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在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为配合资本结构决策或股利政策股份回购早已成为上市公司,广泛采用的财务举措,而在我国股份回购无疑也是证券市场上的一项重大制度突破和金融创新.文章首先阐述了股份回购的基本理论,然后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公司股份回购的相关情况,着重地分析了股份回购的正财务效应.  相似文献   

2.
股份回购的直接后果是公司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数量减少,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产生财务杠杆效应。使用自有资金、债务资金或者增发股票等不同资金来源进行股份回购时,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和产生的杠杆效应是有差异的,在制定回购筹资决策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防止发生过大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3.
寇光武 《山东经济》2008,24(2):11-13
实行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的主要形式。目前许多公司相继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国家也针对公司以股权激励方式的长期性激励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规定,旨在规范这一合法解决股份来源问题的渠道。但法规制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股份回购所需资金来源的财务处理方式。本文结合会计处理实例,重点分析了回购股份进行股权激励所需资金在税后利润中列支和税前成本中列支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纳税筹划以及财务指标等出现的不同结果和影响,并提出相应规范统一的回购资金列支渠道途径。  相似文献   

4.
股份回购是公司重要的财务活动,备受资本市场中各利益相关者关注。随着我国共同机构投资者不断增加,其对公司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鲜有文献关注共同机构投资者对股份回购的影响。本文以2005-2021 年我国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会抑制公司的股份回购行为,在进行一系列内生性、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是通过提高市场预期、降低机会主义以及基于公司长期价值而对股份回购产生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这种影响在管理层持股低和现金资源较差的公司作用更大,并且金融类共同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更大。本文不仅丰富了共同机构投资者和股份回购的相关研究,也为完善公司治理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股份回购作为一种资本运作方式在西方资本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对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来说尚属新生事物,由此也就产生了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股份回购、阐述,来重点分析现阶段股份回购存在的希望对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操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江苏春兰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财务杠杆效应理论和SWOT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春兰股份2013年——2015财务状况的了解和同行业之间的对比,对其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具体应对措施,旨在实现春兰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对上市公司为减少注册资本而购买本公司社会公众股份并依法予以注销的行为进行了规范。规定:上市公司在回购股份期间不得发行新股;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可采取在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或要约方式进行;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应当对董事会股份回购预案中的某些事项逐项表决,股东大会对股份回购作出决议,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相似文献   

8.
谢斐 《北方经济》2007,(6):89-90
股份回购是一种常见的公司理财行为,许多公司把股份回购作为一种股利政策或资本营运工具加以运用.股份回购会对股东的利益产生影响.因此,如何确定股票的最优回购比例来保障股东权益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本文使用斯坦博格博弈模型来建立最优股份回购模型,利用该模型来分析最优股份回购问题,得出了影响最优回购比例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宝钢回购     
50亿元,宝钢拿出三分之一的现金回购自家股份,此举在资本市场上引起了震动。 8月28日,宝钢股份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广大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维护公司股价,公司分析比较了分红和回购等回馈股东的方式,综合考虑投资者建议和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拟以不超过每股5.00元的价格回购公司股份,回购总金额最高不超过人民币50亿元。  相似文献   

10.
我国资本市场的股份回购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续源 《开放导报》2004,(3):97-100
股份回购也称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一定数额发行在外的股票。公司在股份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份注销,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将回购的股份作为库存股保留,仍属于发行在外的股份,但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收益分配。库藏股日后可移作他用,或在需要资金时再将其出售。股份回购在公司资本运营中属于公司收缩的范围,是一种通过减少公司实收资本来调整资本结构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伍金林  赵秀芳 《特区经济》2013,(10):180-182
在财务危机定量预警模型中影响最大和应用最广的当属奥特曼教授提出的Z—Score模型.但是该模型并没有给出当Z值处于灰色区域时,该采用何种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判剐。本文提出了一个解决思路,即将财务指标分析法和Z-Score模型结合起来,用于判断Z值处于灰色区域时企业财务危机状况的整合预警模型,并采用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表数据对该整合模型进行了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波  王修华  胡宗义 《南方经济》2020,39(10):76-91
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既可能通过增加家庭的资产和收入,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也可能通过增加家庭的负债与支出,提升家庭金融脆弱性。本文首先从金融知识、金融行为、金融态度三个维度测算金融素养,再基于"资不抵债"、"入不敷出"两个维度量化家庭金融脆弱性,最后构建实证模型,以CFPS(2014)为样本,量化分析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金融素养的增加显著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及"资不抵债"的概率;在金融素养的三个维度中,金融知识降低金融脆弱性、缓解资不抵债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股票回购具有合理避税、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增加财务灵活性、稳定公司股价等作用,是西方资本市场上一种常用的资本运作方式和公司理财行为,然而我国股票回购的实践应用较少,并在运用中面临很多问题。文章在深入研究我国股票回购立法和实践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促进股票回购在我国的有效运用,进而为我国目前低迷的股票市场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张渝 《特区经济》2007,226(11):290-291
针对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分歧,引出金融发展的度量问题。本文将分歧的产生归因于两点:一是对金融发展的度量常常局限于对金融中介的度量,而忽视金融市场;二是有关金融发展指标没有考虑金融风险因素。进一步从金融生态的角度,探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建立了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战后赶超期日本通过"温和"的金融约束实现了金融深化,但金融约束政策在应该放松甚至退出的时机没有放松或退出阻碍了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金融自由化以来日本通过市场增进--体系重建与改进监管并进的路径实现了金融深化.日本的经验证明金融部门的深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其效果视不同经济体的发展阶段而不同,不同经济体应视各自经济体的情况选择金融深化的手段.日本金融深化过程中金融制度"创新"与"监管"并举的做法对后危机时代各国金融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俐  马子茜 《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0):147-152
雷曼兄弟利用金融资产的回购交易粉饰财务报表导致破产的事件,暴露出金融资产回购交易的会计确认对财务报表产生的重要影响。而原有会计准则存在缺陷,很难准确处理复杂的回购交易。回顾回购交易会计确认(即终止确认准则)的演进进程,可以发现相关准则存在不同的优势和缺陷,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不同问题。而国际上未有完善的准则出现,终止确认准则需要改进和国际趋同。在对准则思路进行国际比较与评价后,文章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方 《新疆财经》2020,(1):27-38
本文选取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2007年-2018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系统GMM和差分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沿海与内陆、沿边与非沿边、享受优惠政策高与低、金融控制强与弱等4类不同省区金融发展对经常项目余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全部样本估计时,金融发展显著负向影响经常项目余额,这一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使用不同区域的子样本估计时,金融发展对沿海省区、非沿边省区、享受优惠政策高以及金融控制弱省区的经常项目余额的抑制作用较大,而在其他省区作用较小。因此,各地区应充分利用金融手段来调整进出口余额,以保证经常项目的持续平衡。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pplied the distance to default (DD) measure to five mergers among large Japanese banks during the crisis period. The DD helps us analyze whether mergers that took place in the late 1990s and 2000s made the merged banks financially more robust, as intended. Our findings include: (1) A merged bank fundamentally inherits financial soundness of premerged banks, without incremental value from the merger; and (2) A negative DD was observed following the merger. The findings of this case study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view that large Japanese banks’ mergers either failed to implement intended scale economies or were motivated by a belief in the too-big-to-fail policy.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梳理金融中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金融中心的钱才集聚论,认为金融中心实质上是金融资源相对集聚的场所,而金融资本和金融人才的集聚则是各类金融资源集聚的基础。我国金融中心建设需要把握金融资源集聚的关键环节,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钱、才等金融资源集聚。  相似文献   

20.
易金平 《特区经济》2011,(5):106-107
本文对次贷危机后美、欧、G20等的金融监管改革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对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启示,着重从其中六组关系的认识与把握上,提出了若干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