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虚拟经营"是肯尼思·普瑞斯、罗杰·内格尔等关国学者于1991年最早提出的,所谓"虚拟经营",实质是通过整合外部资源"为我所用",从而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来弥补自身不足和劣势的一种经营模式.国际著名的耐克公司就是利用"虚拟经营"的经营模式,从而跻身为世界服装业的巨头.国内服装业"虚拟经营"运用得最成功的公司是美特斯·邦威,美特斯·邦威通过利用"虚拟经营"使它从1995年仅仅500万元的销售额上升至2000年的5.1亿元,并且于2003年突破20亿元,可以说创造了奇迹.然而,"虚拟经营"相对于实体经营也有其自身的劣势,美特斯·邦威在利用"虚拟经营"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那么"虚拟经营"是否能够长治久安呢?"虚拟经营"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2.
刘晓欣 《新经济》2003,(2):67-69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到要"正确处理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我们理解这个提法意味着我国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虚拟经济.作为中国虚拟经济研究"第一人",我们想请成先生谈谈虚拟经济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2008年10月30日,国税总局公布了对北京市地税局<关于个人通过网络销售虚拟货币取得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请示>的批复.2008年11月10日,北京市地税局公布虚拟货币交易税征收细节是否该对虚拟货币征税以及如何征税问题一时引起了社会的广大讨论.本文通过对虚拟货币的发展现状、影响以及征税问题的现状分析,综合提出了自己对于虚拟货币交易征税问题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潮"在欧洲商业革命中兴起,工业革命中衰落.其一方面与中国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在世界生产中的地位变化有关,另一方面也是西方文化和商业运作的结果.在欧亚贸易扩张中,为了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欧洲政府和商人用神话和文化制造推动了"中国潮"的兴起;后来,随着欧洲本土工业的发展,为了独占欧洲市场的商业和生产利润,欧洲政府和商人又用广告和文化导向将中国产品排挤出了欧洲市场.这种用广告和文化导向制造商品虚拟价值并占领市场的营销手段是当今广义虚拟经济学理论在过去经济发展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条件下的新兴事物,随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经济虚拟化程度正在急剧加深.虚拟经济的发展在给经济带来活力的同时,又给经济体系特别是金融体系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因此,剖析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对发展我国虚拟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的支持。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落后的虚拟经济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而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又会引发泡沫经济导致金融危机,阻碍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困境的分析,研究了构建虚拟人才研究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从虚拟人才研究室的基本形式、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如何构建虚拟人才研究室,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孙竹 《经济经纬》2007,78(3):28-30
决定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仍然是以先进技术为核心的综合经济实力,而非虚拟资本霸权;美国的虚拟资本霸权地位是建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所保持的强大综合经济实力基础上的;正像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削弱,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下降.应正确理解邓小平提出的金融核心论,明确金融不是目的,而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手段.  相似文献   

9.
金融系统的兴起和发展实现了实体经济的虚拟化,而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又实现了虚拟经济的实体化.在这两个过程的相互作用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实际上已经逐步融合,很难通过简单的二元法进行划分,广义虚拟经济研究可能能够为对这种经济现象的分析提供一个比较合适的角度.本文将在对现有关于虚拟经济的研究成果的梳理的基础上,尝试深...  相似文献   

10.
王国忠 《财经研究》2005,31(11):115-128
文章基于经济虚拟化趋势和对经济学二分法思考的基础上,将当代经济看成是一个价值系统,并将其二分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然后运用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述经济虚拟化的过程,验证了经济运行方式与以前存在的显著差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呈两个独立统一的经济系统而存在:实体经济是由成本与技术支撑的价值系统,虚拟经济是由心理和观念支撑的价值系统.对当代经济二分法论证的重要意义在于解释当代经济稳定的核心是虚拟经济的稳定,从而为经济系统风险监管及经济增长模式等制度上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文章从侧面回答了"什么是虚拟经济"和"金融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以及虚拟经济的理论出发点,这几个国内理论界一直莫衷一是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虚拟经济的发展将会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载体,本质应属于实体经济,然而,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价值使得其又具有虚拟经济的特征,因此,正确看待我国的房地产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哲学实践观出发对虚拟实在技术背景下主体实践进行了研究,认为虚拟实践从属于实践范畴,虚拟实践作为人的对象性活动,不在于实践的虚拟化,而是在于以“虚拟”为对象的对象化活动,不能理解为人的存在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实践具有无限发展形式,虚拟实践是实践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虚拟经济"的理论进行了诠释,并分析了其内在演变的阶段和特性,特别指出了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往往会导致破坏力极大的金融危机;接着我们实证分析了中美之间虚拟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产生的机理;最后,文章总结了新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的新特点,并对中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赶超"到"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30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构想.其后,在中共的十七大报告中,又将这一构想上升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战略高度;报告同时认为,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网络虚拟财产由电子数据构成.网络虚拟财产的失窃,实质上是游戏者ID中的电子数据被窃取.该行为性质上属非法侵入、并窃取互连网用户信息的行为.但我国"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保护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的范围仅涉及国家事务、国防、金融证券、尖端科技等特定领域;个人网络信息的保护则属于法律调整的空白.民法理论上对于虚拟财产的地位与是否保护也存在争议.本文围绕全国首例网络财产纠纷案的讨论,对于纠纷的法律属性、举证责任、权利救济以及有关公众个人数据资讯的保护立法完善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虚拟经济虽然取得一定发展,但尚不能满足实物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批有成长潜力的产业和企业得不到足够的金融支持,金融资源配置不当,虚拟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制约了实物经济的成长。因此,中国应遵从适度和平衡原则,稳定和协调地发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只有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国经济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7.
虚拟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华霖  任啸 《经济师》2002,(2):25-27
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追逐增值而独立运动的经济模式 ,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 ,又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并有其独特的运动规律。虚拟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 ,表现在为实体经济开辟融资渠道 ,优化资源配置等等 ;也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危害 ,如导致泡沫经济 ,扭曲资源配置等影响。我国既要大力发展虚拟经济 ,又要采取措施防范其风险。  相似文献   

18.
财富的创造和积累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在为财富正名后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上获得了近代以来空前的地位和话语权.从古到今财富标志经历了自身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从多样化到固化在金银身上,又从金银等物质财富标志演变为今天的电子货币、有价证券等非物质的虚拟财富.不断被创造的虚拟财富标志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将加速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金融危机看似源于金融产品和虚拟资产的创新,实质上监管不力和人类贪婪的本性才是真正的祸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呼唤新的虚拟化的财富标志.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使中国经济出现快速发展的局面.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特点、新变化,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新问题、新挑战,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刻,胡锦涛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科学发展现".二者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虚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是与金融创新的发展分不开的,金融创新的过度发展又会使虚拟经济偏离实体经济,造成经济泡沫。虚拟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经济泡沫不断膨胀。当经济泡沫破裂时,维系虚拟经济运行的信用链会断裂,社会经济的信用体系将崩溃,引发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