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持本色     
A:自从结束了2010年的高增长后,自主品牌的市场表现一直差强人意,他们的机会在哪里? L:我觉得现在对自主品牌的判断过于悲观了,其实自主品牌在最近两年市场份额的下降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尤其是2009年、2010年,在国家刺激政策的助推下,有相当一部分的销量是被刺激出来的,而并非消费者自然的购买过程. 另外,在2009年和2010年的时候,北京成为了自主品牌的主要市场之一,而2011年北京开始实施限购政策,让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开始下降.其实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回落过程,并不是说突然消费者发现自主品牌品质恶化了,或者是和合资品牌之间的质量差距拉大了,实际上根据J.D.Power的调查,他们跟合资品牌的质量其实过去数十年来在一直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2.
2007年,自主品牌汽车每前进一步,都遭到最激烈的阻击,在合资品牌的强力阻击下市场份额开始滑坡。无论2008年面临的形势有多么严峻,无论前路如何,自主品牌汽车别无选择地必须亮剑,而要亮出什么样的剑则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子阳 《汽车与社会》2011,(33):21-21
自主品牌以往的经历表明,仅凭借自身力量想在短期内实现品牌向上走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如何抓在“高级化”带来的市场机会?奇瑞借合资之机向上突破是眼下明智之选,既可以获取市场份额和利润,也不会损害原有业务。  相似文献   

4.
《汽车观察》2014,(10):22-23
在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诞生于合资品牌之后1 0年左右的时间,虽然是后来者,虽然是弱者,但是这些自主品牌企业凭借顽强的拼搏精神和中国式的发展策略,一路奋起直追,将市场份额提升到了40%以上。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攀升,尤其是合资企业大量产品价格的下调,原来与合资品牌之间的价格缓冲区逐渐消失。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8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同比已连续12个月下滑。  相似文献   

5.
围猎中高端     
原本作为中流砥柱的中端市场正在被不断侵蚀,大中端市场的概念正在变得模糊,其边界也正在经历新的分化。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大体呈现这样的格局:外资豪车品牌坚持高端路线,合资品牌汽车的主力市场在中高端市场,自主品牌着力发展中低端市场,三者相安无事,互不影响。然而,这种现象2011年出现破局,三股力量交锋首次激化。每年年底是车企轮番上演价格战"博销量"的关键时刻,然而,2011年中高端市场的价格战起码提前了半年,竞争提前进入"肉搏战"。  相似文献   

6.
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轿车整体发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增长速度第一次超过合资品牌,并以高于合资品牌15个百分点的速度高速领跑,创造了一个中国汽车的神话,开始了中国自主汽车市场大逆转的序幕。从1984年我国和国外合资生产汽车开始,中国汽车人心中就憋着一口恶气。不仅是外国同行,就是我们自己的同胞都认为,中国人设计生产轿车和国外产品竞争,那是不可能想象的  相似文献   

7.
最适合强势、弱势汽车品牌的营销战术该如何量身定制?内忧外患,中国自主品牌的压力更大了!在合资、外资品牌的强势反击下,自2008年以来,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在2007年下半年出现近年来首度被日系超越,尽管其他外系品牌也有市场缩水的情况发生,但是自主品牌的阵地陷落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工业会计》2006,(4):62-62
汽车市场有4大不成文铁律:10万元买不到B级车,中级车市场是日韩车的天下,合资品牌汽车的品质强于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必须从低端车型开始。但华晨2006年2月18日下线的骏捷以出色的表现改写了这4大铁律。  相似文献   

9.
进入WTO以来,汽车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化竞争。跨国公司许多新品牌的进入使国内原有的汽车市场开始了新一轮洗牌。随着竞争的升级,各汽车企业开始进入新营销时代的比拚。已成气候、有规模的几家汽车大企业在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两大阵营里为中国这块大市场苦苦经营,这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弱肉强食竞争的必经历程。叫板市场、谋略高低就像企业出牌一样成为决胜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发展到现阶段已经上升到一个新层面,除了生产规模外,更多的是相互之间斗智斗勇,以营销抢占市场,谁占有的市场份额多,谁就是市场的赢家。目前,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各汽车企业为销售而销售,企业间大打价格战,结果必然是拚没了声誉,又耗尽了利润。时代呼唤服务营销。  相似文献   

10.
商业规模和市场份额并不能阻碍中国自主品牌新车获得成功,目前已在中低档车型和二、三线市场获得成功的它们正不断进军中高级、一线城市和国际市场,对合资和外资品牌造成了一定障碍。  相似文献   

11.
《汽车观察》2008,(4):80-84
由《汽车观察》杂志和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发起的"爱我中国车"自主品牌汽车年度车型评选活动,开了国内汽车评选的先河,经过2006年和2007年两届评选,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它见证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每一个进步,也向公众展示了自主品牌汽车的最佳阵容。经过几年来在控术、品牌和市场方面的积累,自主品牌汽车已站稳脚跟,并且"墙里开花墙外香",出口连连报捷,但随着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汽车在战略和市场策略上的调整,双方开始进入短兵相接阶段.在2007年的市场竞争中达到白热化,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一度开始下滑。2008年自主品牌汽车仍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价格战不得不打,与合资品牌之间的品牌之争能否势均力敌,技术创新能否获得市场认可?这些都是自主品牌汽车在2008年需要突破的关键点。而这,也是我们的评选活动所邀请的所有顾问和评委所最关注的。在前两届评选的经验基础上,本次评选,我们的评选专家团队伍更显壮大。美中汽车交流协会的加入,让我们的专家团中,增加了一些海归。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和经验,必将使本次评选更显客观和公正,也更能全面的审视自主品牌一年来的发展历程。精彩已经揭幕,悬念还需等待。让我们共同期待专家团用他们严谨而睿智的眼光,为我们在2008年底揭开自主品牌发展最华丽的一幕。  相似文献   

12.
孙宗波 《汽车观察》2012,(5):108-109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增长速度逐步恢复到低速发展的水平。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更多层面直面竞争。自主品牌应正视当前发展的现状,并以现状为基点制定未来的品牌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3.
贾玥 《汽车观察》2009,(6):90-91
4月下旬举行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车展上,自主品牌摆出同合资品牌平分秋色的阵容,展示出了中国汽车企业在国内汽车市场和跨国汽车巨头分庭抗礼的实力。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度过了黄金十年,自主品牌车企数量虽多但实力相差悬殊,在面临同质化竞争背景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必然会经历大浪淘沙的关键时刻。各地出台的汽车限购政策令自主品牌处境更加艰难。据预测,中国最拥堵的25个城市或将在2015年前后纷纷限购。中汽协统计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限购政策实施后,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降幅近半,仅维持在10%左右,远低于全国32%的水平。以北京为例,限购之后,消费者更趋向于买合资或进口车。本意是要缓解交通拥堵和提高空气质量的限购政策,却让消费者变成了碰运气,好不容易到手的车牌,也不愿意套在一辆"国产车"上。于是,因限购而导致的自主品牌销量下滑正在不断蔓延。此外,自主品牌汽车出口也在持续下滑,前9月出口同比降8.8%。其中,乘用车下降10.8%。目前中国汽车仍未  相似文献   

15.
汪涛 《汽车观察》2011,(1):36-42
本刊编辑部梳理了2010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几个关键词,以期用这些关键词汇勾勒出2010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突破发展中的路线图。十年前,当中国的自主品牌还需要为准生证而东奔西走的时候,无论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些品牌能够在十年间发展成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重量级企业,并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三大三小"的传统格局。通过在核心技术上突破,产品品质的提高和品牌的提升,从而实现了华丽转身,并不断蚕食着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改变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格局。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崛起,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也实现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无论被称为"蛇吞象"的吉利,还是在品牌突破上进行不懈努力的奇瑞,抑或在新能源汽车上独领风骚的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本土汽车品牌来说,市场警报依旧没有解除。 7月9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数据。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下降3.48%,为37.68%。中国品牌轿车上半年市场份额为22.24%,同比下降5.41%。今年6月份是2009年以来中国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最低的一个月。  相似文献   

17.
张静 《汽车观察》2014,(1):94-97
<正>微增长时代,汽车企业正寻求新兴的蓝海市场。尼尔森《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品牌形象与消费需求洞察报告》意在为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关于中国汽车消费者"看什么"和"买什么"的深入洞察。现如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正面临着国内汽车市场增长整体放缓,以及来自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激烈竞争的双重考验。2013年9月5日,尼尔森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品牌形象与消费需求洞察报告》,意在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振兴出谋划策,帮助其与现有及潜在消费者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为生产企业提供关于中国汽车消费者"看什么"和"买什么"的深入洞察。  相似文献   

18.
德比之战     
汪涛 《汽车观察》2011,(8):60-63
随着奔驰、宝马将发动机拿到中国生产,处于高端豪华车市场第一阵营的三家德系品牌在国产化进程方面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家在中国市场的完全充分竞争,才刚刚开始。而中国豪华车市场份额的不断壮大,也将成为一种必然。与中国汽车整体市场出现起伏相对应的是,在豪华车这一细分市场,中国依然魅力无穷。国家信息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豪华车市场曾经有过三个增长高峰:2003年豪华车的增长率为67.0%,2006年豪华车的增长率为75.4%,到了2010年,豪华车的增长率已高达80.0%。  相似文献   

19.
武卫强 《汽车与社会》2011,(25):I0043-I0043
近一段时间来,业界最集中的话题是自主品牌如何脱困在向高速增长说拜拜后,汽车市场加快了两极分化的步代除了豪华品牌继续呈现“井喷”态势外,多数合资车企凭借更完善的产品矩阵和不断下探的价格优势继续攻城略地相比之下,自主品牌沉疴难愈,市场份额滑落到历史最低点.  相似文献   

20.
本届上海车展,欧系轻客品牌的竞争格外引人注目。除了传统合资品牌争相赴会外,自主品牌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入战局。作为欧系轻客市场本土自主品牌之一,东风御风携旅居车、VIP接待车、警用指挥车等车型亮相,以更加自信的态度展现了其抢占欧系轻客市场的决心。自主品牌冲击原有市场结构在国内当前的中高端轻客市场中,欧系轻客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一细分市场,合资品牌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随着本土自主品牌的逐渐崛起,必然将会对原有的轻客市场格局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