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思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创业已成为大学生流向社会的一种全新的就业方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有效途径。在借鉴美国关于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应从构建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的融合、加强政府引导和制度创新、优化创业融资体系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提升毕业生就业率,是当前所有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大学生就业理念支配着择业行为,反映了社会现象.文章认为,为进一步促进就业理念优化,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高校需正视当下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通过充分调动自身教育资源,推动改革发展,探索人才培养新方案,最终建立起成...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就业的压力比较大,国家在高校教育上一直是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业.高校要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主线,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以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为核心,形成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知识结构;以实践教育特色举措为载体,建设创新创业实践要素资源;实现学以致用等的教学模式,以内涵发展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4.
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特色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服务体系、评价体系四个层面分析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引入动态匹配的视角,以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为例,从课内与课外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校内与校外相贯通的实践体系、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服务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构建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业实践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文章分析了国外经验,探讨大学生创业实践服务体系的构建流程,以期推动国内大学生创业实践服务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胡成建 《理论观察》2014,(9):156-157
当前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存在很多的不足,就业与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得到高度重视,缺乏系统的规划,形式大于实质,师资力量尚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教材过于陈旧等问题还广泛存在。建立以专业(群)为基础的高职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可以解决就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脱节问题,整合就业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有效解决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可持续性。在具体路径上,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要明确分解高职教育就业创业的考核目标问题,二是对就业创业教育课程进行系统规划,三是组建以专业教师为核心的就业创业教师队伍,四是编写以专业(群)为依托的就业创业教育教材。  相似文献   

7.
王敏 《新西部(上)》2014,(3):110-110,113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学校方面,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择业竞争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创新体验式就业培训.在大学生自身方面,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调整择业期望和提高抗挫折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增强择业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8.
探讨如何全面深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专业、了解社会,进而树立正确的择业、创业、就业观念,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自我完善,找到自己的职业位置,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适应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推动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和AMOS7.0结构方程模型对创业胜任力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创业胜任力的二阶因子最优结构模型,得出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资源和创业心理是预测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重要指标.最后提出了基于创业胜任力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试论扩招后高校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扩招带来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指出从高校自身出发,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对策有:提高大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实行招就结合,适应市场需要,突出专业特色,开展创业教育,加强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就业压力大,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没有工作。特别是一些民办的高校大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没有公立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强。因此,创新创业是一条非常好的出路,但是很多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能力上存在不足,还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制约因素,阻碍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旨在提出更加全面、有效的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措施,激励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增加就业率,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迎华  林玲 《改革与开放》2016,(13):109-111
本文界定了创业指导内涵,分析了目前高校创业指导体系中面临的创业指导课程设置不明确、创业教育价值取向功利化、创业指导师资力量不雄厚、创业指导文化氛围不浓厚、创业指导培训缺乏实效性等五个问题,提出通过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多方位协同,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对高校大学生实行专业的创业指导等四个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各大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但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还符合社会急需创业型人才的要求.分析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转变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大学生搭建各式各样的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徐争艳 《科技和产业》2021,21(10):156-160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大学生创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占比越来越高.在对大学生创业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财政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国家对财政支持政策的宣传不足、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足、财政支持资金有限以及缺乏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创业,需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提高创业教育水平、改善创业服务体系等.同时,大学生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得创业成功率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山东中医药大学努力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医药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医药专业教育的融合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效能感的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和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问卷对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和新疆师范大学的部分学生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就业压力总体上呈中等水平。(2)大学生就业压力在学校,专业、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上差异显著。(3)大学生择业效能感总体上呈中等偏上水平。(4)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在专业、性别和独生子女这几个变量上差异显著。(5)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环生系近三届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分析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做到几方面工作,即建设强有力的就业指导团队;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丰富就业指导内容;培养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以增强就业竞争力;教育大学毕业生端正就业认识,适时就业,大胆创业。  相似文献   

18.
宋斌 《黑河学刊》2012,(5):136-137
高职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创业素质提高能使高职大学生明确创业目标,把握创业机会,克服创业苦难,不仅有助于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而且能推动社会创新体系的构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大学生创业还一定程度上存在意识不强,能力比较差的现状。大学生创业园能改变高职大学生创业观念,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凝造创业氛围,从而在根本上提高高职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更为重要且深远的意义。但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约为3%。创业对于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特殊要求,本文基于大量的理论和文献资料的梳理及通过对社会企业家的面对面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研究方法,将大学生创业所应具备的条件分为四大维度:创业理念、创业精神和品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在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基础之上,结合社会企业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看法,进一步廓清创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探讨出创业所需的综合素质的三个维度所涵盖的具体要素。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建议,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理应承担起开展创业教育的重任,在教育理念上,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教育学生摆正社会需要和个人的价值关系;在工作方法上,创业教育应该走一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的道路;同时,高校应该搭建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这不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