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国有股流通问题的讨论甚热,各种方案见仁见智不,我们认为,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的方案需满足以下几点:1、国有股的减持要与证券市场的结构完善和发展结合起来;2、要一次性地把问题全部彻底解决,不要一次只能解决一部分;3、不打持久战,不要拖它几年甚至几十年,我们认为定向转售方案是解决国有股法人股流通的可行方法,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1999年4月,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以每股帐面净资产值2.01元的价格,回购2亿股国有法人股。此举引起证券市场各方人士极大关注。显然,“回购”的意义并不限于这一金融创新活动本身,而在于它提出了一个解决国有股流通这一“老大难”问题的新思路。一、国有股为什么需要流通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统称为国有股。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也包括其他法人股)不允许上市流通,由此造成了我国股票市场机制的严重缺陷,影响到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对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的不利影响,已有许多论者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3.
胡梦琪 《经济界》2002,(3):90-91
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特殊问题,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一是在一个上市公司中,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只有公众股才能流通。二是“一股独大”,国有股占到三分之一,有的占到50%以上,如果加上法人股中大部分股权属国有法人,则国有股总体上占到60%以上,有的企业比重更大。这种产权结构,既不符合股份公司同股同权的特点,也不利于建立法人治理制度。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中小股东权利受到很大限制,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实际由国有大股东控制,难以起到应有作用。 逐步减持国有股,是推动国企改革和完善资本市场的…  相似文献   

4.
“公股”指未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俗称,也称“非流通A股”,是与“个人股”(也称社会公众股)或称“流通A股”的对称,公股解禁同权上市流通,是中A股市场走向成熟和规范、有效发挥资本市场配置社会经济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必然选择,从时间上看,公股上市流只是或迟或早的事情,现在市场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公股一旦上市流通,其股价或股数如何折算(就公股股东权益而言,折股和折价本质上是相同的),是按上市当时的股数1:1,还是需地打折?如果打折,如何折法?对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基本意见:一是市场人士和广大股民中的大多数人,还有许多证券业人士、财务专家和经济学家等,主张打折合理,才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种意见主要是有些研究者和政府官员,认为不打抓是合理的,届时公股上市是否实施打折,其决定权当然是在国家管理层,但我们可以通过其有关财务关系的合理性分析,来探讨管理层对这个问题的未来政策取向,将有助于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财务决策。  相似文献   

5.
国有股不能流通毫无疑问会带来方方面面的负面影响,甚至可以说国有股不流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目前,我国的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市场刚刚起步,很不发达,且十分脆弱,证券市场的容量还十分有限,股市的扩容速度还十分缓慢。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治理机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包括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中非流通股占整个股票市场的比重非常高。流通股主要包括社会公众股、B股等,非流通股包括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和职工股等。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统称为国有股,国有股的比重在非流通股中占绝对的比重。股权分置的存在导致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利益的高度不一致。这种机制使得公司治理促成公司绩效提高的渠道无法通畅,内部人控制严重,董事会形同虚设,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只有解决股权分置,  相似文献   

7.
国有股就要上市了!股市暴跌。管理层赶紧出来辟谣:国有股暂不上市。股市复又上涨。这一幕在我国证券市场不知上演了多少回。而国有股流通问题也一直是悬在证券市场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众多投资一直在惴惴不安地猜测着这把利剑何时落下。  相似文献   

8.
刘晓兵在《证券市场导报》撰文认为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 ,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双轨制”和公股上市流通问题。我国股市的“双轨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定价规则的“双轨制” ,即国有股、法人股等公有股实行计划定价 ,而社会公众股实行市场定价。二是流通权的“双轨制” ,即国有股、法人股的非流通性与社会公众股的完全流通性并存。定价规则的“双轨制”是流通“双轨制”的基础。因此 ,要彻底解决公股流通问题必须废除“双轨制” ,从改革股票发行体制和股票流通体制入手 ,实现国有股、法人股的上市流通 ,并借此重建公…  相似文献   

9.
从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至今,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十年。这十年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上市公司从少到多,已经发展到了1000多家。截止到2000年12月底,沪深股市发行的总股本已达3709亿股,市价总值已达48473亿元,成功地为国民经济及其发展筹集了近万亿元资金,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股票市场采取的是类别股份——把上市公司的股票区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占上市公司股本总额67%左右的国家股和法人股由于不能流通而处于沉淀状态,这不仅违背了股份经济的本质要求,而且也扭曲了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如何解决国有股的问题,已成为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最大难点。如果采取上市流通的方式,那就意味着我国股市的现有规模将扩大两倍,这显然是市场无法承受的。因此,建立科学可行的国有股退出机制,并在建立这一机制的过程中实现彻底盘活国有资产,理顺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将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0.
我主要是从公司治理的结构来看一看中国股票的状况。先来看中国股市的现状。在相当短的时间内,中国的上市公司的数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改革开放之后,企业上市越来越多。非常有特点的,中国的股票按照股份分类:有超过50%的股票是无法交易的,比方说,国有股和法人股,这些股票是无法在市场上流通的;而A股、B股和H股是可以交易的。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所特有的股权结构问题,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暂不上市流通。上市流通的股份为流通股,暂不上市流通的股份为非流通股,其中非流通股是由国有股、社会法人股所组成。这两类股票形成了“同股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在我国证券市场中非流通股约占全部股份的2/3左右,流通股仅占大约1/3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所特有的股权结构问题,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暂不上市流通。上市流通的股份为流通股,暂不上市流通的股份为非流通股,其中非流通股是由国有股、社会法人股所组成。这两类股票形成了"同股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在我国证券市场中非流通股约占全部股份的2/3左右,流通股仅占大约1/3的比例。由于历史背景的  相似文献   

13.
沈燕  沈强 《现代企业》2000,(2):44-44
目前我国股份经济面临着一个相当棘手而又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即国有股的上市交易问题。之所以严禁国有股上市流通,一方面是担心国有股上市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甚至会因此影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另一方面是担心投资者会因恐慌而大量抛售股票从而引发股市崩盘。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分析论证了国有股上市流通不会引起国有资产流失更不会动摇公有制地位,本文拟运用博奕论的概念和框架就在允许国有股流通的情况下新、老股东将会作出的选择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假定:(1)政府是切实维护证券市场公平、公正的,即管理层制定公开、稳定的政…  相似文献   

14.
一、国有股流通: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和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相比较,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在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当中形成的,是政府推动和计划控制的结果,所以,在股票市场乃至整个资本市场上存在着很多计划经济的痕迹,这就形成了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其中,国有股流通问题是最典型的,对国有股流通影响较大的“特色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禁止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法人股)流通。这在法律上并没有什么依据。因为我国《证券法》当中并没有具体规定不允许国有股流通的具体条文。而且从国际上来考…  相似文献   

15.
王敏玉 《物流科技》2002,25(3):46-48
国有股一股独大而且不流通是造成我国证券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减持国有股,而减挂的最佳方案是实现股票全流通,其他方案也可以有条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难点 1、关于国有股份的营运问题 我国现行的股份制改革,按所有者的不同把企业股份划分为个人股、法人股和国家股三种,并规定国家股不能上市流通、法人股仅能在有限范围内流通转让。这种划分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维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占主体的性质,但实践的结果却事与愿违,恰恰削弱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一方面是由于国有股份没有真正人格化的股权代表。因而不给国有股派息、分红、配股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不许国家股流通所致。股份制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同股同利、同股同权,而不让国家股流通,实际上就剥夺了其在流通中实现保值和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问题是在我国市场化改革之初由于政治和经济体制原因所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过程中,一些经过股份制改制上市的公司都会在公司《上市公告书》中明确指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关于核准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通知》,本公司的国有法人股和法人股暂不上市流通”。证券监管部门《关于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里也有要求:“该公司由法人持有的股份在国家有关规定公布实施之前,暂不上市流通”。这实际上限制了国有股、法人股股份的上市流通,形成了股权分置。截至2005年6月30日,我国共有1378家上市公司,其中国有控股及参股的上市公司数量达899家,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为7356亿股,其中非流通股4694亿股,大约占64%。长期以来,股权分置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背景(一)股权分置股权分置是指将上市公司的股权从流动性差异的角度分设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由于我国在实行股份制改造初期的理论准备不充分,片面地理解确保公有制在股份公司的主体地位的指导思想,按所有者性质把公司股份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规定国有股和法人股不上市流通。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是指在我国的A股市场上存在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情况。股权被分置的状况由来已久,是我国特殊国情和特殊背景下的产物,由于众多历史原因,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产生的国有股处于暂不上市流通的状态,其他公开发行前的社会法人股、自然人股等非国有股份也被做出暂不流通的安排,逐渐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截至2004年底,在我国深市和沪市两个市场中上市公司7149亿股的总股本中。非流通股份达到了4543亿股,  相似文献   

20.
国有股权高度集中且不流通已严重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有资料显示,截至2001年3月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股本为3973.12亿股,在全部股本中,尚未流通股份占股本的63.61%,而流通股份仅占总股本的36.39%。在尚未流通的股份中,以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为主,共计约占总股本的61%左右。这不仅违背了股份经济的本质要求,而且也扭曲了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为改变这种状况,大力推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施国有股减持已是发展资本市场,提高国有资本投资效益的内在要求。虽然最近国务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