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市场竞争表现为产品的竞争,而产生竞争则取决于工业技术和产品设计这个内在本质,有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设计,就能拥有领先于别人的机器设备和产品结构,就能拥有市场优势,赢得竞争主动权,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进步优势主要就体现在这里,而经济欠发达,甚至是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企业在这方面总是逊其一筹,无法企及。可以说,经济的落后,实际就是产品技术的落后。  相似文献   

2.
陕西科技综合实力列全国第三,但是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沿海地区。怎样让发达地区来带动整个内地的经济发展,仅仅靠发达地区的产品来拓展西北市场是一个方面,必须看到陕西在科技方面潜在的优势,如在科学技术、资源、人才、市场优势都有很大潜力。每年陕西的科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如何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拟从哲学的角度,以辩证的思维方式,金融运作的方法探索和寻求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支点”.一、观念更新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振兴的前提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不同的观念会导致不同的行为,也必将产生不同的结果,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观念滞后.1、“优势意识”是阻碍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人们常说西部地区有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资源优势,然而,所谓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资源优势并不是现实的优势.就人才优势而言,陕西和西安财政每年都拨付大量资金用以人  相似文献   

4.
王敏 《陕西审计》1998,(3):42-42
陕西科技综合实力列全国第三,但是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沿海地区。怎样让发迭地区来带动整个内地的轻济发展,仅仅靠发达地区的产品来拓展西北市场是一个方面.必须看到陕西在科技方面潜在的优势,如在科学技术、资源、人才、市场优势都有很大潜力。每年陕西的科技成果包括大专院校所研究的科技项目能够运用不下几百项。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区位优势逐步淡化,代之而起的是以知识资源及其应用为基础的科技力量的竞争,因而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于其经济发展都空前重要,而对于像我国这样区域发展日益不平衡的国家而言,分析落后地区落后的原因,避免地区陷落,对于创造和平、稳定发展环境和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欠发达走向发达、从落后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途径,工业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为楚雄州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新世纪,楚雄要达到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任玉岭 《经济界》2000,(1):65-69
在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到来的时候,可以信心满怀地预测我们的前景将更加灿烂,我们的未来将更加美好。我们相信,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西部的世纪,二十一世纪一定是西部大开发的世纪。一、西剖大开发的必然往西部大开发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大潮的必然走势,也是世界经济发展逻辑的必然取向。(-)经济势能推动理论。综观世界各国历史,其发展不可能是各个地区齐头并进的,也不可能是先发展的总是先进的,后发展的总是落后的。往往由于先发展地区同后发展地区形成的差距,而造成一种新的经济势能,反转来带动和促进后发展地区的发展,有时后发…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如何打破贫困(?)投资不足的恶性循环代之以有活力的良性循环,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经济学问题。农业问题既在农业之中,又在农业之外。无疑,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援是对农业的第一“大推动”;然而,没有农业政策、投资结构和经济发展战略的统盘改进,农业仍难从根本处摆脱困境。适当的农业政策,可以促成两个良性循环,即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和使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第一个良性循环,一方面通过价格政策和财政、金融给农业的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后发地区进一步提升经济开放度,保持后发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以河南省为例,以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为视角审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路径,从而为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亦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的物流整合与改造将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制造业物流外包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制造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也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物流是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之后的第三次管理革命,也是所谓的“第三利润源泉”。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形成,不仅技术优势、品牌是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整合物流资源,改造  相似文献   

12.
“园区”是经济性特区。特区之“特”.首先在于创新,始终保持突破力量、超常速度。园区也是后发地区跨越发展的平台,离开了园区,后发地区赶超先进几乎没有可能。正基于此,后发地区发展“园区经济”的愿望更强烈、更迫切.然而心越“热”,头脑越要“冷”.眼光越要“新”,这样才能避免弯路,后来居上。苏北阜宁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后发地区,近年来县域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主要得益于园区经济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于喜文 《物流科技》2004,27(3):77-79
物流是社会经济的重要产业,起初它滞后于经济的整体发展。从辩证法角度来看,如果物漉不按经济规律运行。就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鉴于现代物流发展作为一门科学,这也正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就物流发展的规律,从辩证法的角度作以分析、探讨,物流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企业战略理论没有深刻认识到产业集聚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巨大作用。然而从经济发展和产业演化过程中,我们都可以证明: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集中化的特征,即产业总是集聚在某一特定的地区和范围内发展和壮大,而不是在所有的地区均质发展,这一规律意义在于,企业战略理论需要把产业集聚作为理论基础纳入到分析框架之中,从空间维度的视角研究企业战略。  相似文献   

15.
王德禄 《企业研究报告》2006,(9):F0002-F0002
在经济发展方面一直存在了“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两种观点,二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政府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的作用。GEI经过多年积累提出区域产业发展的“二四五”分析方法,即以市场和竞争为中心,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政府四类主体,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基础设施五类要素之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区域特色模式。区域产业发展模式并不存严格“对”与“错”,“先进”与“落后”等评判标准,寻求“适合”的发展模式才是区域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东部和西部在先天优势和国家政策的扶植下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相比较而言中部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上逐渐成落后趋势,以至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在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产业集群被认为是发展中部经济的有效途径,本文就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就中部如何发展产业集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理言 《企业天地》2002,(7):38-39,43
名牌立国:万众一心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统一大市场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的竞争能力主要来自该地区或国家经济的特色,即具有优势资源相关的产业优势,而不是所谓的“门类齐全”。而这种特色经济的支柱产业,则必靠其龙头企业的优质名牌产品来支撑,也就是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名牌产品之间的竞争,在这个意义上,名牌不仅关系企业兴衰,也代表企业形象,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什么是“名牌”?名牌就是高质量、高信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益的产品,其基本特征有四:一是质量标准高,在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8.
盘晓灵 《企业经济》2003,(4):169-170
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从20世纪中叶开始,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经济上的极端反差。如“落后的内地巴西”与“现代化的沿海巴西”,“城市印度”和“农村印度”形成巨大的反差。美国的西北地区,日本的丘陵山地领域曾经都是经济非常落后的地区。经过它们半个世纪的探索,总结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可结合我国的实际应用予以选择。1、资源导向型,这种战略就是将具有资源优势的初级产品通过出口来换取外汇,再用外汇从发达国家进口技术、中间产品等,以推进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国西部…  相似文献   

19.
导言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这一地区经济发展一向被公认为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成功。然而,从技术的观点来看,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所产生的比较优势。亚太地区国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技术差距,这种差距导致了频繁的技术转移。对大多数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技术水平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引进外国先进技术。通过技术转移、知识的扩散与借鉴外国经验,相对落后的经济可以获得“后起者优势”(Latercomers advantage)。而先进的国家在不断把传统技术转移到国外的同时,可以转向更先进的技术。现在,通过引进技术扩大出口,技术转移与结构升级,国际合作模式的建立,已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流。适应这一发展,许多政府都更加重视技术进步。可以说,这是亚太经济的一个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县域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天津市工业化进程迅猛,目前已达到了工业化后期水平。工业化是一个地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经阶段。但天津县域(即市辖三县)的工业化程度明显比域内其它地区要落后,而且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等指标明显带有郊区特征,工业化水平比较低。所以,推进天津县域工业化进程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