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有所发展,总结其成果可知存在以下不足:1.中古思想研究亟待加强;2.研究方法单一;3.新老学者学术水平差异大。展望其发展,提出以下建议:积极进行跨学科研究;立足文化重新定位;开展学术争鸣;与考古学结合。  相似文献   

2.
《通论》的理论具有逻辑性、建构性和目的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凯恩斯学术研究中遵循科学主义和整体主义思想方法的必然结果,这种思想方法深受其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的影响。凯恩斯的成功是工具理性时代的选择,这一选择有其必然性和局限性。从思想史角度考察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有助于得出某些有益于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笔者近年来倡导并获准立项的中国经济学术史研究的一个重点考察。文章试图进行初步的学理阐述,基于大约120年以来中外相关文献的发掘梳理,首次重点考证中国经济思想史这一独具特性的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端与发展,论述中国和日本相关研究的具体状况与研究内容,考察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该学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和主要学术特点,进而阐释中国经济思想史惟独在中国大陆作为理论经济学独立学科的特殊优势与发展前景,探寻丰富和发展传统汉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史学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产生于西方经济学传入中国以后,新中国成立前巳取得较丰硕的成果。本文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缘起谈起,以著作为主,逐一对它们作出了简要的评述。最后提出笔者的三点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华贷款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50年代,苏联给予了中国大规模的贷款。但是,苏联究竟向中国提供了多少贷款,这些贷款的用途以及条件,学术界至今没有一致认可的看法。本文利用中国和俄国两方面的档案文献和相关史料,考察了苏联20世纪50年代援华的贷款数额用途及条件。认为20世纪50年代苏联给中国的贷款总额是66亿多旧卢布,其中用于军事的约62.8亿旧卢布,而用于经济建设的约3.28亿旧卢布。本文还对苏联贷款的条件作了说明、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代天津的平民教育起源于清末民初。20世纪20年代,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天津县知事齐耀珹的倡导下,官民合作将天津平民教育推向高潮。天津平民教育运动具有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赋有针对性等特点,加快了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推动了天津城市近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近代外债史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不同时期的不同学术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 ,立论角度各有侧重 ,运用方法也有差异 ,因此在回顾某一领域的学术史时 ,仅仅罗列成果是不够的 ,还要剖析这些研究成果背后反映的学术脉络和时代背景。本文结合不同社会环境所提供的不同学术条件 ,回顾 2 0世纪中国近代外债史研究的学术演变 ,并力图总结近年中国近代外债史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发展趋势 ,以冀对中国近代外债史研究有所推进。一、1 949年前的中国近代外债史研究状况中国近代外债史的专门研究 ,肇始于 2 0世纪 2 0— 3 0年代。时值财政问题突出 ,为了摆脱债务危机 ,有…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异悬殊,地权分配状况及其变化,十分复杂,由于受传统和不同因素的影响,从全国范围看,地权的集中与分散,往往同时并存或交替出现。但20世纪30年代,集中却是地权分配的一般形态。其基本趋势和特征是,自耕农加速破产和无地化,中小地主没落,大地主膨胀,地权恶性集中。本文在综合整理大量调查统计基础上所作的20世纪30年代地权阶级分配数量估计显示:南北之间地权分配的差异缩小,地主富农占地比重上升,占全国人口11.8%的地主富农垄断了61.7%的土地;而占人口66%的贫雇农只有17.2%的土地,仅相当应得土地的1/4强,土地分配不均的程度进一步加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其主要目标就是要解决占农村人口的2/3的贫雇农的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9.
典当业是旧中国传统借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平民百姓尤其是农民的经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从民国时期特别是20世纪20至40年代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看出,由于社会动荡不安、经济状况恶劣等因素的冲击,典当业已处于前所未有的衰落和危机之中,给普通百姓的金融借贷带来严重影响。为此,政府及社会各界提出了种种改革建议,颇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0.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经济获得了快速增长,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在世界经济中实现了“日本奇迹”。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转入长期萧条与徘徊。对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殊历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日本经济学界,著名学者小宫隆太郎教授是具有广泛影响的研究日本经济问题的专家,曾获得日本最高水平的学术奖章。余炳雕和胡方发表的《现代日本经济论——小宫隆太郎学术思想研究》一书,是基于小宫隆太郎教授的著作,对小宫隆太郎教授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整理和概括,并在这个基础上,论述对中国经济的启示。这本著作是闻内日前惟一一部专题研究日本学者的经济思想的著作,填补了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2.
林庆华 《魅力中国》2014,(18):114-114
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是通过多个时期的不断尝试与实践建立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是20世纪上半叶大批犹太人来华创办多种形式的学校.在先进、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实践中培养了大批的音乐人才,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来剖析犹太音乐家对于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13.
文章立足于收入分配的角度,对世界主流经济思想史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正统的经济史实际上是为统治阶级参与收入分配提供辩护和建议的思想史,所谓的经济规律本质上是剥削利益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以来,关于新中国经济理论史的研究,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热点”,相继有几部论著问世,1999年9月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赵晓雷的《新中国经济理论史》一书,即是其中之一,对新中国五十年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依据河北省清苑县4个村庄的农户调查资料,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土地分配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讨论和分析;对这一时期地权变动的主要方式,也做了概要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小农阶级的消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20世纪的社会变革相当多,但对人类生活产生久远影响,堪称最伟大的变革却只有两项:一是民主政治制度成为人类政治制度当中带有普适性的形式,二是小农阶级的消失。  相似文献   

17.
2016年9月29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召开的“致敬百年建筑经典: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暨中国20世纪建筑思想学术研讨会”发布798项“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其中重庆有7项入选。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探讨了20世纪开初至30年代的中国乡村在城市发展的带动之下乡村社会结构发生的演变,从城市周边开始向外出现了晕轮式的发展,展现出空间上的经济等级阶梯。说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不再是单纯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城乡关联体系也逐渐由政治型向经济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