早日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按照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布局,作为城市发展新区的合川区,成为全市未来城镇化主战场之一,提出建设重庆经济强区、西部宜居江城、中国知名旅游城市的发展愿景。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合川区建设西部宜居江城如何破局?农村如何实现就近城镇化?"以农民新村为契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民实现‘家门口  相似文献   

20.
肖凤  赵敏 《黑河学刊》2010,(6):54-55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现实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真正开端。早期中共虽未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但已开始"将理论活用到实际工作上去"的实践探索,具体表现为中共运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思想、"化"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