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文化》2005,(9):5-5
以人海战术为特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而10年后由于老龄化的原因,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不复存在,中国将进入人口负担期,庞大的社会保障成本由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支付,劳动力成本将直线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因此逐步失去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近期的劳资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一定程度上,这表现出廉价劳动力时代正在逐渐消失,动摇了企业长期依靠低人力成本的竞争模式。但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这个变化有利于打破我国长期以来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经济的模式,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廉价劳动力”是个让人既爱又恨的字眼,一方面被工商人士奉为圭臬,赞美之情常常溢于言表;另一方面又不断遭受社会各界的诟病和指责,挞伐之声不绝于耳。回顾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的成就、前瞻中国GDP总量超过英法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之震撼,不能不说“廉价劳动力”作为我国重要经济优势之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因拥有全球最多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受到世界资本的追捧,因各种“廉价资源”和“优惠政策”的推波助澜,成为世界经济的一片热土。然而,骄人的业绩掩饰不住繁荣背后的杂音,当国企倒闭、失业增加、贫富差距拉…  相似文献   

4.
回顾改革开放20多年临海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各地涌现了一批特色十分明显的、并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性产业群,形成临海经济的新框架。区域块状经济形成的原因共同的布局指向性是区域块状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原因。临海市的区域块状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在布局上属劳动力指向。临海原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的一个农业县,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亩,有些地方甚至不足半亩,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劳动力供过于求,造成价格低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投资…  相似文献   

5.
高成本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 《企业活力》2006,(12):6-7
如果说前几年中小企业的成功还得意于经营者的胆量、低廉的成本要素、不成熟的市场的话,那么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已经结束了从过去短缺经济、过剩经济的低成本时代,并随着生产力成本、技术成本、企业支付物流成本、生产资料成本、土地成本等要素的不断上升,进入了高成本时代。因为成本提升,企业利润被大幅度侵蚀,让企业面临着挑战,尤其是中小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很弱小,大多数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当前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资源劳动力等各要素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立中小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就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李磊 《上海企业》2009,(8):32-3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指出.经济一体化及商品、劳务、资本和人员的国际流动给绝大多数劳动者带来新的机会,增加了他们的福利。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悬殊,在劳动权利保障和劳工标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不同的劳动权利和劳工标准意味着不同的劳动力成本,进而影响到各国的竞争力。有些发达国家开始实施降低工资和社会福利的阶段性措施,放松劳工标准以降低本国劳工成本,而有些发展中国家为吸引外资和扩大出口.也竞相标榜、维持低廉劳动力成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我们的三个低成本——劳动力成本、投资成本、环保成本的优势已经全部丧失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模式越来越被追捧,中国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低环境成本为全世界制造低价产品,全世界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但中国模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大国寡品,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没能树立起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这30多年,中国走的是一条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依托的制造模式。中国的劳动力为中国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达26.8%,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主要延续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工业化战略所铸就的发展模式,即通过高投资拉动高增长。这种增长模式,得到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支持。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使中国的制造业因工资低廉而极具国际竞争力,但同样因工资低廉而无法拓展国内市场。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毋庸置疑的是我国充分利用了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发展了我们的经济。从开始的三来一补的生产方式到现在的大量贸易顺差的收支状态的存在,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一直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还成功地从封闭型经济转型成为"世界工厂"。在这个过程中,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正逐步告别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对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何种影响,需要采取何种对策?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政策、资源、成本等硬条件已进入“无差别化”竞争的情况下.依靠什么实现经济竞争力?淮安的回答是:打响101%服务,靠服务的核心竞争力,赢得区域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上海企业家》2006,(1):59-59
据统计.中国每1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是日本的40倍。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显示,如果中国企业都按照国际标准实施环保措施,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将丧失殆尽。经验证明.“站得住”必须要有“三条腿”支撑: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品牌优势。目前中国企业在成本优势上比较明显.但在产品优势上只能算“半条腿”.而品牌优势则基本缺失。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发展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广东跟全中国一样,都面临着经济的发展速度的挑战。上一个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之所以在全球经济遇到十分严峻的挑战下取得瞩目成就,得益于以下因素:一是毛泽东给我们留下庞大的人口红利,即中国有世界上最廉价的劳动力:二是中国土地便宜,我们以低效益的方式大量占用农田,所以说现在整个长江三角洲的土地浪费非常严重,这使得我们的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三就是人民币的价格长期被低估。  相似文献   

15.
王俊彦 《活力》2011,(12):146-146
成本管理就是以战略的眼光从成本的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即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为成本管理的每一个关键步骤提供战略性有效信息。以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创造。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已纳人重要日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务成本的不断上升是每个国家、城市或地区所共同面对的趋势:广义上讲,商务成本包括要素成本(显性成本)、市场交易成本与体制成本(隐性成本)。商务成本是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决定区域或者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令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可转移劳动力减少和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上升,中国劳动力工资和原材料价格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引发了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丧失的担忧。然而,成本上升对竞争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原材料和工资成本上升对综合成本、进而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要素价格上升使中国工业品综合成本在2001~2011年平均每年提高7%左右,但生产效率提升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要素成本上升对竞争力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健 《上海企业》2010,(3):73-74
2008年那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不管是我们已经意识到还是尚未意识到的,将不可避免地给世界经济的格局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从而对中国制造业带来根本性的改变。过去的那种靠维持相对低廉的人民币汇率,从而获得廉价劳动力以及廉价的各种开支(如、厂房、水电等)来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想法将会变得越来越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西方列强曾经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霸占为自己的殖民地,后来各国独立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赶走了列强,国家得以独立。但因经济不发达,对过去的宗主国、现在的发达国家还有很大依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仍然带有很大的殖民地经济特征,只是这种特征被现代化了。中国过去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国人怀揣着强国梦的宏图,夜以继日地辛勤劳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外国资本和技术,与国内的廉价劳动力和各种资源相融合,从而创造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神话。今天,中国的GDP终于排行世界第二,但我们不幸地发现,中国经济却是大而不强,甚至还时常能见到殖民地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20.
当前,对民营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信心和智慧。信心为什么重要?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起色的希望不大。根据是什么呢?据说是过去的红利都没有了。所谓“红利”就是优势。过去有廉价劳动力,所以有人口红利;过去土地还比较丰富,现在土地很紧缺了,资源红利也没有了;过去改革措施曾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改革措施的潜力已经耗尽了,所以缺少改革红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