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场关于“汽车零部件垄断”的风暴正席卷全球。在美国,目前有34名汽车零部件企业高管和27家零部件制造商已认罪,处罚金额超23亿美元。类似的反垄断调查也正在欧洲、日本等国家及地区中进行。  相似文献   

2.
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型精锻件制造商,龙城精锻在全球汽车发电机爪极市场占有30%以上的市场份额,客户主要有法雷奥、博世、电装、雷米、佩特来等十余家国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海外销售额占营业额的50%以上。正是因为龙城精锻的专业化发展,即使在2013年全行业受到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时,龙城精锻依旧能通过源源不断的订单和高效的自动化生产能力,使公司销售额突破10亿元大关。  相似文献   

3.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忠飞  解琨 《物流技术》2006,(3):165-167,183
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角度对汽车零部件产业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整车与零部件产业以及零部件产业内部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要整车厂商实行高度的纵向一体化,供应商早期参与不足、行业集中度不高、行业中自成体系现象严重。并提出供应商的早期参与策略和产业集群策略。  相似文献   

4.
1月28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正式批准万向集团全资子公司万向洁能美国公司收购美国A123系统公司。A123在全球锂电池行业占据标杆地位。这桩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对美国最大的新能源电池制造商的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后,汽车零部件的关税将降到10%以下,很难再依靠保护等手段来限制汽车厂商的零部件采购渠道的选择,国外技术含量高,质优价廉的配件可能成为其首选目标。象印度、巴西、墨西哥、中国台湾、韩国等地的零部件都长期列于国外各大汽车厂商的采购名单上。而中国的零部件厂商大多数为国内几万辆、十几万辆汽车配套,目前尚靠种种保护占有大部分的国内市场,但很难预料,在种种保护取消之后,这些零部件企业是否还能成为国内汽车厂家,尤其是未来的汽车车型的配套商(如上海通用就已采取了全球采购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时代》2008,(12):116-117
在10月4日至19日举行的2008巴黎车展上.世界最成功的高档汽车制造商BMW向全球的汽车厂商展示了众多亮点:新一代BMW7系全球首发;新BMW3系在国际车展首次亮相以及BMW高效动力战略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7.
潘明军 《经营者》2013,(9):156-158
越来越多本土企业重视零部件产品的质量及可靠性,而这也给拥有很强技术实力的加拿大零部件企业带来了很强的入华市场动力"放弃中国,等于放弃大半个世界"。这几乎是世界上每一个做生意人都懂的道理。加拿大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安大略省驻华代表宋毅军同样这么认为。他在中国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帮助加拿大的零部件供应商在中国寻找商机。目前,拥有350家汽车零部件厂商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在全球17个城  相似文献   

8.
彭松 《活力》2022,(21):136-138
目前全球汽车行业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跨国并购也愈演愈烈。这一颠覆性发展的大变局,给我国汽车行业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和挑战,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企业并购后的整合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需要在新的赛道上保持较高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9.
2009年我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是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依然存在着“弱、小、散”和规模效益差的特点,在外资企业的入侵下处境不容乐观。对此,必须限制外资,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零部件行业,鼓励兼并重组,改善整零关系,抓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促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合资关系     
段喜茹 《经营者》2013,(5):160-164,17
迫于市场竞争压力,跨国零部件巨头与中国本土汽车集团合资建厂,俨然已经成为未来方向。请看最佳实践者佛吉亚全球第六大零部件制造商法国佛吉亚集团频频在华展开合资业务。现在,它迎来了迄今为止在华投资额最大的一家合资公司,同时也迎来了在中国大陆的又一个合资伙伴——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我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是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依然存在着"弱、小、散"和规模效益差的特点,在外资企业的入侵下处境不容乐观.对此,必须限制外资,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零部件行业,鼓励兼并重组,改善整零关系,抓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促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研 《中外企业家》2014,(3):186-186
汽车零部件行业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出现了积极的一面,也表现出了消极的一面。相对来说,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人员流动性很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奔着高薪资去工作。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薪资成为了管理工作人员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情况并不理想,而且对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频繁的跳槽和技术人员等人才的流失,导致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缓慢,技术停滞不前,在以后的人力资源工作当中,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避免出现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王淑清 《物流技术》2012,(12):67-69
伴随中国汽车市场对外的全面开放,有众多国际知名的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都纷纷落户中国,促使我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中,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在汽车行业中,汽车零部件成本约占整车成本的70%,如果降低汽车零部件采购成本的1%,将会提升整车利润的5%-10%,而通过增加销售额的1%,却只能提升利润的1%。因此,对汽车零部件采购进行有效管理,对提升汽车利润具有显著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集成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通过将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结合来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整  相似文献   

14.
王悦承 《英才》2004,(9):46-47
浮上水面、大红大紫的.是汽车制造厂商;沉下水底,盘满钵满的.是汽车配件厂商。据统计,—辆车的总价格中,零部件占到了60%.其余的40%是整车制造商的总装成本、营销成本和利润。所以。千万不要因为不起眼.就瞧不起这些汽车配件厂商。以美国的德尔福公司为例。德尔福有几样东西不生产,包括车亮.发动机.玻璃、轮胎等。据说把这几样东西.连同穗尔福的产品组装到一起。就能变成一辆完整无缺的汽车。  相似文献   

15.
付秀胜 《企业研究》2005,(11):63-64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随着跨国汽车巨头“6+3”纷纷全部登录中国,竞争中国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竞争的焦点和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作为汽车产业链(由零部件供应商一厂商一经销商一用户建构的汽车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汽车厂商在市场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充分掌握竞争者和消费终端的情报和信息,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如下制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的今天,国内汽车行业年增幅仍保持在20%以上。这样的大好形势推动了汽车零部件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自营物流仍然占据行业主体地位,但是第三方物流正在逐渐成为汽车零部件物流的新宠;另外,行业人士对供应链管理也推崇有加。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汽车零部件采购以及相关的物流一直都是汽车制造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过深入研究汽车零部件采购以及物流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时也能够为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带来更多的可能。一、汽车制造企业采购物流体系结构分析在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过程当中,零部件的采购问题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但近年来汽车零部件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特别是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的进入给国产零部件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生存压力。为扭转零部件产品销售价格逐年下降、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不利局面,中航工业新航集团豫北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豫北)通过构建企业成本管控体系,从以下三方面推进成本管理工作,实现了企业的成本领先战略。  相似文献   

19.
7月22日,中国南汽集团成功竞购了英国罗孚汽车公司.历时甚久的上汽、南汽罗孚竞购战就此结束。中国汽车业的并购重组从未像今天这样热烈,本土汽车企业希望借此扩大规模、获取优质资产、打造强势品牌的愿望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跨国汽车巨头中国布局的初步完成已将国际化竞争引到了中国本土.本土汽车企业突围在即。在这新一轮竞争中.中国汽车企业如何能利用并购占据先机?还有没有可能打造出强势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抓住全球采购的机遇.促使中国成为全球零部件业的重要生产基地?罗兰·贝格公司的专家根据全球经验从三个方面为中国的汽车企业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陆薇 《物流技术》2010,(2):51-53
近十年来,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汽车市场规模高速扩张,尽管金融危机给全球汽车市场带来很大的影Ⅱ向,但中国市场却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增长型市场。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然愈演愈烈,各汽车生产厂商物流业务外包的领域和比例不断扩大,汽车物流行业正在加速发展,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效应日趋明显。包装容器的配置与管理模式是汽车制造企业工业化设计的基础,也是企业物流管理的基础,更是未来降低供应链成本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