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范今朝 《经济地理》2004,24(4):449-453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行政区划调整变更频繁,突出表现在城市化地区和“市”建制的设置上,变化的原因多出于经济方面,出于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总的来看,这一时期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对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全面梳理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化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其起到的作用及其局限;并对中国未来的行政区划走向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革的政策建议。认为:应从上层和基层、宏观和微观、长远和近期诸方面同时推进,一方面积极推进国家整体的行政区划改革,在时机成熟时修改宪法、法律,确立符合国情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有利于建设民主政治和市民社会的行政区划体系和政府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在不与现行法规冲突的情况下,关注小城镇行政区划体制的创新和城市、乡村基层(准)政区即城市社区、乡村社区的建设及居民、村民自治的推进。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之一,行政区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城镇化进程也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尤为突出。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案例地,利用行政区划调整数据、历年的城镇化数据以及四普、五普、六普各县市区的城镇人口数据,详细分析了江苏行政区划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特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化进程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得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县改市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没有调整的县相比每年高出0.79个百分点,县(市)改区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其他没有改区的县市相比每年高出0.83个百分点,并且县(市)改区令8个地级市的城市规模等级升格,说明行政区划调整具有显著的城镇化效应。  相似文献   

3.
行政区划是治理国家和行使国家权力的工具和分级管理、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手段。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以全民、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国家的各级行政部门直接控制或参与经济活动,地方政府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扮演主角。因此,科学地搞好行政区划,不但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且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阶段更有重要的经济意义。1 当前设市建镇的主要问题1.1 市镇建制超前 1990年底湖南省有26个建制市,628个建制镇。其中不少市镇建制是超前的。如邵阳市1977年升为地级市,1985年与邵阳地区合并,1990年市区非农业人口只有24.5万,国民生产总值仅9.2亿元;大庸市1988年由县改市,为了加强武陵源风景区的开发和管理,于1989年8  相似文献   

4.
2002年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和地区间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2002年底各级地方行政区划 我国2002年底各级地方行政区划情况可见表1。 二、2002年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2002年全国有17个省(自治区)调整了行政区划,主要有如下变更: 1.撤销地区和县(县级市)设立地级市。 甘肃省撤销酒泉地区和县级酒泉市,设立地  相似文献   

5.
行政区划变更与区域经济发展—以白银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温军 《经济地理》1994,14(3):50-53
行政区划变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致使部分地区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合理调整行政区划以适应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前行政区划研究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作一初步探讨。1特征与依据行政区划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便于行政管理,对其所辖范围进行的区域划分。行政区划调整,又称行政区划变更,包括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变化、区域界线更替、行政管理机构驻地迁移及…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中国城市行政区划格局的变动与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汪宇明  王玉芹  张凯 《经济地理》2008,28(2):196-200
近十年来,中国行政区划基本格局出现了以地级建制城市与市辖区数量进一步增多、并伴随着基层乡镇规模整合导致乡镇数量减少的发展特征。其影响在于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消除了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扩张进程中的体制性障碍,为降低城市行政运行成本提供了新的体制保障条件。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包袱,城市权益管治空间架构的传统惯性,各种相关利益盘根错节,使得城市地区行政区划调整所面临的任务将进一步加重。超前研究,统筹谋划,警惕利用行政区划调整机制来借机扩充政府班子、增设行政管辖机构的行为倾向,是行政区划要关注的主要命题。  相似文献   

7.
范今朝  王剑荣  蒋瑶璐 《经济地理》2011,31(11):1798-1804
中国1980年代以来的行政区划调整,主要出于配合加速城市化战略的需要,因而多以增设市、镇建制(如撤县设市、撤(并)乡(镇)设镇),以及撤县(市)设区、撤乡(镇)设街道等形式出现.但近年来,个别地区也出现了相反的情形,即将已经撤并的县、市、区或镇、乡、街道重新分立,或将已经改设为街道的地区重新恢复为镇的建制.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从2001年改设街道又至2009年重新恢复为镇的行政区划调整过程,就是一个乡镇层面行政区划"逆向调整"的典型案例.文章以永康市"2008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调研论证的过程为例,详细论述了芝英地区设街道以来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改"街"为"镇"的原因,阐明了进行调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思考,对行政区划的"逆向调整"现象出现的原因、"逆向调整"中所需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至今,浙江省的行政区划调整变更频繁;在自身历史传统、自然人文环境和国家宏观政治体制制约下,浙江省当前的行政区划与国内其它省、区比较,呈现若干特征:即政区类型相对较为简单;政区层次比较明确;各级政区数量、管理幅度等也大体适中;都市区治理得到重视;同时,适应不同类型地区特点及不同发展阶段,在形式上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采取多样而灵活的管理方式等;总之,行政区划体制开始出现良性变迁。在此基础上,提出浙江省行政区划的调整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9,(7)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行政区划体系改革与完善,行政区划调整日益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手段。对行政区划调整效果进行评估,对进一步做好新时代行政区划管理工作尤显重要。构建行政区划调整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总结撤县设市对宁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效果,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宁乡市今后的发展做出贡献,也对湖南省乃至全国新时代行政区划调整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冯奎 《经济纵横》2013,(7):51-55
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一度表现出全面主导的特征。这种主导主要体现在户籍政策、土地政策、行政区划政策、规划政策、投融资政策方面。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以上政策已部分失效。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需从全面主导向有限主导转型。政府需在户籍、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性住房建设、土地利用、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集中力量发挥作用,把市场能解决的问题主要交给市场和企业去完成。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初,我国对乡镇机构建制进行了大规模合并改革,但乡镇合并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深化.本文就于集中的乡镇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地级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钊 《经济地理》2006,26(3):418-421
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以四川地级行政区划调整为例分析这种影响.从1993年到1998年,先后对原南充地区、达县地区、乐山市和内江市进行了拆分,在保留原有四个地级行政区建制的同时,新设了广安地区、巴中地区、眉山地区和资阳地区.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自区域拆分后,新设地区和保留地区经济均取得了高于周边同类地区的发展速度,而这种拆分对新设地区的中心城市发展有更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建制和政府层级的基本框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确立的,是与计划经济体制和当时的国情及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行政区划面临的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可称之为新型城镇化。本文在剖析新型城镇化的四个内涵及其战略意义的前提下,提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确保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并重、降低城镇化门槛、建设包容性城镇、积极完善城镇化战略格局。最后,文章提出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市镇体制改革等推进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位城镇化的问题。新型城镇化意在遵守宪法和法律,遏制地方政府变更行政区划的冲动,变外在的土地拓展为内在的服务提供,使城镇化从"因"变成"果"。市县分置的法律规范,昭示着城乡之间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新型城镇化应澄清市县混合的历史误区,回应法治的诉求。大镇设"市"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种路径探索,既表现了我国城镇发展的自然轨迹,又契合了国际城镇发展的时代趋势,是一种城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态势。大镇设"市"需要明确的制度支撑,如准入条件、行政管辖、机构设置以及户籍管理等。当前城镇化试点镇的地方试验,因缺乏顶层设计或政策支持,存在着诸多风险,亟需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16.
张宗书 《生产力研究》2012,(7):114-115,123
区域城镇化方针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区域城镇化是进行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结果和重要动力,城镇化主要侧重于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使城镇逐步扩大,其过程不仅仅是人口居住地的变更过程,更是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表现。城镇化是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重要结果,使用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对城镇化进程进行剖析,有利于我们全面而完整地了解城镇化这一现象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规律。根据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对城镇化过程进行剖析,将有利于引导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7.
当前福建省乃至全国正处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时期,许多传统体制下的制度安排需要被摈弃。本文在以福建为例分析出全国城镇化制度障碍的基础上,从行政区划、户籍、就业、社保、土地、财税等六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全面构筑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符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城镇化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柳士顺 《经济师》2005,(11):257-258
我国城镇化进程受到非农经济发展和政府推动双重因素的影响,产业集聚是城镇化进程的内驱力,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主要在于促进城镇化进程的自然演进。  相似文献   

19.
论旅游区域与行政区域的关系 --以黄山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薛莹 《经济地理》2003,23(6):786-790
“行政区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有现象,旅游区域与行政区域的关系整合问题是其中的一个层面。黄山市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个“行政旅游区”,它的两次行政区划改革都备受争议。围绕几个争论热点展开对有关黄山市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的探讨,剖析了黄山市两次政区变更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进而又对这一典型的“行政旅游区”现象所反映的旅游区域与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及整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謇奠定了苏中市镇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基础,建成一批工业、港口和盐垦等市镇,大大推动了苏中市镇现代化进程。张謇为市镇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即以发展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农业促进市镇的产生和发展,带动传统市镇向近代市镇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