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20世纪80年初开始至今,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无论在体制上还是在内容、方法上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首先,从财务管理体制上看。在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完全服从国家财政的要求,资金由国家拨付,资金的投放使用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进行安排,资金的日常管理必须遵循统一的财务制度。改革开放后,国家不再给企业下达硬性的计划也不直接拨付资金,而是逐步地赋予企业经营自主权,企业相当的一部分资金要靠自己去筹集,并且有权根据市场…  相似文献   

2.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中,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根据国情,中国采取的是渐进式改革,注意动态地把握深化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平衡点。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就要触动旧体制那些深层次问题。改革将进入更加艰难的阶段。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就和局限性十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进展,企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自主权逐步得到落实;企业逐步转变为面向市场组织生产;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越来越明晰;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向企业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企业按照国家的指令性计划进行生产销售,国有企业如同企业的一个车间,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权力和利益,管理体制十分僵化,制约了企业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贾谌 《财务与会计》2008,(12):22-25
回顾国有企业改革30年历程,无论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国家财政始终秉承着“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始终奉行着科学“生财、聚财、用财”的“三财”理念。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得出的一条最重要的基本经验。无论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国家财政与国有企业之间始终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改革已步入攻坚阶段,深层次的矛盾问题集中暴露出来。由于计划经济旧体制的长期影响和市场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一些国有企业因机制不活、管理不善、技术落后、债务包袱和社会包袱沉重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制约和影响到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充满信心和希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很多,诸如做好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和减轻企业社会负担,实行政策扶持;加强党的领导和经营者队伍的建设;坚持“三改一加…  相似文献   

6.
谈逃税避税节税问题四川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曾晓晖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从于国家计划的安排,发生亏损,由国家弥补;盈利则上交国家,企业不承担盈亏的责任。由于当时不缴纳企业所得税,也不考虑所得税方面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体制转...  相似文献   

7.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会制约大关中经济区建设,因此,配合大关中经济区建设,调整财政体制的政策思路是:按事权与财权和财力相匹配的原则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合理调整和完善“省管县”办法;培植财源提高省级财政的调控能力;强化债务管理,化解旧债,防范新债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我们国家改革中的老大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国有企业可以说是几届政府为之倾注力量最大的。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在“减轻国企赋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保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分离企业社会职能”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但国有企业仍处于举步维艰的困境中。国有企业改革之所以难,关键是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多年形成的固有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下推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如思想意识陈旧,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历史包…  相似文献   

9.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洋 《电子财会》2004,(10):23-2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朝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日渐分离方向的改革继续深入,旧的体制逐渐打破,新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备,社会监督体系尚不健全,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由于所有缺位,对经营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使得经理人员拥有越来  相似文献   

10.
一、产权虚置下的国有经济现状1.投资主体不明确由于缺乏真正的国有资产产权代表,国有企业究竟应该由谁来投资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投资主体缺位。国家财政虽然以按资分配的原则取得了税后利润,但由于国家财政的性质决定了财政资金的使用偏重于社会效益,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经常性预算,满足上层建筑和各种补贴需要,进行公益性、基础性建设项目投资;加之财政资金本身比较紧缺,因而对于国有企业,国家作为最大的“老板”,虽然取得了国有资产投资收益,却很少将财政资金再投资于企业的生产发展。国有企业在几乎完全失去财政资金再投资后…  相似文献   

11.
乡级财政是国家财政的基础,乡级财政工作的好坏对整个财政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我区建立乡级财政已有8年多的历史。几年来,我们坚持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划分乡级财政管理权限,适时调整和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增强了乡镇经济自我发展能力,使乡级财政工作发生了可喜变化,乡级财政收入占县级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9%,占全区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6.3%,成为我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乡级财政管理手段还不完备,财政体制还不健全,加之近年来国家调整经济结构,以及乡镇企业生产不稳定的影响,作为一级实体的乡财政,它的基础还很薄弱,财力还比较匮乏,缺少发展目标和动力,影响了财政职能的发挥。今年是“八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国家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关键的一年。在“八五”计划的前期抓好乡级财政的建设,将对今后的财政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发展我区乡级财政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县级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是构成县域经济的重要部分和地方财政税收的重要支柱,为人民生活和国家积累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却出现困难。除少数有盈利外,多数亏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这里有历史和现实方面的原因,除了背历史包袱,规模小、设备旧、资金缺、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营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国有企业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负盈不负亏,职工吃企业、企业吃政府大锅饭。这种状况不改变,就难以生存和发展。当前,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按照…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势必走向资金市场,筹措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商业信息的发展,社会闲散资金的大量存在,又使企业负债经营成为可能。然而,当前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却存在着负债过度、偿债能力弱的问题,虽然与上世纪末相比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但据财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仍高达57.3%,高度负债使国有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利息包袱,成为许多企业发生净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国家为支持企业和科研单位加速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过程,决定对部分国家级重点新产品予以适当的财政专项补助。财政部为此制定了《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补助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办法规定:一、补助范围:1.已列入国家经贸委编制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2.国家科委编制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制鉴定计划件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二、补助条件:1.符合国民经济重点发展产业政策,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已具有一定生产和销售规模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有一定规模、研究开…  相似文献   

15.
齐力 《活力》2005,(6):58-58
作为国民经济的骨干与支柱,国有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渐进改革,已进入了实质性、根本性改革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一直处于高负债经营状态,要解决这种困境,就需要探讨通过债务重组等多种办法,使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负,轻装前进。解决国有企业负债过重的困境,有效的方法是探讨国有企业与银行的债务进行重组。债务重组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保护生产和经营及消费的利益,促进我国粮食生产长期稳定发展,增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与国有粮食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已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区粮食企业亏损及财务挂帐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中长期计划工怍,充分发挥财政调控职能,对于各级财政部门来说十分必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如何更新观念,正确处理市场经济与财政中长期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编制财政中长期计划。  相似文献   

18.
国企改革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特别是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的改革攻坚.积累了十分丰富和珍贵的经验。王忠禹同志在国务院生产办、国务院经贸办和国家经贸委任职期间,从事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运行综合协调工作。这一时期,正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最为艰难、最为关键的时期。国有企业改革正从传统体制框架下,以承包为主要形式,通过“一厂一策”,放权让利,放开搞活,转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制度创新克服传统体制的弊端,使包括国家投资的企业成为独立市场主体,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时期;是从专注搞活一个个国有企业,转向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的改革阶段。《国企改革攻坚纪实》一书按时间先后顺序收集了作者在这一时期的讲话、文章,清晰地记录了这一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国企改革采取的方针、政策、措施及一些改革的重大决策.从一个侧面客观地记录了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攻坚的历程,为企业和实际工作者探索深化和完善国企改革提供了借鉴,也为研究中国改革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基础资料。研究书中所阐述的诸多观点和措施办法。对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丽华 《活力》2011,(22):112-112
一、我国财政风险的深层次成因分析 财政风险是一种体制风险,其深层原因当然应从体制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仍未实现质的突破.国家和企业的关系的复杂性加重了财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我国国有企业的现实问题很多,诸如经济结构不合理、高负债率、低利润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困难,国有企业多余职工的分流和再就业,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改革企业经营方式,抓大放小,“三改一加强”,兼并破产,优化存量资产的重组和新增资产的投资结构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并在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了认真的总结。可以说,搞好国有企业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已经基本齐备。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没有摆脱旧体制的束缚,缺乏活力,效益不断滑坡。如亏损企业和亏损额不断增多;国有工业在各类经济成份中主要经济指标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大量的多行业的重复建设仍在继续;以及由大而全、小而全等结构性原因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