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赞美到痒处     
陈筠 《中国报道》2010,(10):109-109
我妈的同事李阿姨以爱夸人而著名。有次我跟着她去逛街,出门前她很夸张地赞美我的外套,但回来时,她又表扬了我新买的大衣——说的是"还是这件好看,先前穿得像什么样子嘛"。  相似文献   

2.
山妹子在山花烂漫的季节来到人间,她那不识字的爹,随便从嘴里溜出一个"山妹子",便成了她的名字。那年月不讲计划生育,她妈几乎每隔两年就开一次"花",结一个"果"。山妹子13岁那年已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小妹才4岁。闹饥荒的日子她妈大病不起离开了人世。小学没毕业的山妹子,就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拉扯  相似文献   

3.
王泽琴 《东北之窗》2012,(12):119-119
山妹子在山花烂漫的季节来到人间,她那不识字的爹,随便从嘴里溜出一个“山妹子”,便成了她的名字。那年月不讲计划生育,她妈几乎每隔两年就开一次“花”,结一个“果”。山妹子13岁那年已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小妹才4岁。  相似文献   

4.
一天晚上,一个家乡的女孩子打电话给我,说她想一个人闯北京去,她的在乡镇企业上班的丈夫每天不按时回家,她一个人等在家里,一分钟就像一年一样漫长,她再不想过这样的日子了。接着她便开始讲起她的日子,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过程中的任何琐碎都不放过。这是一种刚刚完成恋爱、结婚的过程之后的日子。我这边不作声地听着,明白她并不是真的想闯北京,只是以闯北京作为话题的开始,目的不过是想完成她的倾诉。因为她不止一次地说过“闯北京”一类的话了.却从没见她付诸过行动,有一次她干脆坦率地说,只说说罢了,去不了说说还不行么?…  相似文献   

5.
天堂来信     
新年伊始,妻子从睡梦中醒来,流着泪说她弟弟从天堂给她来信了,按她的记忆,我赶紧记下这封特殊来信的大致内容。 亲爱的四姐:   你好吗 ?我是虎华啊,是离别你已有 22年之久的那个残疾弟弟啊。   四姐,你知道吗 ?二十多年来,我在天堂里无时无刻不在想你,无时无刻不在保佐你,祝福你,我是多么感激你的善心,感谢你对我的关怀照顾啊 !  那是全国都在过着苦日子的 1963年,虚弱的妈妈生下我,让我来到了这个本不该来的人间。妈妈已经给我生有 5个姐姐,一个哥哥,加上奶奶,一家九口,全靠爸爸妈妈那么一点微薄的工资怎么活呀。…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羽毛     
雨儿 《西部人》2004,(7):43
一个20岁的男孩,哭着跟我说,他的女朋友在爱着他的同时也喜欢上了另一个男孩。两个人都很烦恼,只能不知所措地抱头痛哭,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女孩不知道该选择谁,男孩子害怕失去爱,逼着要她做出选择……听着男孩的哭诉,心已经悄悄地被感动了。照例告诉他感情不能勉强,告诉他人生才刚刚开始,选择才刚刚开始,告诉他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她的选择……男孩听了我的话,转过身去给女孩打电话,听到他温柔地说:“傻妞,别胡思乱想了……”我忍不住笑了,多可爱的小情人。一个星期之后,男孩告诉我,女孩选择了他。他依然是她心里的最爱。另一个例子却截然…  相似文献   

7.
花椒与胡椒     
阿信 《走向世界》2013,(27):76-77
<正>夏天来到,香椿芽已经老了。给姥爷过完了八十大寿,我和妈买了回烟台的火车票。姨夫从自家院里香椿树上薅了大把香椿送来,叫我们带上。姥爷看了看,"有老杆儿,掐一掐吧。"她就过来拿起盛香椿的小筐。——她是在姥姥去世3年后来到这个家的,我也叫她"姥姥",可我妈和姨、舅舅们从没叫过她"妈"。  相似文献   

8.
胡婷 《今日重庆》2020,(5):80-85
2020年春节,赛勒玛原本和家人计划去昆明滇池喂喂海鸥,晒晒太阳。由于新冠肺炎的影响,出发前一天,她和家人商量退掉了高铁票,宅在家中过春节。赛勒玛全名赛勒玛·易卜拉欣,今年70岁了,来自叙利亚,是四川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教授。她有一头黑色的卷发,跟人讲话时,总是笑咪咪的。这个春节,赛勒玛的微信上收到了很多学生的问候,"赛妈,现在怎么样,还好吗?""赛妈,少出门,戴口罩!"……赛勒玛非常感动,还有很多学生专门打电话来问候。"在重庆,有我爱的事业,有我亲爱的孩子们和家人,我的生活非常幸福。"赛勒玛笑着说。  相似文献   

9.
汪杨 《上海经济》2007,(12):18-18
我问:"你当初怎么会想要创业?"她竟然回答说:"唉,我是被逼的。真的是逼不得已,我根本没想过创业。即使到今天也是如此。"被弟弟"出卖"JOAN说尽管公司早就成立了,用的是父亲的名字,但自己真正出来做应该是在2006年。此前她学的是贸易,工作2年后又去了一家文化公司工作。从来没有想过要自己当老板,用她的话说,那是"逼不得已"。  相似文献   

10.
刘丽容博士是位旅美华人,有个耐人寻味的英文名字——历历。她听父母讲,这是要让她记住历史的意思。刘博士是1968年从台湾到的美国,一晃已40年过去了。1987年她应联合国的邀请第一次来到中国大陆。她说:"当我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时,自己的脑海里一片空白,情感交织,非常复杂。我感觉跟北京人很陌生,他们说的都是北京话,听不懂,交流起来很困难。加之他们穿的衣服都是灰色的,我又是很喜欢红黄绿颜色的,穿着鲜艳的衣服跑到天安门前一站,别人看我就象是在看一个怪物。"  相似文献   

11.
大卫 《走向世界》2007,(16):93-93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王祥,我妈那时经常在我跟前念叨,说他卧冰求鲤.我妈的意思是让我学习王祥好榜样,希望我能做个孝顺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狗的眼力     
前几日,在街上偶遇一位老大娘身边围着几条小狗,狗儿们相互嬉戏,真是好热闹。但这年头养这么多狗儿干么?我走上前和老大娘搭话:"大娘,这些狗儿是您养的吗?"老大娘说:"这狗儿不是我养的,它们都是被人遗弃的,是流浪狗。我是专门喂养流浪猫的,已经好多年了。"看老大娘的一身打扮,她是一个极普通的老人,可以肯定她不是一位富有的人。我不解,又问:"狗儿们为什么对您这么亲热呢?"老大娘说:"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我从来没喂过它们一点吃的,可每当它们一见到我,就从老远跑来,对我非常  相似文献   

13.
女人的称谓     
单正平 《西部人》2005,(1):56-57
女人有很多称谓,我在这里不想罗列,只就已婚中年女人的称谓发点议论。先说自己的事。我结婚不久,有一次来了客人,我介绍说:“这是我老婆。”她听了芳容失色。又有一次,我在电话里聊天,言及“老婆”二字,她在旁赫然作色,说一个人粗俗还不够?差点把电话给压了。还有一次,我写文章,自以为得意,请她欣赏。她看了勃然大怒,说你竟然把“老婆”叫到文章里去了,这叫自甘堕落!她绝对不能容忍丈夫叫她“老婆”。二十多岁的小媳妇,怎么就成了“老婆”呢?“难道我一结婚就老了吗?”她如此义正辞严,问得我面有愧色,把那篇文章中的“老婆”统统给灭了,以示…  相似文献   

14.
衬衫ABC     
因为她的手胖,我多看了她两眼;因为这个“模特儿”没胳膊,我随意摸了一下她的衣袖。她就过来了,浅浅一笑,说大哥喜欢这件衬衫啊?这个笑不让人讨厌,她的牙齿整齐而洁白。我有个毛病,喜欢和牙齿好看的人说话。她就介绍说这种衬衫今夏非常流行,她表哥在纺织学院当讲师,他们系上有17个教师都穿着这种衬  相似文献   

15.
旅游的理由     
先说一个故事,我跟女友发生了小摩擦,她死活要出去旅游且一个人走,头一天她买好了车票,目的地是成都和九寨沟。她在屋子里翻着“旅游指南”之类的书,死活不理我。从她屋子里出来的时候我对她母亲说:“我把火车票拿去退了,不能让她一个人出去。”我说我不放心。她母亲人惊失色:“那她明天起来找车票,找不到那还得了?”我说这件事您不用管。女友喜欢旅游是真的,但她要作孤身之旅游这明显是在赌气了。必须防着点。我想,一生好人名山游的女性要比男性多得多。在旅游这方  相似文献   

16.
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女孩,在她作别重庆的日记中写到:“听人说重庆的解放碑巍然屹立,永世不倒,人的生命为什么如此脆弱呢?我知道白血病对我意味着什么。过年了,我却要走了,要是能在离开重庆前看看解放碑,那该多好!”  相似文献   

17.
整个过程,我在听她讲述,她说她要喝点咖啡,我觉得她对那段往事还无法真正放松,她似乎把过去埋葬了,便过去却延伸到现在,在她灵魂的底子里印出影子.  相似文献   

18.
杨道立 《东北之窗》2013,(10):80-80
提起上海滩,人们会想到许文强,也有人愿追忆张爱玲,还有的要哼唱"你是一座不夜城",可我记得的,却是共事过的一个人。算起来,她失踪快30年了。尽管公安局侦查员煞有介事按照我的描述到劳动公园后山涵洞、溪涧好个找,但还是了无结果。1970至1980年代的大连市群众艺术馆(曾叫毛泽东思想宣传站),那个连松树都登记户口的精美场所,聚集着许多重量级文化人,从报社编委到高校毕业生,从资深编导到著名画家,人们私下谑称这儿为"第二文化局"。一句话,没两笔刷子,是不能以艺术馆老师的身份进出五惠路111号的。可她来了!听人背后这样说:"大概她只跟歌舞班子跑过码头,是被老鸨养大的舞女……"索性听故事吧,谁知道上海滩会来什么人。不知哪来的一股劲,她捧出人民画报般大小一张美人照,像外国人说中国话那样叽里咕噜向大家介  相似文献   

19.
旁观     
感慨 小时候我家就是这种状况,我妈一个人抚养四个小孩,家有6亩地,还养蚕,还有老人,那种苦是无法用言语说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我是小资     
《开放潮》2003,(1)
一天晚上在咖啡馆里和一个女孩聊天,她装得有点玩世的样子,和我大谈最新的电影音乐还有畅销书,然后在话语里时不时加一两个英文单词。最神的是她有点自嘲地说道:我就是一个“雅皮”。我对“雅皮”这个词还不是太适应,因为,我习惯听“嬉皮”这种说法,就是那种特别随便和反抗一切世俗规范的人。她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