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大石油公司下游业务调整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外部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石油需求结构的区域性转移、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国际大石油公司积极调整其下游业务,优化资产结构,从一味做大做强转向高回报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剥离炼厂和加油站的不良资产;增加上游投资,削减下游投资;调整下游业务,降低原油加工量和油品销售量;转变销售方式,加大贸易与供应形式的销售份额;收缩成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走炼化一体化、装置规模化道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国际大石油公司对下游业务进行的战略调整,势必会引发对全球油气资源更加激烈的争夺,加剧亚太、中东等地区下游业务的竞争,下游盈利空间可能进一步走低。中国的石油石化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早制定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9年市场环境和形势,1999年石油和化工产品的总体市场情况将好于1998年。其中,原油和成品油市场需求将与去年基本持平;三大合成材料市场前景看好,需求将保持增长势头;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品需求状况将有一定的增长;纯碱、烧碱、轮胎等大宗产品仍有较大的国内市场空间。石油和化工市场的供求关系将更趋平衡,买方市场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原油及成品油:按国家计委计划草案,预计1999年国内原油产量15796万吨,出口原油1580万吨,进口原油3964万吨,原油加工量1.68亿吨,成品油(汽、煤、柴油)消费9000万吨。天然气:1999…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燃料和能源联合体中央分配局的数字统计结果显示,俄罗斯今年11月份共生产了3844万吨原油,比10月份的原油产量下降了3.4%;天然气产量达到了549.15亿立方米。据统计,与去年同期相比,俄罗斯今年1~11月包括凝析油在内的原油产量增加了9.2%,达到4.19亿吨:天然气产量增加了2.1%,达到5750.5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4.
关于优化我国原油资源配置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2005年和2010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需分别达到28500万吨和33500万吨、原油进口量将分别达到9000万吨和13500万吨,其中含硫原油进口量将分别达到6900万吨和10900万吨。目前我国原油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炼油企业平均规模偏小、集中度低。开工负荷低;含硫原油加工能力较低;原油及成品油储运设施建设滞后;体制因素制约原油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此,需要调整原油流向,优化资源配置;适时建设原油管线和深水码头、配套完善原油储运设施;强化成品油销售网络的配套建设、提高油品营销的竞争力。优化原油资源配置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是:(1)加强质量和环保的监督力度、“十五”期间基本关停国内100万吨以下的小炼油厂;(2)对规模为100万吨以上至500万吨的炼油厂,要发展特色产品:(3)对一些有竞争能力的企业进行系统的综合配套并适当进行改扩建、建成一批千万吨级原油加工特别是含硫原油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   

5.
一、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节能形势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我国能源生产大户之一。2000年生产原油1.63亿吨,天然气272亿立方米;2005年产原油1.81亿吨,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十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2.36%和12.9%。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实际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埃克森、美孚、壳牌三家国际大石油公司六个方面的特点,阐述了投资资本回报率的计算方法,根据三家公司的年度报告数据,重点探讨了1991-2002年石油价格与投资资本回报率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首次定量测算得出了投资资本回报率与石油价格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的结论,定量分析了其两个主要内在原因,一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投资主体为勘探与生产业务投资,二是石油销售的利润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  相似文献   

7.
由中东原油生产的劣质减压渣油,可作为延迟焦化原料,也是生产沥青的好原料。文章重点探讨了沥青生产的工艺路线,脱沥青油的处理,以及在沥青产品处于淡季时,将沥青与减渣掺混后作延迟焦化原料的可行性。文章以某企业的减压渣油为例,考虑了3种加工方案。方案1:减压渣油全部作延迟焦化原料;方案2:减渣抽出一部分去丙烷脱沥青,脱沥青油去加氢裂化,脱油沥青与减渣掺混后作延迟焦化原料;方案3:减渣抽出一部分去丙烷脱沥青,脱沥青油去加氢裂化,部分脱油沥青与少量减渣调合后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产品,其余减渣与脱油沥青去延迟焦化。通过对以上3种加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认为方案3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8.
纵观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国际大石油公司下游业务(炼油和销售)一直是其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随着外部环境和经营形势的急剧变化,国际大石油公司加快调整下游业务规模、结构和布局,下游业务发展战略呈现出一些新动向。  相似文献   

9.
2002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表现出五个特点: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好于上年。2002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8.43%;工业增加值增长8.43%;实现利润增长9.57%;产品销售收入增长8.73%;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0.58%;产品销售率98.93%,增长0.04个百分点。二是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增长。2002年重点监测的112种(类)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04种(类),占92.86%。全国原油产量1.69亿吨,比上年增长2.5%;原油加工量2.2亿吨,比上年增长4.6%;乙烯产量541.4万吨,比上年增长13.0%。三是产品结构继续改善。2002年原油加工企业生产煤油、汽油、菜油12860.34万吨,比上年曾长3.81%。四是进出口贸易比上年增长16.4%,其中进口贸易额增长18.9%,出口贸易额增长10.7%。五是减员增效成绩显著。预计2003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向好,国内石油和化学工业生产形势好于2002年。预期2003年行业工业总产值(现价)比上年增长8.5%;工业增加值(现价)比上年增长8%;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2%;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7%;产品销售率达到98.9%,与上年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2001年中国石油和化工产品需求不旺,生产增长速度趋缓,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石油和化学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现价)4378.40亿元,比上年增长0.66%;销售收入1328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实现利润1097.78亿元,比上年下降14.93%;亏损企业亏损额190.22亿元,比上年增加9.51%。预计2002年原油、天然气、成品油以及三大合成材料需求将保持增长势头,但受油价波动的影响较大;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工产品的需求状况将有一定改善,但面临进口的冲击。2002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的总趋势是:生产将进一步增长,市场的供求关系将更趋平衡,经济效益将与2001年持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