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勇 《农业经济》2012,(4):40-42
社区组织发展是中国农村社区建设核心内容之一.针对农村社区建设中组织缺失及其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影响,本文对农村社区中党群组织、经济组织、科技文化组织、社会保障组织及社会服务组织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具体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
社区主导的自然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的30年,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进行了种种尝试和不懈的努力,世界范围内已经建立的、数量可观的、政府主导的自然保护区可以为证。但这些政府主导的保护实践似乎并没有能够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并遏制贫困,反而在增加政府预算和成本的同时,导致当地社区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受到限制,返贫现象严重,社区与保护区的冲突增加。从社区的立场出发,分析了以社区为主导的自然保护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存在的原因,并建议在自然保护的立法方面肯定社区保护组织的法律地位,鼓励其发展并将其纳入正规的保护系统中珍视。  相似文献   

3.
"征地农转非"型社区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其治理问题既有居民心理层面的问题,如自治意识欠缺、归属感低、又有治理机制层面的问题,如动力不足和制度保障缺失.西方社区治理模式有其借鉴价值但又不可盲目照搬.中国"征地农转非"型社区的治理现状改善,应以党政为核心推动力量,从包括人大、社区、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多个层面齐抓共建,从而形成适于中国、能提升"征地农转非"型社区自治能力的社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岷山地区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岷山地区3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子案例分析,探讨了实施有关环境保护政策后农民生计的变化。认为目前这一地区的农民生计存在一定的脆弱性,突出表现在粮食安全、收入来源和能源利用方面。提出应正确看待保护与发展既矛盾又依赖的关系,在帮助农民摆脱贫困、寻找出路的同时,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社区与经济园区共建不仅有利于统筹安排社区化条件下的农民生产和生活,推进农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转变,也有利于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应当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抓好社区农民的就业转型,防止"空心村"的出现;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战略,合理承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产业转移,从而产生"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居民化"三位一体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6.
社区融入是新生代农民工民主意识培育、民主行为形成的重要起点。然而,新生代农民工还面临诸如制度障碍、文化障碍、素质障碍等多方面的融入障碍,破解融入障碍并构建一条合理的融入路径势在必行。社区营造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路径构建,实质是以社区规划、社区参与、社区文化为重要依托,以主体尊重、合作治理、认同的构建为核心目标,旨在让农民工扎根社区,共同维护城乡建设成果,共同建设稳定和谐的社区关系。  相似文献   

7.
旅游精准扶贫中的社区参与指的是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过程中,如计划、评估、监督与验收等环节下社区的参与。在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中,社区的参与能够显著提高扶贫效果。在本文中,笔者从旅游精准扶贫社区参与意义入手,总结了当前旅游精准扶贫社区参与中出现的问题,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游精准扶贫社区参与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全面推进,未来社区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研究成为一个新课题。乡村未来社区建设如何融入共同富裕理念,"九大场景"的运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成为未来社区建设的重要方向。余村未来社区建设从"1+1+4"组团发展模式、村庄发展"三协同"、资源整合、数字化治理、三治融合等方面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王诗乐 《农村经济》2022,(11):50-58
“村改居”社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社区,从传统农村社区到现代城市社区,“农民上楼”带来的急剧变化和“治理下移”的宏观趋势使“村改居”社区治理面临较大挑战。整体性治理为解决新公共管理运动带来的一系列碎片化问题而生。运用整体性治理整合模型,本文发现当前“村改居”社区在治理层级、治理功能、公私部门及信息资源等方面,存在不同层级及同一层级间缺乏统筹协调、分散的职责结构割裂了社区功能的整体性、传统的行政主导方式降低了社会资源整合水平、信息技术应用不足阻碍社区治理变革等碎片化问题,最终从治理理念与目标、组织体系、治理方式、社区参与及资源保障等维度提出相应对策,试图构建“村改居”社区的整体性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0.
“社区意识与理念”对于发展与完善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启示与指导意义.然而,从现实情形来看,我国虽然已初步形成了多主体共同参与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格局,但服务农户的效果远没有实现,尤其是随着政府部门与企业资本向农村地区的不断渗透,政府与企业的控制力量不断加强,而农村社区内民间组织的服务功能却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文章认为社区开发是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创新路径,并详细论述了具体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才能符合保护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在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周边社区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学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首先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而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综述了国外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经验,认为中国未来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方向是:(1)开展保护区和社区的共同管理;(2)完善保护区管理政策;(3)公平分享所得利益;(4)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亿万居民的切身利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如何创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解决政府部门与社区关系不顺、职责不清、社区居委会行政化等问题成为现实发展的迫切需求。基于此,铜官山区撤销街道办事处,实行"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为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了新的发展路径。尤其是"一个核心三个体系"的社区组织架构有效地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的有机衔接与良性互动,为此,笔者进一步提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石的论断。  相似文献   

13.
“请列举日常文明用语”,“请、你好、对不起、谢谢”;“新农民的主要标准是什么”,“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3月1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兴隆地村的活动室里,社区协助员于海波正组织村民开展庆“三八”暨新农村建设知识竞赛,一系列看似平常却又让人耳目一新的对答在紧张流畅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14.
大路笔直宽阔,高楼挺拔林立,公交车四通八达,美丽的路灯,靓丽的小广场……走在今日的陕西省高陵县,首先扑面而来的是现代化城市的气息。除了迅猛发展的工业,快速建设的城市,走进乡村还会发现连片的现代化设施蔬菜大棚,而棚里干活的"农民",已经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也许是只管干活领工资的现代"农业工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社区增权及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内涵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社区所面临的无权状态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社区增权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其次,本文对我国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中的社区增权路径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增权重点应是经济增权、心理增权、政治增权、社会增权以及教育增权.最后,本文针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决策、管理、利益分配各个环节提出了社区增权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农村"空心化"与社区建设的理论梳理,明确了农村"空心化"环境下农村社区应具备的特征。基于对辽西五市的实地调查研究,从社区与行政村建制、城镇化发展和农村社区体制改革角度探讨农村"空心化"环境下的社区建设模式,农村社区建设应因地制宜,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模式。为解决农村"空心化"的问题,从社区建设机制、发展农村社区经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功能和社区文化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社区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金融抑制的日趋加重是最为突出的矛盾之一.一方面,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商业化取向进一步加加强,而非正规农村金融的创新却依然滞后,由此导数的农村资金大量外流趋势难以逆转,农民获得贷款的渠道越来越少.特别是由于我国农村社区的基本特征是农户居住分散、生产规模过小、经营风险较大,其大量存在的小额短期金融需求与现有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模式明显错位.因此,如何在社区层面进行更能满足农户现实需求的金融创新,无疑是目前农村社区发展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基于此,本文通过总结社区发展基金这一新的参与:武农村社区发展模式,为农村金融创新和农村社区发展提供了几点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毕节地区纳雍、织金两县通过实施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无偿援助的“中国3356”项目,控制土壤侵蚀,改善两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了山区经济发展。项目区涉及两县14个乡413个村51万人,总面积17.42万公顷,其中宜  相似文献   

19.
社区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黑龙江省共青农场紧跟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社会治理步伐,提出创建五无社区发展理念,利用组织保障引领五无社区创建,部门融合强化落实来促进五无社区创建,党员带动激发潜能服务五无社区创建,群众参与融入五无社区创建,社会推进丰富载体深化五无社区创建,在联动融合中有效推进农场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