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物价》2008,(2):24-25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不久前,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公开表达政府借限价房调控市场的用意所在:“必须根据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限价房政策,在房价增氐过快的情况下,增加限价房供应规模。在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房价水平与区域内居民收入水平基本适应的情况下,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政府干预程度和范陶。”  相似文献   

2.
发言摘要     
《财经界(学术)》2010,(5):19-24
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监管和引导 2009年下半年,房价上涨的势头愈演愈烈,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广州等地的房价都处于历史最高点。建议,一是重点城市在土地供应上要分类,扩大对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的供地规模,着力解决地价推高房价的问题。二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特别是要在大型城市增加限价房供应。三是对投资多套住房的,考虑对其持有阶段征税。  相似文献   

3.
我国房地产品牌营销的五大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2006年,政府严厉紧凑的系列调控新政令中国房地产市场成为社会各个群体关注的中心。在控制房价、加强土地调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等等政策导向下,房地产行业将逐渐告别高利润时代。政策面和市场面共同发力使得不少开发商面临出局,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已成为必然。定位于市场真实需求、强化公司治理、注重品牌营销将成为谋求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房地产企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四川物价》2006,(12):27-28
阅读:椐《中国经济周刊》报道:自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建设部等九个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中提出“优先保证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住房用地”的供地方针后,“限价房”就一直被大众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所关注,各地有关“限价房”的提法也不绝于耳。其中,关注“两限两竞”如何在各地实施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5.
易宪容 《市场周刊》2008,(11):12-14
最近,由于房地产开发商一直把房价顶在天花板而不下调,从而导致全国住房销售迅速下降,甚至于不少地方出现住房销售严重萎缩的局面。面对这种现象,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及地方政府开始把其原因归结为央行的紧缩政策及现在执行的按揭贷款制度,认为是商业银行流入房地产的资金减少所致。因此,有些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开始要求中央政府放松信贷,并出台所谓的各种各样的“救市政策”,但是地方政府出台救市政策一大堆,实际效果却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6.
“双限双竞”是针对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居高不下,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土地出让方式单一化提出来的一项新政策。本文分析了“双限双竞”政策的实施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种种影响,并从相关角度提出了落实“双限双竞”政策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住房新政背景下我国中等收入人群住房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我国中等收入人群住房问题凸显,而我国现有住房政策在对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住房供应进行不断校正和重新定位的同时,中等收入人群实际上被分离出了政府保障范围.本文分析了面向中等收入人群的中小套型房政策与限价房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缓解中等收入人群住房困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保障全国各地的房价满足群众的住房需要。在长期竞争中为适应市场的变化,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对成本控制进行精细化管理,尤其是加强开发成本的控制,力求从项目周期成本控制和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使成本控制效果最大化,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文章从房地产企业开发综合成本管理出发,系统地分析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指出了房地产项目决策、规划、设计、施工早期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开发成本精细化管理具体措施,希望帮助房地产企业实现更好的经营效果,为其他类似房地产企业进行精细成本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政府为抑制房价上涨过快,除各地陆续出台限购、限售政策外,政府加大投资保障性住房。政府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机构为落实保障性住房计划,按照土地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要求,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如完成动迁后,以划拨的方式供应保障性住房、棚改房用地,引入社会力量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良好社会责任的企业实施建设,从而出现政府委托企业代建工程。文章介绍了房地产代建工程企业的营业成本及费用的会计核算、代建工程企业开发成本的会计核算及代建工程的涉税处理。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住房制度开始改革,房地产行业迎来了井喷式的不断扩张,但随之中央开始不断地出台调控政策,2016年开始实施房地产监管政策,又在2018年国家大力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理念,2021年虽有新冠疫情的冲击,国家出台了房地产企业实施税费支持政策以及加大土地供应等方面的利好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缓解了企业暂时性的资金压力,但是房地产销售面积、投资额及房价增速仍旧明显放缓,这些都印证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过了高速增长阶段,进入提质降速、平稳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构建各类住房的土地供应面积与房地产指标的关系模型基础上,以各类住房的土地供应面积与房价和销售面积的关系为视角,以1997—2014年的全国数据来检验各类住房的土地供应面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适用房、别墅和高档公寓的土地供应情况是影响房地产市场最为显著的住房类型,并且别墅、高档公寓的土地供应情况对房价和销售面积的影响程度均远大于经济适用房对其的影响,为政府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最近的报道来看,由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抑制资产泡沫和房地产泡沫”,不少今年早些时候房价疯狂上涨的城市地方政府迫于压力又开始实施住房限购政策.这些地方政府出台的房地产限购政策看上去是要抑制住房购买需求,限制投机炒作,但实际上都是假的.房地产限购政策从2011年推出以来,根本没有起到抑制房价上涨的作用,反而成了一些城市房价推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熊璐瑛 《商业会计》2011,(23):32-34
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需要建设大量保障性住房,受土地财政的影响,限价房将成为开发商参与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的主要对象。本文在分析限价房项目投融资特点的基础上,主要借鉴CAPM模型和MM理论分析限价房项目的风险特点和投融资决策,提出了基于CAPM模型和MM理论的WACC法计算限价房项目的基准收益率;分析了贷款优惠、税收优惠等对限价房项目投融资决策的影响;举例阐明了限价房项目可能比一般商品房项目更具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财经界(学术)》2007,(6):18-23
在中国房地产发展战略开始显露出从产业政策向公共政策回归姿态的形势下,2007年的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正处在变革的前夜。在住房供应结构调整、控制房价、加强土地调控、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政策导向下,房地产行业将逐渐告别高利润时代,强化公司治理、注重品牌建设、提升经营效率和定位市场的真实需求,将成为谋求长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房地产走势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务院出台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是要抑制房价上涨幅度过快,而不是要把房价降下来。仔细分析商品房的供需关系可以看出供应明显小于需求,在此情况下大幅减少供应是不恰当的做法。应当采取措施解决普通居民的住房需求。有一点要明确,房价不断上涨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为此不要有房价下跌的幻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房价上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国家在201 1年初出台的以“限购”政策为主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没有控制住房价的上涨,据此提出控制房价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易宪容 《商界名家》2005,(12):13-13
最近以来,有关“房价成本清单”的争论成为社会热点,在福州市物价局公布平均成本后达到高潮,争论的焦点就在于“是否应该公布房地产开发成本”,赞成者与反对者壁垒分明,赞成者为广大的消费者,反对者为房地产开发商及许多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和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全国房价涨幅逐渐回落,全国主要城市住宅销售面积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房地产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进行准确的市场营销战略定位。开发商对自己的开发项目进行营销战略定位,则要根据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相关行业环境、企业环境等环境因素、利弊因素对目标市场进行定位分析,对营销战略进行定位选择。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对传统房地产营销战略研究的,提出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房地产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19.
衡量房价合理回归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柏青 《价格月刊》2012,(8):1-9,20
房价合理回归就是要通过对房价的调控使其回到合理水平,它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房价调控的决心和信心,反映了城镇居民的心声和期待。判断房价是否合理回归,一看房价是否与城镇居民收入相适应;二看房价是否与成本和合理利润相匹配。要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必须坚持房价调控政策不动摇,巩固房价调控成果;努力降低商品住房成本,制止开发商暴利行为;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构建住房保障体系;抑制住房投机需求,维护市场秩序,以实现房价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20.
当今,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看法,几乎是个“万花筒”。宏观决策者、地方政府、开发商企业、行业主管、投资投机者、低收入百姓及各种媒体,对过去和当下的房价与房价政策,众说纷纭,公婆说理各有一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