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形势风云变幻.电脑横机行业整体发展也随之起伏。2008年开始.随着国内人工成本提升,用工短缺现象出现。国内毛衫针织行业开始了以电脑针织模机替代手摇横机的过程,电脑横机的市场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2012年以来,受欧债危机影响,针织行业需求萎缩,针织企业对电N@t织机械等生产设备的投资下滑。  相似文献   

2.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针织品行业存在两方面不足 一、针织行业产品开发滞后于消费需求增长。 近年来,人民衣着消费需求从保暖向装饰和美化延伸,带动了国内针织品需求的稳步增长。但我国针织行业产品开发相对落后,针织品市场中低档产品居多,产品款式、规格、原料、工艺、色彩雷同现象较为突出,导致企业库存积压普遍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为正确分析当前产业形势及国内外市场贸易及投资环境,大力提高企业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是我们整个“十一五”发展期间的主要课题,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拟于12月8日在上海通茂大酒店召开四届三次理事会会议。并与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合作举办以东盟地区为主的海外市场情况介绍及贸易洽谈会。针织是中国纺织工业中一个重要的行业,现已发展为配套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在提供就业、增加农民的收入、积累资金、出口创汇、繁荣市场、加快城镇化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骨干作用。但针织产品也是我纺织服装出口遭受欧美设限…  相似文献   

4.
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四个主要特征——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这些也是对针织行业发展路径的很好诠释。在经济"新常态"下,那些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针织企业正在崛起,而结构优化和升级则加快了一批企业洗牌,在可持续发展空间上实现了"腾笼换鸟",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恰好可以给针织行业"创新驱动"提供一个新的维度。2014年,针织行业取得了不少成绩,也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仍有不少挑战,值得行业各界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中国针织产品的出口额逐渐超过梭织,针织行业在纺织全行业中的权重日益加大。在新一届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测评工作进行之际,回顾去年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榜单中针织企业的表现,能够进一步明晰中国针织强势企业的地区分布特点,以及这些优势企业在行业调整振兴中所起到的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5年以来,我国针织行业克服国际贸易磨擦不断、人民币汇率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速技术创新,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行业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1~11月规模以上针织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42.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9%;实现销售收入1751.35亿元,增长26.46%;实现利润总额66.23亿元,增长35.07%;出口针织织物85.0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4.39%;出口金额33.29亿美元,增长21.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19%,明显高于纺织行业平均水平。总体看,下半年针织行业形势好于上半年。  相似文献   

7.
近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发布了2010年1~5月份的行业运行情况,上半年我国针织业固定资产投资、生产、销售和出口等增速均稳步上升,进一步保持了行业企稳回升后的向好态势.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针织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较快,服装出口增长速度也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8.
《纺织服装周刊》2012,(21):58-59,73
2011年针织行业结构化和产品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国产针织设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其消耗、数量已经超过机织,优势在于工艺流程短、成本低,大量使用涤纶长丝原料。当下,针织替代梭织在一定领域内已成趋势,针织机械市场需求潜力很大。此次纺机展,参展企业表现出的技术升级和品牌优势,将提升各自针织机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针织行业发展较晚,但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纺织行业的不断扩大,我国针织行业也迅猛发展,是纺织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逐渐成为一个较大的行业。针织产品由原来内衣产品发展到丰富的各类针织服装产品,包括运动衣、T恤、休闲装等。还包括毛针织产品和用在家用纺织品上的经编织物。针织行业总体发展迅猛近几年来,针织行业总体生产、经营良好,产能和效益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针织行业自1999年摆脱全行业亏损后,经济运行逐年向好。下表是1999年—2004年规模以上针织行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情况,工业总产值年均增幅达到22.24%,而…  相似文献   

10.
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可以说是整个中国针织行业的一个缩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针织行业的走向,也能了解到企业的新产品和新动态。8月26~2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2008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将给企业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风采的绚丽舞台,请跟随《纺织服装周刊》记者走进这个中国针织企业的大聚会之中,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相似文献   

11.
梁龙 《中国纺织》2023,(Z3):116-117
<正>为构建针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践行高质量发展,近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第七届第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针织科技大会在福建省晋江市举办。作为工信部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系列活动之一,大会以“融合共赢,构建针织科技新业态”为主题,来自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及各分支机构会员、全国各地针(纺)织行业协(商)会、行业管理部门及产业集群的负责人,科研院所、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围绕当下针织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及最新研发成果,就加强产业协同、科技创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纺织》2012,(5):57
2012年3月29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五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在京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延恺、工信部消费品司处长曹学军、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副会长赵洪等领导,以及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的会员企业和产业集群代表参加了会议。"内需有多大"、"资金有多少"、"外需怎么看"、"企业和产业集群怎么办"——围绕这四大问题,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对针织行业当前的形势进行了剖析,并对行业未来发展布局谋篇。他指出,目前内需消费正处于不断增长之中,随着针织企业的结构调整以及产业集群聚变效应的显现,针织行业的前景光明可期。  相似文献   

13.
在浙江省象山县,针织工业是其工业经济发展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传统行业,也是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象山针织拥有浙江巨鹰集团、宁波甬南针织有限公司等我国针织前50强的企业,也逐步成为我国发展较早、知名度较高、在针织行业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集群地区。  相似文献   

14.
电力集团管理重心发生转移 近20年来.中国经济以投资拉动完成重工业转化过程,中国社会加快向城市化转型.这就带动了能源、化工、钢铁、建材、机械装备、房地产、基建工程等众多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众多企业紧抓机遇,以规模化经营为重点。加大产业扩张步伐。逐步走向多元化、跨区域、大规模经营状态。在这一轮的经济扩张中,企业重点关注战略投资、  相似文献   

15.
除了针织纱线、面料、成衣乃至织机企业,第三届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上,更能凸显产业链联动思想的,还有一家专门针对针织行业的ERP管理软件企业——格讯软件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6.
中国针织工业已经有近百年历史,特别是经过二十年来的迅速发展,它已成为纺织工业的重要产业之一。近十年来,我国针织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增长超过一倍多,1999年以来,国内市场针织品销售稳步增长,主要针织品产销基地和大型零售商场年均销售增长10%左右,2001年出口针织物及针织服装达132.98亿美元。针织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企业发展迅速,产值已接近针织行业总产值的88%,针织行业生产能力集中在  相似文献   

17.
国际     
日本服装企业生产业务逐渐回流国内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纷纷外移,我国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了大批日本企业。而现在情况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据媒体报道,近期日本部分服装企业开始将毛衣等针织类服装生产从中国转向日本国内生产。  相似文献   

18.
2003年针织行业经济效益排序得到有关单位和企业的大力支持,现通报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人均利税前50名企业的排序。对中针协会员,还根据其单项名次进行综合排序,列出进入前10名企业名单。优势企业,特别是进入综合排序前10名企业将由协会给予广泛宣传。综合排序前10名企业2003年针织行业经济效益排行榜$中国针织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19.
在行业企业受人工、原材料价格、环保要求等因素影响,业绩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佛山市新光针织有限公司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约20%,并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实现了逆势飘红的好业绩.该公司董事长卢明铿认为,取得好业绩的原因有二:一是及时调整方向,成功开发国内市场;二是注重研发,新品带动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针织在纺织行业中发展速度是最快的。1999-2003这四年里,规模以上针织企业产值、销售翻了一番,从约50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全社会的口径年均增长13%-15%,增长了1.7倍。从产量看,去年针织服装是225亿件,出口114亿件,袜子的产量是120多亿双,销售针织面料154万吨,针织行业纤维加工量超过350万吨,化纤比重增速更快。针织行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对针织机械的巨大需求。近几年来,随着各种针织产品的迅速发展熏针织设备也进入调整和技术改造期,而且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针织业较发达的广东、浙江、江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