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早期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为类似病例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5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早期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包括无创呼吸机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25)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n=25)给予系统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后动脉血PH、PaO2、PaCO2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的后动脉血PH、PaO2上升显著,但PaCO2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早期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系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系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30例采用常规治疗+无创通气为对照组,45例应用常规疗法+无创通气+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肺部感染评分和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更有优势,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疗法+无创通气+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疗效可靠,性能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致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COPD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给予传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院内病死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VAP发生率、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插管率和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加快患者病情改善速度,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的撤机方法、预后及并发症。方法选取3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有创和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有创通气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再插管率。结果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可以尽早撤机,达到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再插管率及医疗费用的目的,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对临床呼吸系统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较为多发和常见,若不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无创正压通气具有无创性的特点,可在疾病早期应用,操作方便,无明显并发症,避免了气管插管痛苦,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临床需进一步研究,以促进广泛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紫绀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治疗前与治疗后的pH、PaO2、PaCO2、SaO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明显,且具有简便、有效及无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流量氧疗、支气管舒张药物、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行NI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2.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IPPV能明显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情况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收集6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资料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7 d,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及肺动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血氧分压(Pa O2)和肺动脉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可提升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溴索与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1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0例,为实验组(氨溴索与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一组36例为对照组(单纯氨溴索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检测指标的变化,最后进行组内及组间的比较。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改善的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实验组肺功能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小于0.05。结论氨溴索与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效果好,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与氧驱雾化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8例重度哮喘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氧驱雾化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驱雾化治疗重度哮喘可明显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检测结果及其引发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过检测分析可知,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与吸烟程度、呼吸系统感染、教育背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患者在治疗前后的FEV1、FVC、FEV1%、PEF%等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发病的因素有多种,为减少该病的发作,需要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改变其不良的生活习惯等,这样才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有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激素、平喘及抗感染类的传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无创正压通气对患者进行治疗。从心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等方面测定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0min、40min及60min时的数值。结果两组患者心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方面在治疗前差异不大(P>0.05),但治疗后20min、40min及60min时的数值相差较大(P<0.01或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无创正压通气发挥着缓解呼吸肌疲劳和改善患者缺氧状态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与利伐沙班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Ⅰ)、凝血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血清cTnⅠ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cTnⅠ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甲泼尼龙与利伐沙班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能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凝血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规范治疗和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9例,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能优化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慢性呼吸衰竭合并深部感染33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3例慢性呼吸衰竭合并深部感染的患者,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对于真菌感染者联合使用二性霉素B或加用氟康唑,对于病情严重者给予皮质激素治疗和氧疗,疗程2~3周。结果本组病例中存在真菌感染的患者有30例,混合感染患者16例。本组病例对真菌和致病菌进行分离,共分离出细菌17株和真菌54株。经过治疗,治愈19例,好转7例,无效4例,死亡3例,其中7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对于慢性呼吸衰竭合并深部感染患者而言,应将真菌检测作为常规项目,以便及时治疗、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对两组患者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方法将20例患者分为机械通气组和呼吸兴奋剂组,机械通气组给予机械通气;呼吸兴奋剂组给予呼吸兴奋剂。结果机械通气组病情好转9例,且顺利脱机,1例死亡;呼吸兴奋剂组3例好转,4例内科治疗无效死亡,3例治疗后喘息持续不缓解,经家属同意机械通气,病情好转撤机。结论机械通气治疗已衰竭的呼吸系统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呼吸疲劳患者争取了治疗的宝贵时间,促使COPD患者发病率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9.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1],是老年人常见的肺部疾病,易迁延不愈.多由于气候变化(春、冬季节)或上呼吸道感染时,引起急性发作和病情加重,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甚至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探究慢支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入的60 例慢支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记录并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60 例患者中效果显著42 例,效果明显14 例,无效4 例,治疗中无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慢支急性加重期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联合用药,同时给予止咳祛痰、平喘的药物,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CPAP在婴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ICU的婴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面罩吸氧,治疗组应用NCPAP治疗。分析以下各参数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在治疗前、治疗24h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前RR、HR、PaO2及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24h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者,宜早期使用NCPAP,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气管插管机会,无明显副作用。NCPAP治疗中如呼吸困难无改善,尽早给予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