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农村"空心化"与社区建设的理论梳理,明确了农村"空心化"环境下农村社区应具备的特征。基于对辽西五市的实地调查研究,从社区与行政村建制、城镇化发展和农村社区体制改革角度探讨农村"空心化"环境下的社区建设模式,农村社区建设应因地制宜,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模式。为解决农村"空心化"的问题,从社区建设机制、发展农村社区经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功能和社区文化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2.
环境产权是一种宽领域、多权能的财产性权利,具有权能有界性、时空性、外部利润内部化等特征。有效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环境产权路径有四:一是通过环境产权有效界定促进农村生态利益协调;二是通过环境产权合理配置统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工作;三是通过完善环境产权交易制度发挥市场生态调节治理机制;四是通过创新环境产权保护机制,推进农村环保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以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为例,采用比例系数法和权能修正法的评估方法,综合确定研究区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得出研究结论:比例系数法和权能修正法都以国有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为基础进行推算,两种方法具有充足的理论和科学依据,测算步骤简易,资料具有易获取性,在实际运用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比例系数法测算的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具有准确性,可作为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影响权能修正法测算结果的主要原因为集体与国有建设用地在区位、基础设施、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有差异。本研究在评估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时采用权能修正法、比例系数法,可以为评估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2021,(6):8-16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充分实现农民的股份权能,对于后续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至关重要。分析具备合作制和股份制双重特征的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特殊性,构建股份权能分析框架。以江苏为例,探析农民四种股份权能的实现方式发现,农民持有股份的占有权能受股东认定时间节点与方式、参与制度设计的影响,农民民主管理、决策、监督的使用权能和获得分红的收益权能受到股份合作社治理结构的影响,农民有偿退出、抵押、担保、继承等处分权能受到股权处分制度的影响。在坚持农民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引入外部资源和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是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2021,(8):127-137
社区通过组织制度和机制创新,以广泛的社区参与为基础,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破解集体行动困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平武县关坝村案例研究发现,以村两委为管理核心,合作社、保护中心、兴趣小组多级支持互动,社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人才振兴、组织管理、社会影响等方面产生一定成效,实践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共赢的道路。但是也存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程度不高,社区组织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外部性效益内化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创新一核多级,多元共建治理机制,强调赋予权力、增强能力、引入智力与内化动力并举、提高社区集体行动力和活力、重视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治理等理念。  相似文献   

6.
以9个国家公园试点内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从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建立的态度、主要利益诉求以及二者间的关系出发,探讨国家公园社区发展路径。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对建立国家公园的态度以支持为主;在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社区居民的关注点主要在自身发展方面,对国家公园的保护关注度较低;社区居民支持国家公园建立的主要驱动力是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社区居民利益诉求与国家公园管理目标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因此,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建设管理、提升社区居民就业能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社区产业绿色发展这4个方面提出国家公园社区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全面推进,未来社区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研究成为一个新课题。乡村未来社区建设如何融入共同富裕理念,"九大场景"的运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成为未来社区建设的重要方向。余村未来社区建设从"1+1+4"组团发展模式、村庄发展"三协同"、资源整合、数字化治理、三治融合等方面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资本化改革既是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长期农业产业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有效手段。然而,现行政策法规对"三权"的权能及边界缺乏清晰的界定,导致制度构建难以响应农地资本化的现实需求。本文首先界定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权能;其次分析了不同土地资本化路径下"三权"权能的约束边界,特别是经营权的交易价格、期限、权利的保障条件等约束框架;据此,建议修订政策法规、完善农村土地资本化约束机制和健全土地产权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提出权能支的新概念,建立一个新的财产权利权能结构理论框架,对当前中国集体农地权利体系进行解释。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法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所有权权能结构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基本权能,而这四项基本权能由若干更小的基本单元——权能支构成;权能支是财产权利的基本单元,每一个权能支意味着权利人可以依法实施一类行为的可能性,四项基本权能是由若干权能支组成的权能束;基本权能或权能支的分离、重组和耦合形成新的财产权利类型。研究结论:权能支概念的引入,拓宽了既有权能理论的解释能力,可以较好地解释新出现的财产权利的权能结构,也能合理解释权能分离后的所有权和他物权的内涵;基于权能支的概念和新的财产权利权能结构,本文解释了当前中国集体农地权利体系,并就现阶段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完善和拓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我国一项特殊的权利,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适应了历史的发展,解放了农村中潜在的生产力。目前,如何有效实现土地流转,达到土地规模经营之目的,提高生产力;如何实现土地抵押权,以激活土地资源的流转,搞活农村经济等等。以上情况迫切要求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变革,明确集体经济组织与土地承包人的权能界限。  相似文献   

11.
经济社会发展加速了社会流动,同时也给社区治理带来了新挑战。农村社区治理环境变得更为复杂,传统依靠政府和村委主体的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况,协同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具有应用的可能和必要。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对社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更为完善的协同治理体系,创新社区治理路径,发挥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的作用,主动应对社会流动对农村社区协同治理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实施社区参与共管是一种能够积极解决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之间突出矛盾的管理模式,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途径。本文结合金光寺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探讨通过社区群众参与资源保护,发展社区经济,减轻对保护区的资源压力,从而促进保护区的管理工作的社区群众参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改变农民传统零星分散的居住方式,是提高农地使用效率、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研究内容,包括可行性分析和规划建设两个部分。构建模型K=∑Wi·Xi进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可行性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农地经营改革、农民搬迁意愿、新型社区建设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指标权重用Delphi和AHP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提出农村社区规划体系以及各级规划的内容和重点,讨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模式,指出BOM模式是一种较好的农村社区建设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4.
社区主导的自然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的30年,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进行了种种尝试和不懈的努力,世界范围内已经建立的、数量可观的、政府主导的自然保护区可以为证。但这些政府主导的保护实践似乎并没有能够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并遏制贫困,反而在增加政府预算和成本的同时,导致当地社区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受到限制,返贫现象严重,社区与保护区的冲突增加。从社区的立场出发,分析了以社区为主导的自然保护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存在的原因,并建议在自然保护的立法方面肯定社区保护组织的法律地位,鼓励其发展并将其纳入正规的保护系统中珍视。  相似文献   

15.
田鹏 《农村经济》2022,(9):76-88
易地搬迁产业扶持的核心是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模式和可持续带贫益贫机制,并且在此过程中要有效规避因经营能力不足和扶持体系不完善导致的政策效能低下和产业治理风险。产权视角能够深刻揭示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的演化机理和实践逻辑。本文从集体产权视角出发,基于产权主体、权能要素、实践路径三个维度,构建易地搬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产业培育模式创新的类型化实证框架,并反思两者良性互构的制度路径及政策实践。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培育应当充分利用集体产权改革与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带来的制度红利,把产业培育模式创新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效衔接起来协同推进,以多元化权能要素结构及其差异化治理机制为纽带,健全创业带动型、契约带动型、股权带动型、分红带动型等不同类型带贫益贫机制。从产业培育到产业兴旺,巩固拓展易地搬迁成果同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必须遵循产业培育及实践演化的应然规律,健全易地搬迁产业培育长效机制,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切实有效带动搬迁群众稳定持续增收,助力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厘清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户福利提升之间的矛盾,分析在矛盾冲突下其得以留存的原因,以反映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的重要性;基于经济学视角,借鉴"公地悲剧"的破解思路,提出十种传统村落保护模式,即罚款与补贴模式、名录保护模式、文保模式、农民退出模式、农民自主开发模式、社区主导开发模式、公司主导开发模式、综合开发模式、博物馆模式以及保护区模式,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利用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矿业权的形成及功能的基础上,认为矿业权人享有狭义收益权之外的收益权能,探矿权不包含处分权,而采矿权则必须包含处分权.通过对矿业权流转中经济关系的分析,指出国家与探矿权人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关系,而国家与采矿权人之间、探矿权人与采矿权人之间则是一种要素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8.
社区融入是新生代农民工民主意识培育、民主行为形成的重要起点。然而,新生代农民工还面临诸如制度障碍、文化障碍、素质障碍等多方面的融入障碍,破解融入障碍并构建一条合理的融入路径势在必行。社区营造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路径构建,实质是以社区规划、社区参与、社区文化为重要依托,以主体尊重、合作治理、认同的构建为核心目标,旨在让农民工"扎根"社区,共同维护城乡建设成果,共同建设稳定和谐的社区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创新对于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分析三种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的效能、选择标准、转换条件,发现城镇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越高,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越倾向于"嵌入式→融入式→内生式"的转换路径;社区居民参与度越高,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越倾向于"嵌入式→内生式→融入式"的转换路径;受制于不同社区治理能力的差异性,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也呈现出相互转换的趋势。此外,从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选择、治理主体自身建设、多元主体"三治"融合体系建设层面提出了创新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等各个方面。自2000年民政部提出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以来,我国的社区建设实践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然而,随着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传统的社区建设理念与实践陷入困境。文章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分析工具,探讨了社区、社区建设与社会资本的契合之处,在分析社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积极培育社会资本是新时期社区建设的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