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面对国外名牌的冲击,许多中国企业似乎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被外资吃掉,要么与外资合作.而这两条路都面临着如何保住品牌的问题,所以不少中国企业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如青啤、海尔、春兰、TCL等企业均开始了海外市场的争夺,因为它们已经具有了创立全球企业名牌的基本条件;而对于那些价格低廉且品质优良,并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来说,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创立自己的品牌,走向国际大市场.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面对国外名牌的冲击,许多中国企业似乎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被外资吃掉,要么与外资合作。而这两条路都面临着如何保住品牌的问题,所以不少中国企业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如青啤、海尔、春兰、TCL等企业均开始了海外市场的争夺,因为它们已经具有了创立全球企业名牌的基本条件;而对于那些价格低廉且品质优良,并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来说,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创立自己的品牌,走向国际大市场。两种商业模式:建立独立销售网络与借壳发展国内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创立自己的名牌,就要在两种商业模式中做出选择:一种是通过建…  相似文献   

3.
冬炎 《国际广告》2009,(10):105-106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广告公司要么是国有.要么是外资.由自然人创立的私营广告公司.成为广告圈里第一个吃螃蟹的尝试者。  相似文献   

4.
《成功营销》2008,(2):51-51
前瞻观点: 历经市场历练,融智慧,机遇与勇气于一身成长起来的优秀本土广告公司成为了外资眼中的香饽饽。遗憾的是,整场演出当中本土广告的身影要么埋没在旁观的席位,要么作为配角出场,要么就是那羞羞答答的等待揭起盖头的新娘。  相似文献   

5.
资本的力量     
李志恒 《中国广告》2013,(11):31-31
中国的广告公司未来有三条路可走,要么死亡,要么被别的公司收购.要么通过收购其他公司壮大自己。资本将在未来的广告业发展中发挥它的作用。中国的广告公司要产业化.  相似文献   

6.
姜汝祥 《商界》2006,(4):20-21
中国当红的企业家就整体而言已经过时了!要么超越自己,要么激流勇退,是王石、柳传志他们这一代企业家必须作出的历史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外资并购与我国民族品牌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外资并购频繁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外资收购中国民族品牌事件数不胜数,而被收购的民族品牌大多数都失去了当年的风采,要么被人们遗忘,要么市场份额日渐萎缩。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失去名牌商标的上海家化业绩骤然下滑,年销售额从前一年的3亿多元降至600万元,曾经的“第一护肤品牌”一夜之间蒸发。  相似文献   

8.
陈志武 《新财富》2006,(8):36-36,38
中石化、中国银行、工行的上市当然也轰动,但它们不会在激励创新、鼓励创业方面起到任何作用。到目前为止,中国股市还是一个主要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市场,这不仅使中国的金融资源继续被低效配置,钱还是重点用来帮助不断产生亏损的国有企业和制造呆坏账的国有银行,而不是被投放给产生更多就业机会、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而且,中国民营企业无法融到足够资金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竞标,国有企业的股权差不多只能卖给外资。只要股市还不对民营企业真正开放,培植中国的创新文化要么是一句空话,要么就只能继续依赖香港和美国的资本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金融变局下的企业联合战略 只有“群居价值链”才能“过冬” 在目前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变局中,中国产业正在完成自己的变迁,应该思考如何去寻求自己的产业出路。随着金融变局,廉价产品出口导向的产业格局即将被颠覆,而内需市场的建立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产业要么实现升级真正地走出去,要么转向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做“夹生饭”肯定是靠不住的,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众多本土广告公司发展的一个坎,所以我们听到很多声音,兼并、控股、重组、集团等。通过外资公司这么多年在中国的市场表现,我想即使广告市场对其全面开放,本土公司通过改革还是有很多机会与他们抗衡。要么做大,要么做精一、做大就是规模化生存通过资本扩大公司实力,增强竞争力。做大必须有足够资金来源,这方面本土公司绝大多数来源于公司的自我积累,通过上市融资的很少。外资公司具有明显的资金优势,又有强烈的扩张欲望,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及入世后对外资限制的放宽,上世纪初全球长达50年的并购浪潮,开始以汹涌之势席卷中国,建立在全球价值链基础上的产业整合悄然展开,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在国内战场展开正面竞争,这成为全球经济环境下我国产业发展不可回避的历史潮流。全球资源配置在中国的延伸,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契机,但与此同时,大敌压境也大大加剧了国内经济转型的紧张与躁动。随着跨国并购的迅猛增长,我国产业对外依存度迅速攀升,大量市场和原创品牌被外资吞噬,产业控制力受到削弱,技术溢出效应未如预期,愈发凸现了国家经济安全隐患。外资并购犹如老虎蚕食,欲求安全,要么把虎打死,要么就壮大到虎口不能吞咽。把虎打死当然是釜底抽薪之举,但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下,面临强盛的经济财团,我们不仅没有打虎的制度条件,还不具备打虎的实力基础。因此,我们只有不断提高本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本土产业的经济实力。“撑开虎口”,才是当前博弈外资并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伟靖 《新财富》2014,(6):62-66
外资日化巨头全方位布局中国,本土企业凭借细分小品类抢占市场。虽有露华浓败走中国市场以及欧莱雅砍掉表现不佳的品牌,外资绝对领先中国日化市场的态势并未改变。但从小护士到美即,本土品牌已有质的提升。一方面,随着外资品牌摸准中国市场的脉搏,被收购本土品牌的命运将更为乐观,另一方面,本土品牌也开始凭借自己的力量努力对接资本市场或吸引更多的财务投资。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来华投资,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人口红利"却开始逐步消失,导致劳动力的成本不断攀升。再加之近些年来国内物价的不断上涨,原材料成本也显著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外商来华投资的积极性。尤其是自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经济逐步开始下滑,极大地削弱了外资企业对外投资的能力。于是,部分外资开始选择撤离中国,要么将资本回流至母国,要么迁移至新兴经济体国家。外资的撤离虽然能为国内同类企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其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后,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转入新态势:在外资和本土金融机构双方既对立又互融的竞争中,外资金融机构面临把国际品牌中国本土化的问题,2005中国金融品牌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金融界高层和相关领域专家就外资金融企业如何在中国发展品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外资并购已经到了这样一个临界点:大家都意识到了外资并购的潜在威胁,而一旦自己成为外资并购中的一个角色,多数人仍会不遗余力地推动外资并购。“言”与“行”的割裂,折射出国内企业、国内资本以及地方政府的悲哀。  相似文献   

16.
孙岩 《中国工商》2005,(1):172-179
要么在竞争中生存,要么在懈怠中毁灭。摆在企业领袖面前的只有这两种选择吗?不,还有一个选择——我们可以打造自己的健康。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任,因为身体是做任何事的最大本钱。  相似文献   

17.
郭莉 《商业时代》2003,(243):19-20
大部分外资零售企业仍然拒绝公布其在中国的具体销售额,跨国巨头们为何忌讳将自己并不逊色的销售额公之于众。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外资零售商在中国零售业市场占有明显的市场优势,无论是从中国零售业市场形势,还是从引资目的、外资零售商的影响以及零售业自身的重要性和特点来分析,中国当前亟须大力培养本土大型零售商来对抗外资。SWOT分析法很好地给出了中国零售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选择到了合适的人才,我们企业海外战略的目标就成功了一半。错误人才的选拔所带来的后果是要么他干3个月自己走人,要么是他呆在公司几年但没有任何业绩。企业家要明白,错失市场时机有时候比浪费一点金钱更加可怕,错误的性格走上了错误的岗位对个人和企业而言更加是一种灾难。那么我们该如何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呢?在这里我把自己在中国大型企业海外品牌营销工作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万文华 《市场研究》2004,(10):43-43
发轫于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主导的经济改革,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不断完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使许多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在内都在研究、借鉴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对应的政府改革在世界上一些国家看来,未必会像经济体制改革那样成功,或者要么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走过的路——即全盘两化:要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象经济改革那样的新途径。我国《行政许可法》的颁行,就是我国探索政府改革过程中基本思路的体现,是具有中国特点的政府改革的一部法律性文件.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