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一)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规定:为评价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是否满足确认资产的条件,企业应将资产的形成过程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如果企业不能区分创造无形资产的内部项目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那么该企业应将项目支出均视同研究阶段的支出处理。研究(或内部项目的研究阶段)不会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研究(或内部项目的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且在项目的研究阶段,企业不能证明存在将产生可能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因此,该支出总应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  相似文献   

2.
新准则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新准则突破了原准则中关于企业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费用都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只有依法申请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才计入无形资产价值相关规定的局限,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增加企业科技舍量,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文章对企业所得税法与无形资产会计处理差异进行分析,并就纳税调整、财务管理等问题作一些探讨,为企业进行相关业务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创类无形资产是企业重要的资产,寻求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将其纳入会计信息系统是所有具备自创无形资产的企业的迫切需要.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自创无形资产发生的费用所作的费用化与部份资本化的规定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应按成本法和超额收益现值法进行相应处理;在无形资产账目下设"无形资产-研究支出"与"无形资产-开发支出"两个明细账,目的是归集不同阶段的研发支出.在银行存款账目下,开设"研究与开发支出基金"分类账户,归集为项目准备的项目基金.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企业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相关的条件时确认为无形资产,但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仍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并对此前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进行调整。新准则虽然比原准则规定(原准则规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更具体、更严格。但无论是新会计准则,还是原会计准则,均会造成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费用中包含了大量的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支出。  相似文献   

5.
杨霄 《北方经贸》2014,(4):89-89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企业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如企业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但是,由于确定研究与开发费用是否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和相关特征、能否或者何时能够为企业产生预期未来经济利益,以及成本能否可靠地计量尚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研究与开发活动发生的费用,除了要遵循无形资产确认和初始计量的一般要求外,还需要满足其他特定的条件,才能够确定为一项无形资产。首先,为评价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是否满足确认标准,企业应当将资产的形成过程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两部分;其次,对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可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九条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日开发阶段的支出,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开发支出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做了新的规定,在具体操作中要考虑其不确定性,明确区分各阶段,进一步完善其计量。  相似文献   

8.
舒倩文 《上海商业》2023,(4):103-105
2007年我国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提出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要求企业将研发活动区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发阶段要求全部费用化,开发阶段可以有条件资本化,这就要求企业应深入探索合理资本化的方式。本文以某生物医药企业为例,在分析研发支出资本化操作方式的同时,结合资本化会计处理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提出合理资本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家鼓励企业技术投入,并制定了优惠政策,它不仅能加速企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而且能使企业享受到税收的经济优惠.研发整个过程划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费用归集分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税法规定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相似文献   

10.
在新会计准则实行后,研发费用逐步实现费用化到资本化的转变,将科技企业的研发活动具体分为研发和开发两个阶段,规定研发阶段的费用支出要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费用支出如果能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可将其资本化为无形资产,从而实现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11.
对新《企业会计准则》内部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研发费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研究支出和开发支出划分的比较模糊,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研究开发阶段的划分和满足资本化的条件弹性较大,给企业操纵利润留下了机会;按照新<准则>关于内部研究开发资本化规定来确定资本化金额时,与资产的真实价值仍存在较大差别;新<准则>未规范开发失败后如何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等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准则>中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明确资本化的具体条件等相关规定,从而使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客观、更真实.  相似文献   

12.
李春梅 《现代商业》2007,(17):97-98
阐述了研究开发项目过程中两个阶段的不同特点,以及在确认计量上不同的处理核算,研究阶段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应全部进行费用化处理;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时予以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亦应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研究开发项目过程中两个阶段的不同特点,以及在确认计量上不同的处理核算,研究阶段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应全部进行费用化处理;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时予以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亦应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4.
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利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规定,企业研发的无形资产在开发阶段在的支出,在满足5个条件的情况下,应当将企业的开发费用资本化,本文针对新准则的这一规定变化的利与弊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李秀华 《商业研究》2004,(19):121-123
无形资产在许多企业的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会计事项和涉税问题的恰当处理非常重要。而关于无形资产的计量、摊销、减值、处置等问题,国家的税收法规和会计法规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和缴纳税款时,必须按照既符合会计法规的要求又能满足纳税需要的原则妥善处理这些纳税差异;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地利用现有的财税法规和政策进行无形资产的税务筹划,尽量减少无形资产涉税事项的税款支出,降低企业税负,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出量。  相似文献   

16.
王鸿燕 《财经界(学术)》2013,(15):151-152,154
自创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账务处理,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文章针对现行会计准则就自创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处理规定,采用应收项目处理的思路进行,能够很好地解决无形资产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费用与受益期间的配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准则对无形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即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将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明确地从无形资产准则中分离出来,不允许企业将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确认为无形资产。新准则之所以这样规范主要原因在于:1.很难对与这些资产有关的、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做出科学合理的估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加强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投入,这项支出在企业日常支出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并且该项支出的成果——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该类支出全部费用化,即不作为资产。全部费用化是否合理?其会计处理恰当与否?是否能够真实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笔将对各国会计准则该类支出的计入方法进行比较,并对我国会计计入方式进行分析,尝试找出一套更合理的会计计入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李凤英 《现代商业》2008,(3):100-101
企业按照现行税法规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照规定予以税前扣除。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开发阶段支出满足一定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这样,企业在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时,就需要对研究开发支出进行纳税调整。本文就这一问题通过举例试作探讨,为新准则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商誉为何不再属于无形资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会计准则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以管理为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按其可辨认性可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其中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主要是指商誉。而新会计准则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强调了无形资产的可辨认性,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将不可辨认资产——商誉,排除在无形资产之外,同时明确规定,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而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