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介绍了政府投资项目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迫切要求。基于协同治理理论,通过分析得出了政府投资项目与协同治理理论具有一定的契合性的结论。创造性的提出了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模式,并分析了其目标、内涵、特点、结构和审计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提出并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评价模型、内部协同审计检查机制和外部治理审计监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模式的提出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2.
审计部门作为独立的监督职能部门,围绕着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做了大量的工作,随着中介组织审计人员参与到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来,中介组织参与政府投资审计已成为政府投资审计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文章通过分析中介组织参与政府投资审计解决了目前政府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几大矛盾,揭示其存在分析必要性,并对中介组织参与政府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提出化解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政府对其投资项目的规范性、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其中就如何突出监管重点、如何落实监管职责、如何创新监管方式等对审计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政府政府也曾均规定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必审制",并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可借用社会中介力量参与审计.然而,在当前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由于国家审计程序繁琐,社会中介力量参与审计又存在潜在风险,使得相关审计力量有所不足,这些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审计效率、质量与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下制约了审计监督面.为了更好的推行"必审制",提高审计效率、质量和水平,应该尽可能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模式和操作方式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逐渐成为各级审计机关新的审计监督手段和方法,为审计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提供了探索和发展思路.在实践中,随着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全程深入,在加强政府投资管理、控制投资资金、提高投资效益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同时也存在监督与管理并存、影响审计独立等风险.  相似文献   

5.
深化政策评估审计 推动完善国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把握完善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对于科学推进国家审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家治理的基本内涵提出了国家治理的基本框架模型,论述了在经济社会转型条件下,公共政策调整与优化是推动国家治理完善的基本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家审计的基本职能、我国国家审计开展政策评估的现状等两个方面的阐述,指出加强政策评估是转型期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有效方式,并从审计工作整体层面、审计项目组织管理层面和审计技术方法层面,提出了转型期条件下深化政策评估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对策建议、"总—分—总"三段式政策评估审计操作模式以及以问题为基础的"四维"分析式政策评估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是各级审计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1.审计立项不科学。目前,审计机关在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审计立项大多以上级审计机关统一安排的审计项目为主,重必审项目,轻自选项目,突出审计项目,忽视调查项目,往往容易造成审计项目与本地区宏观经济管理以及社会经济中的特点、难点问题的参与程度不够,与本级政府经济决策之前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和具有一定高度的建议,由于审计立项结合实际针对性不强,不科学,导致审计监督不到位,…  相似文献   

7.
构建一套政府公共交通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模式是提高政府公共交通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的关键,然而目前业界尚未对此形成统一认识。论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从资源配置、职能行使、潜力发挥和贡献效益四个维度,构建了“阶梯形”政府公共交通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模式,并通过模糊评价对某市BRT项目调研数据对该模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PPP模式中,政府使用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优质社会资本,以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由社会资本负责公共项目的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等大部分工作。因为PPP模式较多地应用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这些与国家民生息息相关的项目,具有重大影响。国家审计机关如果不将其纳入审计监督范围内,就没有办法体现自身在国家治理中的定位,也不符合落实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为此,本文分析了PPP项目政府审计在国内的实施现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PPP项目的政府审计工作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政府投资项目传统审计模式内涵及职能执行缺陷基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发挥及刺激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投资项目的规模日益增加,审计工作及时跟进的重要性也日渐提升。过去,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方面主要以送达审计为主要方式的竣工决算审计。这种审计形态的主要审计对象是投资项目建设工程结束后的具体情况或者能反映的系列情况,审计基础是投资建设项目过程中的系列签证单和竣工时刻的决算数据,审计行为结果即形成的审计结论是一种是非与程度褒贬不一的判断,审计行为目的倾向于查问题并提出逻辑意义上的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会计师》2017,(13)
因传统审计模式侧重于事后财务审计,缺乏对PPP项目的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无法对决策、招投标、施工、运营维护等阶段进行监督,致使PPP项目难以实现其理想的投资效果。因此,本文基于PPP项目全生命周期视角,以现有跟踪审计研究成果为基础,探究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审计内容,构建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审计理论框架,为PPP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审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论断(简称审计的"国家治理"论)。本文探讨"国家治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我们认为,"国家治理"论秉承社会契约论,基于不完全契约下的代理理论,在国家审计本质、目标和职能认识上,实现了对"免疫系统"论和"审计监督"论的超越和升华。国家审计应坚持以提升人民幸福为中心,围绕建立善治政府,充分运用监督、评价和鉴证三大职能,主要从监督责任、评价效率、提高透明度和促进民主法治四个方面,夯实国家治理基础,促进善治,最终提升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2.
蔡春  朱荣  蔡利 《审计研究》2012,(1):6-11
国家治理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和运用适当的治理机制以保证和促进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已成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理应充分发挥审计功能,服务国家治理。本文基于受托经济责任观,在深入分析受托经济责任与国家审计以及受托经济责任与国家治理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构建全新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报告体系,创新国家/政府审计对象载体;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政府绩效审计;推进责任政府建立,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构建并实施治理导向审计模式以及权力导向审计模式五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国家治理的需求和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方向;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权力的制衡发挥独特的作用.本文以国家治理的目标导向作为切入点,以历史维度为经,以国家审计治理政策为纬,探究了国家治理和国家审计的天然联系、适应性及地位作用的变化.国家审计治理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要,”溯往以为来者师也”,围绕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国家审计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国家审计理论是通过对国家审计实践中客观的、合乎逻辑的规律加以概括、抽象而形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用以指导国家审计实践,并在审计实践中加以修正和完善。文章在回顾与评述现有审计理论体系研究的基础上,以国家治理为框架,系统分析构筑了包括国家审计基础理论、国家审计应用理论和国家审计发展理论为内容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以在理论上归纳中国国家审计实践发展经验,并提供未来国家审计理论的研究方向,以期更好地为指导国家审计实践开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6-2012年的审计年鉴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中审计决定、审计移送和审计建议的处理与整改对于审计查出财政违规问题金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审计署特派办还是地方审计机关,虽然独立性和隶属关系不同,但在审计处理和审计整改之间并未形成交互加强的互补关系.研究发现表明,在维护国家财经秩序和促进政府良治的过程中,国家审计的现实表现与服务国家治理、提倡审计免疫的理论要求尚存在差距,需要加强审计处理与审计整改协同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While the functions of local government are many and varied, the primary role is to provide effective performance which arguably will coincide with good governance for its municipality. Internal audit and relevant controls play a key role in ensuring that good governance. The introduction of accrual accounting in local government certainly has added complexity and additional risks, with cases of fraud, corruption and high risk investments in several Australian local councils being reported periodically by the media. Those cases have been accompanied by proposed governance reforms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of an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to address the issues raised. Although seen a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governance process, the results here suggest there is still some confusion as to the role of the internal audit and its perceived effectiveness in Australian local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17.
Stakeholders will always be more receptive to the creation of structured and credible systems that pull participants towards good governance outcomes which serve to remove temptation rather than systems that attempt to push or otherwise coerce people into a state of compliance. This paper uses behavioural theory as an interpretative lens to explain the actions and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sector audit committees. Financial probity, independence to avoid conflicts of interest and conformance to ethical practices are the tenets of effective governance. Audit committees can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to monitor the risks of the public sector and the 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 especially where ‘self‐interest’ conflicts with the governance requirements of legislation, societal norms and community expectations. An effective audit committee can provide behavioural oversight of governance processes, although one cannot legislate for integrity and honesty. The presence of an effective and contributing audit committee in local government negates a councillor from listening or subverting positive actions and provides a signal to external stakeholders of organisational risks.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pprais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Best Value Audit in Scotland, and in particular the central assumption that a robus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is essential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service delivery, within a rational planning model of governance. The reviews of Best Value Audit in practice reveal important gaps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with an overemphasis on monitoring process rather than performance. There is, therefore, considerable scope to reduce the demands of the audit process on local government, and Best Value Audit, needs to move from a theoretical model to an evidence‐based model of good practice if real progress is to be ma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