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贯彻国务院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精神》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对加快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一)充分认识加大投入、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种突发公共卫生问题也在不断的产生,给社会安定与公众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刻不容缓。在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国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应急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颁布,使我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进一步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要更好地应对与处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进一步完善公共立生法律体系,建立科学的应急机制,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依法防疫意识.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基层社区作为防控第一线,担负着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堡垒任务。社区借助其贴近群众的特有优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如社区应急管理存在过度行政化、缺乏专业性、居民依从性不足以及工作者心理危机等问题,建议通过扩大社区自主权、加强社区工作者素质培训、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心理疏导等措施来提高社区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因此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和应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国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通过简要分析目前我国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洁 《经济师》2014,(6):45-46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发生突然、传播迅速、危害巨大、影响面广、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相关性强等特点,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处于非均衡的危机状态。随着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部队职能任务进一步拓宽,参加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已成为部队的一项基本职能。部队必须适应职能任务的拓展,重视并加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后勤保障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科技研发支撑作用十分关键,亟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应急体系长效运行机制。基于科技研发应急体系的复杂性、适应性特征,从主体属性和体系架构两个层面入手,分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研发应急体系的复杂适应系统特征,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模型和动态闭环螺旋模型,研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研发应急体系运行机制。研究发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科技研发应急体系具有复杂适应系统的7个基本特征,是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科技研发应急体系中,科研攻关专家组、诊疗医院、科技部门等科研主体具有各自内部模型,并通过6大标识进行聚集;科技研发应急体系存在事件—需求引导、主体协同、资源交互、成果转化机制。同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应对实践表明,疫情防控救治进程中科技研发应急体系存在并遵循上述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部队防疫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涛 《经济研究导刊》2010,(21):203-204
随着国内军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益增多,部队卫生防疫机构的特殊使命愈显重要,而且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提高,但在实践运行中也表现出几个薄弱环节:部分人员重视不够、组织结构协调不畅、效果评价反馈迟缓等问题,为此提出建议: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立报告系统、重视联防联控、加强防疫演练、完善效果评价、提高防疫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有效的措施。国务院制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有效地防治当前非典型肺炎疫情或今后可能发生的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大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科学研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医疗救护、现场处置、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相似文献   

11.
刘捷 《发展研究》2011,(9):125-128
随着社会发展的复杂化和环境的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明显增多,造成人们心理的突变,影响社会和谐。本文试图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大众心理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提高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视角出发,利用政策工具分析法对比了非典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的财税政策,通过互联网检索财税政策关键词构建三级指标样本库考察财税政策的重视度、共振性和大数据应用情况。研究发现,较非典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的财税政策有如下变化:(1)财税部门出台政策文件的总体频率更高,政策发布频率与疫情变化态势同步性更强,政策内容更具有阶段性和针对性;(2)财税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不同层级财税机关之间的协作共治程度增强;(3)财税部门运用大数据手段辅助高效决策和精准施策的能力提升。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财税政策正稳步优化并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4.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个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程度密切关联着公民的个人效用和整体效果,如何权衡个人效用和整体效果,使社会效用最大化,本文基于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拓展汉德公式的意义,提出了最佳个人信息使用范围的观点,并将结论延伸至国际环境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个人信息权权益保护问题,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个人信息权保护...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发展和新突破,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创造了新机遇。本文梳理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各环节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分析了人工智能在传染病药物快速研发和病毒溯源、辅助临床特征识别、完成高危重复性工作、模拟复杂情景与综合决策等领域应用的作用机理和具体案例。综合美国、韩国近年来在相关领域的研发部署来看,人工智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总体仍处在起步阶段,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也有待完善。最后在技术研发、资源协调、数据共享、国际合作等方面得到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新冠疫情期间餐饮外卖中的成品外卖更是受到重挫.本文以行为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分析指出此次疫情下存在成品外卖的安全性问题被进一步放大、应对疫情的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商家供给空缺等突出问题,并从行为经济学出发,运用“损失厌恶”和“概率判断偏误”理论很好地分析了问题产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各种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引起了各国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问题的高度关注,也对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我国从2003年"非典"后更加重视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成熟完善的财政应急管理机制。本文结合我国转轨时期经济社会的特征,通过对我国财政应急管理机制的现状分析,比较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推进机制、调控机制、效率提升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等方面来构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财政应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创新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突发期,创新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突发事件的分期理论及政府应急管理的规律,应切实加强预案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善后修复机制和长效环境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农民工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城乡融合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而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突发性冲击会对其就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文章基于“突发性冲击-农民工流动-农业再就业”的逻辑框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论证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就业地点以及农业就业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劳动力供需变化与市场配置效率下降加大了农民工工资下行压力,带来了不利的收入效应;加之不确定性风险较高,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增大,县域内就业增加,农民工流动性下降;由于非农就业机会有限,农民工利用农业的劳动力蓄水池功能进行农业再就业,获得暂时的就业保障以抵御公共卫生风险。此外,城市的失业效应与劳动者的替代效应是突发性冲击影响农民工就业选择的潜在机制。据此,文章认为将更多农民工纳入就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产业融合,以及通过技能培训等加强对弱势农民工群体的救助和支持是保障农民工生计、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最新发展的弹性网络收缩技术,构建高维收益溢出与波动溢出网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全面考察了50个国家(地区)股票市场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关系,并对其背后的驱动机制展开了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全球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表现出显著的地理溢出效应。贸易依存度与资本开放度较高的经济体间,金融风险传染效应更为明显。同时,单一市场对国际市场的风险冲击与其疫情严重程度显著正相关,而海外疫情风险的持续上升将加剧本土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尽管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呈稳定发展态势和较强韧性,但需对此保持审慎乐观态度,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乃至反弹,未来中国资本市场仍将面临外部金融风险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突发公共危机治理的新视角,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防范输入性风险传染提出了相关建议,从而为健全国际金融风险监控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