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房地产导刊》2014,(10):80-81
正数年的飞速扩张,快时尚在中国已不是一门轻松赚钱的生意。尽管目前ZARA、HM、UNIQLO等品牌各立山头,但重新洗牌已经不可避免。面对饱和的市场和日渐下滑的销售数据,快时尚也开始寻找新的发展路径:跨界、去二三线。下沉快时尚品牌偏爱一线城市众所周知,多年扩张使得这些大城市已经趋于饱和。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问题几乎时刻都萦绕在每一个商人心中,那就是:“什么样的生意最赚钱?”毫无疑问人们会回答:房地产啊教育啊汽车啊能源啊IT数码产品啊。显然这样的回答毫无意义,因为绝大多数商人既然已在船上,就不大容易改行跳上另外的贼船;何况这些“最赚钱的生意”仅仅是使从业者更有可能赚钱而已。我们要的是:怎样才能让商人在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中赚到比别人更多的钱?因为,这是每个生意人的毕生梦想。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资金周转快的生意最赚钱。或者说,在同行业中你的资金周转比别人更快,你就最赚钱。”其实生意无不如此,一旦从事了某个…  相似文献   

3.
生意难做还是观念难变?随着我国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供大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种类已占到95%。不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抱怨:“生意难做”、“产品不好卖”;有的企业前几年盲目扩建或新建的生产线未投产或才投产就面临市场“饱和”,使当初的“美好期望”顿成泡影,而背负的债务却越背越沉重,渡日艰难。如今东西多了,竞相降价,而产品还是原来的,也已难以唤起顾客的购买欲。由于生产能力相对过剩,而消费市场容量是一定的,即使是好产品,多了也“难卖”。其实,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任何进入市场的经营者都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市…  相似文献   

4.
马恒 《公司》2002,(Z1)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朋友们到广州郊外一间比较有名的野味餐厅品尝野味,看着人声鼎沸的餐席和穿流不停的顾客,我有些好奇:这间餐厅有些偏僻,为什么生意会这么好呢? 朋友告诉我,是天然野生、新鲜味美的野味吸引了这么多的人。我当时就想:人们既然喜欢吃野味,那喜不喜欢喝野饮呢?用纯天然野生的原料做的新鲜野味饮品有没有市场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兴致勃勃地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谁也没有想到,当亚洲金融危机“逼”着人们关注国内市场时,却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市场疲软,经济受阻,降价销售风行各地,社会消费大幅下滑……商家牢骚:这生意越来越难做了!然而,笔者在烟台市采访,见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市场供销两旺,经济发展较快,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2亿元,同比增长10.5%,国内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6.
告别短缺经济,国民的消费行为变得谨慎起来,令商家普遍感到生意难做。如何把生意做“火”,成为时下众多生意人苦思冥想的一个问题。做活生意的诀窍,无非是摸准顾客的消费心理,挖掘市场需求。国外的一些经营手法,可作参考。 经营“交换”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进入商品过剩时代,市场上许多商品卖不出去,居民家庭里也积累了不少闲置物品。商人们有感于此,办起一  相似文献   

7.
美国汽车业巨子李·艾科卡在自传中曾提到他父亲对他的两大告诫:一是绝对不要做需要太多资本的生意,因为迟早银行会吃掉你;二是如果时势艰难、日子不好过的话,就改行经营餐饮业。  相似文献   

8.
目前令许多企业头痛的是,几乎所有的市场都是"饱和"的.产品普遍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生意难做.就此问题,笔者将从市场转型;整体产品概念的角度给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发现并占领未饱和市场和潜在市场,是很多经营者谙熟的经营信条。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未饱和市场已越来越少,一些行业在短期内出现新的空白领域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经营信条于是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在现实的饱和市场中,企业眼看着市场已被别人瓜分完毕、占领多时,应如何寻找自己的出路? 一、从消费结构中寻求新领域 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市场会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导致的消  相似文献   

10.
<正> 当今市场上最短缺什么?有人说最短缺的是利润高的热门生意,有人说最短缺的是广告巨额的投入资金。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他们仅仅注意了那些暴利买卖,只是过度看重诸如广告投入最大、促销活动最频繁和产品低价抛售等有形营销资源的经营,而忽略了当今市场上更有价值的"短缺":服务品质。什么是"无形资源"?老子曰:"天下万物皆有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中生有,道亦无形。"眼下市场  相似文献   

11.
大哥大姐:我现在来到了距离家乡3000多公里的沈阳。我们做的这个生意主要是代办各种证件和文凭。我们的文凭跟国家正规大学的文凭一模一样,一些发票、汽车驾驶证、牌照、身份证等都可以做出来。百元成本可以做出来的一般能卖500元,300元成本才能做出来的一般能卖2000元以上。做这个生意主要是风险大,出事便会进牢房,故此特别保密,但很赚钱,运气好的话,一个月能赚三五万元,一般月份也能收入两三千元。我可能在明年初去重庆,下半年去福州。做这个生意是必须在全国流动的。此信请勿传阅,信看完后请烧掉,以免出事。沈阳市于洪区陵…  相似文献   

12.
<正>即使“无聊产业”这个词组不是江南春创造的,但至少是在分众创造财富神话后才开始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做‘分母’生意的容易成功,比如短信。”这是列车电视的提供商广源传媒CEO王超的话。其实,让这些分母生意成功的,好像不只是中国的人多,更准确地说,是中国无聊的人多。即使是很忙碌的人,一旦停下来也会感到深切的无聊,这是很多人都有过的体会。于是,到“无聊”中掘金的人们还在层出不穷中。只是,“无聊”究竟还能承载多大的营销价值呢?  相似文献   

13.
《物流科技》2011,34(9):I0005-I0005
中国当前经济的悲剧就是产能过剩和二元经济。而冷链物流也存在这个两个问题。从市场上说,需求密度就是我们所说的市场,当需求密度等同于产能密度的时候叫做饱和。而我们现在的饱和并非是市场饱和,而是一种人为的饱和,一种由思维定势造成的饱和。  相似文献   

14.
“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这是人们对当前医药费高、看病治病难的一种无奈的顺口溜。如果单是药费高,人们还可以忍耐,可是当你了解到下面的数字时,可能就会感到愤怒了: 前不久,在南京召开的一次药事专业会议上,有关药剂专家指出,目前医药市场上至少有80%的药品品种基本或根本无治疗价值,患者不但浪费了金钱,还可能产生副作用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市场的日趋饱和,众多企业为了占领城市市场,进行了激烈的价格大战、广告大战和服务大战,待硝烟散尽时,往往是两败俱伤。于是,有战略眼光的企业纷纷把触角伸向农村这片广阔天地。荣事达公司就是在城市洗衣机市场饱和的情况下,转而大念“农”字经,为家电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树立了榜样。大有作为的农村市场从市场规模来看消费主体,农村市场有八亿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4%,有2.38亿个家庭,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从购买潜力来看,农村居民的收入每年不断增加,一些农户已具有购买耐用消费品——家电产品的能力。2002年平均每个农村居民的购买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家》:在人们印象中,万科是一家非常遵循规则、但是对市场的主动出击性不那么强的公司,凡事集权于总部。这种体制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是否会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7.
国内市场环境目前的状况是市场饱和、品牌过剩、渠道稀缺。小品牌要进入渠道,完成铺货,本来就很难,而进入大经销商的主流渠道更是难上加难。于是业界有一个共识,大经销商只会傍大企业、巴结大品牌。这让小品牌很自卑,也很无奈。  相似文献   

18.
袁茵 《中国企业家》2013,(21):34-35
每当人们盯紧钱包,开始追求更高的性价比时,互联网总能大行其道。这个渠道更加透明、高效,且按效果付费。继第三方支付大行其道,抢了银行支付生意之后,互联网又开始抢夺银行更核心的信贷、理财生意。一时间,林林总总的众筹、P2P竞相涌现——瞄向网民手中的“余粮”。  相似文献   

19.
生意不仅是买卖双方的事情,而是一场"三方交易"还有很重要的一方是国家税务。忽视了这个生意中永恒的"第三方",不仅要缴"糊涂税",而且可能把企业带到危险的境地我曾经问过一些企业家:什么叫"做生意"?回答最多的是说"做生意就是做买卖,在一买一卖中获得利润"。我又问:那么生意是几方做?企业家们都笑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市场上的烟摊不断增多,时有假冒伪劣香烟出现。为了不影响生意。辽宁省台安县的一些烟贩卖烟时,兴起在香烟盒上签上自己的姓名。消费者买回去后,若发现是假冒伪劣品,可凭签有姓名的烟盒向摊主索赔,摊主将包赔全部经济损失。 在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的今天,卖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