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苏永强 《理财》2005,(5):82-83
审计委员会是美英等国公司治理结构中保护股东权益的重要制度安排。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引入审计委员会对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审计委员会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其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宫红平  卢飞 《会计师》2009,(2):74-74
<正>一、引言我国国家审计作为审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3年恢复国家审计制度以来,其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为更好发挥国家审计的作用,国家审计准则体系也随之不断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3.
从出现国家审计制度开始,在我国三千多年的古代审计时期,经过审计人员的不断探索、对审计制度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上计审计制度、御史监察审计制度和比部审计制度这三种比较完善的古代审计制度.比部审计制度起源于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在尚书省内分曹治事,设置了"比部曹",其职责在于勾检、稽核税赋收入和俸禄经费开支等相似于审计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徐会超 《财政监督》2012,(35):69-70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环境审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环境审计法律制度体系又是环境审计的依据与基础。当前我国环境审计法律制度体系尚不健全,应当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外先进做法,不断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内部审计要实现六个到位□王文广王玉海念延辉企业内部审计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这一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它要求我们在内部审计实践中做到以下六个到位:一、观念到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职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叶青  黎柠 《财政监督》2006,(12):29-30
一、唐之前的财政监督 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错综复杂的非常时期,财政长期陷于混乱之中。但却产生了足以影响世界财政审计史的比部审计体制。从三国曹魏开始,逐渐形成三省六部制。曹魏最初在尚书省下设23部,与财政收支有关的是金部、度支、库部、仓部、民曹,与财政监督有关的是比部。此制度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后周时期曾改比部为计部。  相似文献   

7.
环境审计作为审计的新兴领域,可以有效地健全环境管理系统。排污权交易的目的是通过市场手段实现减排,但在实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与障碍,因此我国有必要在排污权交易制度中加强环境审计的职能,通过加强环境审计立法,完善环境审计准则,扩大环境审计主体的范围,更好地发挥注册会计师社会审计的作用,深化环境审计,促进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会计司联合研究组  高一斌  邵敏  刘光忠  王宏  韩冰  王晶  冯翠平  邱颖  唐建华  张革  赵际喆  顾宏祥  钟恒  马玲萍  江中亮  李雪萍  汤春莲  杨海霞  高彩霞  陈海涛  黄菱  李亮  蓝天龙  左良伦  张铭  程新  叶汴  吴卫军  吴蔚  孙晓悦  于玮  丁松  朱建弟  杨雄  王杨  王凤华  张媛  高立瑜  张克  王仁平  侯黎明  宋振玲  陈丹  夏伟  胡少先  楼胜亚  沈颖玲  冯可棣  彭剑梅  梁春  邬建辉  季丰  敖都吉雅  何祚文  唐卫强  陈永宏  康顺平  梁晓东  周百鸣  高兴  李湘华  李骅 《会计研究》2016,(4):3-8,95
实施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是贯彻落实政府会计改革要求、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经济社会改革、完善国家经济监督体系、提高公共部门透明度和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我国公共部门分布广、地位作用特殊、社会关注度高,实施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既要借鉴国际经验,更要结合中国国情大胆创新、稳步推进。在总结前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法制建设、加快标准制定、完善实施机制、优化结果运用、强化人才培养,推动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效发挥独立监督作用,并与其他审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9.
张鼎祖  刘爱东 《会计研究》2015,(3):87-93,95
本文以1998-2009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的地方审计机关为样本,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制度环境和政府间竞争等因素对地方审计机关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地方审计机关效率存在空间依赖;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地区,地方审计机关纯技术效率越低,制度环境对国家审计治理功效发挥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地方政府间竞争损害了地方审计机关效率,竞争越激烈,地方审计机关效率越低。研究还发现了审计人员相对工资、信息化水平等因素也对地方审计机关效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徐蔚 《财会学习》2023,(12):117-119
为了适应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要求、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学校内部管理工作的需要,高校审计部门应该建设一套可操作性强、体系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以此发挥高校内审在应对新形势下风险挑战的作用。本文以浅述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C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制定、实行的实际案例,说明制度建设将事前审计及审计全过程监督置于其中的可行性,可以起到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的作用,达到应对新形势下风险挑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审计绩效的提高是以一定的审计制度环境为条件的。本文以新制度学派的组织理论为依据,从审计组织领域的视角探讨了审计绩效、审计治理结构的涵义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完善的审计制度体系、并且得到审计以及相关组织有效的遵循,是提高审计绩效的基本制度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审计制度效率进行测评的一种经验研究的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对我国审计行政管理体制的制度效率进行了比较因素分析,提出了我国提高审计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是我国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本文在对我国审计机关的外部体制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应着力抓好五项工作:系统梳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政策,找准监督的着力点;搭建审计信息平台,推行多专业、多视角、多方式的数据分析;优化组织方式,实现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加强审计成果应用,增强政策执行情况审计的高端性;通过开展政策执行情况审计,推动外部体制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治理和制度关系的具体体现。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报告法制化、常态化的同时,内部控制审计在理论和政策上尚处于空白。本文结合国家治理理论、内部控制政策和实践,充分发挥我国特殊国情下的审计理论与制度优势,建构了包括目标、主体、内容、标准、程序、报告六大方面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理论体系,即以合规保证和效率提升为目标,以内部审计做主力、社会审计做辅助、国家审计做监督为合力,以建设行为和报告信息为内容,以政策要求和法规条款为标准,以制度测试和系统测试为程序,以揭示问题和提供建议为报告,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政策制定及实践应用建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鸣  田野  陈全 《会计研究》2012,(5):77-85,94
本文基于我国证券市场中审计师变更问题这一动态视角考察了制度环境对外部审计治理的影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首先,在制度环境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上市公司频繁更换审计师的现象更严重;其次,在制度环境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上市公司更可能发生审计师升级变更,表明其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第三,在制度环境发展较差的地区,由于诉讼风险和诉讼成本较低,继任审计师为了获得审计客户更容易发生变通审计意见的行为,说明审计师难以发挥其外部治理的功能进而弥补制度环境的缺陷。本文的研究发现说明制度环境同时影响审计需求和审计供给两方面的行为表现,并支持了制度环境与外部审计治理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一个青春洋溢、生命勃发的时代,是一个将人的创造力挥洒得五彩缤纷、张扬得淋漓尽致的时代。唐代文化辉煌成果得益于唐代的文化开放政策,唐代统治者以空前的热情与自信开拓疆域,解放思想和意识形态,这种开明文化政策和开放的社会生活,使唐代文化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最终成就了光耀千古的文化伟业。  相似文献   

16.
加强金融内审是加强金融企业内部管理和防范经营风险的必然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内审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体制机制、审计手段创新、审计功能发挥等方面问题,制约了我国金融内审工作的发展。加强金融内审,对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规范经营行为、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指引的发布,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构建企业、注册会计师和有关监管部门三位一体的内外部监督评价体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考虑到我国的制度背景以及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局限性和可信度等因素,在企业内部控制披露和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披露的基础上,建立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综合状况和水平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指标,由政府监管部门或外部非营利性机构实施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整体状况和各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正是基于此环境和目标,结合国内外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状况,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8.
审计约谈对防范审计风险的作用是明显的,但是约谈的压力传导效应是否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目前尚缺少应有的经验证据。以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作为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的替代变量,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审计约谈对改善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价值,以及这种价值在不同产权属性和市场环境的企业可能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存在与约谈提示内容对应问题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更多,约谈后内部控制缺陷明显得到了修复,这表明审计约谈制度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约谈制度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在国有企业和市场化进程较快地区的企业更加显著。鉴此,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既是企业内部自我持续改进的结果,同时需要包括审计约谈在内的外部监管机制的作用发挥,只有内外部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以及市场环境的优化,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发挥风险免疫功能,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2016年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试点实施了辖区县(市)支行内设机构调整,将县支行原有的内部监督检查职能上收至地市中心支行。本文首先分析了内设机构调整后县支行审计监督的现状,其次分析总结目前县(市)支行存在“审计资源受限明显”等四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最后提出了强化县(市)支行审计监督的改进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Even though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a channel for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QFIIs) to mitigate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is essential in substituting for poor institutional quality in the host countries of QFIIs, systematic evidence is scanty due to the challenge of capturing institutional quality changes in the host country. Thus,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improvements in country-level institutional quality affect QFIIs' trust in a firm's audit quality. Using 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 we found that after the 2013 anti-corruption reform improved the institutional quality level in China, Chinese firms without an audit committee experienced a sharp increase in QFII ownership relative to their peers. This finding is more pronounced in regions where the government exerted more effort in combating corruption. Our findings provide supporting evidence that the improvement in institutional quality increases QFIIs' trust in the audit quality, thereby decreasing their reliance on the audit committee as an inter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