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华云 《审计月刊》2004,(10):47-48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在国外已实施多年,并已形成了完善的召回制度,我国将在今年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并首先以缺陷汽车召回为试点。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国的制造厂商不可避免地面临产品责任保险的巨额索赔风险及整批产品被大范围从消费者及经销商处召回的风险。去年,美国通过消费品安全委员  相似文献   

2.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建立缺陷产品管理制度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记者从11月22日召开的汽车召回制度实施三周年暨产品召回制度研讨会上获悉,自我国于200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来,截至今年11月,我国已累计召回缺陷汽车130余万辆,涉及45家国内外企业的107种车型,召回次数达103次。汽车召回制度的实施,对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转变政府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能力等,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在更大范围内推进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许华荣 《财会月刊》2005,(12):36-37
随着《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产品召回制度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产品安全保障制度开始在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财务上对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会计处理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控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需要加快推进缺陷产品召回制度.2004年3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改委、商务部和海关总署颁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并于200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已于2004年10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不久前,国家质检总局又相继发布了与之相配套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专家库建立与管理办法》《缺陷汽车产品调查和认定实施办法》和《缺陷汽车产品检测与实验监督管理办法》4个实施细则。这标志着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的召回制度开始启动。建立和实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对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督促汽车经营者提高质量水平,促进全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广大消费者和车主来讲,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的实施意味着什么?需要了解、掌握哪些知识,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刊就相关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15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发布,并从10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也标志着我国对缺陷汽车产品的管理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结束了我国多年来由于无相关法律而遭遇外国公司拒绝召回在中国境内的缺陷进口汽车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7.
"召回制度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于1966年发布《国家交通与机动车安全法》,建立汽车召回制度。2004年3月15日,我国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发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同年10月1日,我国正式开始实施汽车召回制度。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是我国首部关于产品召回的专门行政法规。2013年10月1日起,由国家质检总局审议通过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  相似文献   

8.
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我国首次引入了召回制度.截至2012年10月29日,我国共召回汽车480次,累计达898.6万辆.缺陷汽车召回制度的建立实施,对保证汽车使用安全,维护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国务院通过制定《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四部委的部门规章上升为国务院行政法规,把带动中国召回制度前行的汽车召回迈上法治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0月1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对缺陷汽车产品的管理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结束了多年来由于无相关法律外国公司拒绝召回在中国境内的缺陷汽车的被动局面。该规定的出台,已经在社会各界产生了积极的反响,也得到汽车产业界的响应和配合;自规定正式实施以来,已先后有奔驰、三菱、一汽、  相似文献   

10.
《监督与选择》2004,(4):A001-A003
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共同制定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3月15日正式发布,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规定》共八章四十六条,这是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  相似文献   

11.
产品召回制度的经济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缺陷汽车召回管理规定》的制定是我国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一个开端。本文从目前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建设情况着手,介绍了产品召回制度的概念,并对产品召回制度的意义和法律价值进行了分析,同时借鉴国外的法律对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内容进行了说明。最后,本文就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从立法层面、具体的召回程序层面和政府责任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令人瞩目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3月15日正式发布,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  相似文献   

13.
家用电器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发展简况 2004年,由国家质检总局、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颁发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拥有完善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和强大的召回调查能力是一个汽车强国必须具备的条件.在普通消费者眼中,政府部门掌握召回调查能力是可以信赖的,也是政府职能服务于民生的重要体现.从2004年10月1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至今,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对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相关法规、制度进行探索和研究.2013年1月1日,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一对中国汽车行业影响深远的法规,对生产厂家销售有缺陷产品的行为给予更严厉的管控手段,而且从原来的部门规章上升为行政法规,使其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和更多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15.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国家质检总局、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共同制定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即将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在立法上确认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辨析》一文通过对缺陷产品概念的探讨,分析了缺陷产品召回与修理、更换、退货的区别以及与强制收回制度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成本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我国频频出现的缺陷产品,给社会和个人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2004年10月1日正式出台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2007年8月起施行了《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及2007年12月12Et起施行了《药品召回管理办法》,虽然这些针对缺陷产品召回的规定还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然而可以预见的是,产品召回制度将逐渐推广到与消费者生命和财产安全相关的各类缺陷产品中。  相似文献   

17.
——2004年3月15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发布,同年10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彼时,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召回汽车321万多辆。2010年7月2日,《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布,并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其中的一些“升级亮点”,凝聚了中国在过去的6年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召回之路上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称,《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自200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我国总计召回缺陷汽车184万辆,涉及54家国内外企业的174种车型,召回次数达150次。  相似文献   

19.
已经讨论了很久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终于在3.15这个消费者的节日浮出水面,并将于今年10.1正式开始实施,而且国家质检局也表示,我国将在年内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以便有效消除各类产品因系统性缺陷对人身、财产安全的影响。汽车召回制度只是一个试点。相信这条消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讲无疑是一大福音,但是对于产品制造企业来讲却增加了新的风险--产品召回风险。为什么这样讲  相似文献   

20.
“缺陷汽车召回制度实施以来,累计实施汽车召回827次,涉及1887万辆;2014年以来实施汽车召回159次,涉及412万辆,占全部召回数量的22%.这既反映了汽车制造商主动履行主体责任的态度,也是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重要成果.” 近日,在首届中国汽车质量峰会上,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从2004年我国颁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数量逐年递增,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