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逆全球化背景下,外部冲击对经济平稳性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并成为重要议题。贸易冲击是外部冲击最直接和直观的测度方式,也是导致外向型经济体产出波动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产业关联理论构建动态Leontief模型,并结合中国42个产业的实证数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进出口贸易冲击通过产业关联对经济波动的压力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出口贸易冲击通过直接拉动效应、间接拉动和推动效应对经济波动造成压力,且该压力通过产业间关联扩大;进口贸易冲击通过进口替代产业发展反向拉动了经济增长。这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具有韧性,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外部波动压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已逐步呈现,应在关键领域的重点产业找准施策发力点。  相似文献   

2.
服务贸易在经济波动跨国传递中的冲击分解为需求冲击、供给冲击和名义冲击后,并运用美国与各东道国的双边服务贸易数据进行考察。结果发现:服务贸易占总贸易额的比例以及东道国对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对于服务贸易是否可以成为经济波动的跨国传导机制至关重要;服务贸易对东道国的需求冲击效应(反向冲击)占了主导地位,明显大于供给冲击(正向冲击)与名义冲击(正向冲击)效应的总和;服务贸易对东道国经济的净冲击方向与其他经济波动传导机制的冲击方向刚好相反,大小基本相同,而服务贸易冲击相对滞后。据此,可充分发挥服务贸易的逆向冲击作用,构筑缓和外部经济冲击的服务贸易"稳定器"政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动态分析了中国与美国间价格体系的传导机理。结果表明:中美两国间的价格体系存在显著的动态传导关系;美国CPI和PPI波动对中国价格体系均具有较强的动态冲击,其中以PPI主导的正向传导特征明显,而CPI对中国价格体系的冲击路径则表现为差异性;中国CPI和PPI波动仅对美国PPI具有正向传导效应,但冲击影响的持续性明显较弱;与美国国内价格体系的传导特征不显著相比,中国国内价格体系在受到外部冲击时表现为明显的交互加强特征。因此,我国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外部价格冲击的影响,从而确保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成本传递和"部门转移效应"基础上,本文构建并检验了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贸易条件的传导路径,同时利用VAR模型模拟了油价冲击的动态影响,最后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是否改变了油价对贸易条件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1)能源密集型产品与整体贸易条件的运动轨迹基本一致,先恶化后改善,最终收敛于0,但不管恶化还是改善,主要取决于外部因素的影响;(2)由于"部门转移"比较弱,非能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条件改善,贸易福利虽有所提高,但仍会导致失业和资本闲置,从而扼杀社会经济长期健康的发展;(3)全球金融危机强化了能源密集型产品与整体贸易条件的运动轨迹,但削弱了国外的"部门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研究外部需求冲击对中国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部需求冲击显著抑制了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外部需求冲击促使企业更多地选择出口目的地进入固定成本较低的市场,从而抑制了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外部需求冲击对不同要素密集型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呈现出动态演进的特征,从2000—2006年期间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显著抑制作用转向了2007—2013年期间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显著抑制作用;外部需求冲击显著抑制了出口规模较大企业的出口市场多元化,对出口规模较小企业的影响作用不显著。本文研究对于如何积极应对外部需求冲击以促进中国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实证比较分析消费、投资及出口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冲击效应后,发现:消费需求的动态冲击效应最大、出口需求的动态冲击效应较大、投资需求的动态冲击效应最小,因而,中国过去经济增长的低消费、高投资、高出口的方式很不合理,调整内需中消费与投资需求结构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率,调整内外需求结构有助于减少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与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尤其是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学术界兴起了对巩固经济和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热潮。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的主要形式——投机冲击,然后构建了金融危机传导的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框架,最后系统地阐述了金融危机传导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对中国政府投资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支出增加导致总产出和净出口增加,实际有效汇率下降;而政府消费支出所产生的效应与政府投资支出效应相反。本文根据中国政府支出宏观经济效应的特征事实,建立了一个包涵粘性价格、习惯性消费等垄断竞争和存在正外部性的政府支出等不完全竞争因素的新开放宏观经济模型,并据此考察中国政府支出的宏观经济效应的政策传导机制。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本文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解释我国的总产出、净出口和实际有效汇率对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冲击的经验事实及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外部需求冲击视角,探讨城市经济韧性对缓解外部冲击的作用及外部需求冲击下城市经济韧性与城市出口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外部需求冲击导致小城市出口金额和出口产品种类下降幅度最大,中等城市次之,大城市最小,并使大城市、中等城市出口目的地显著下降,对小城市的影响不显著.外部需求冲击对任何规模城市出口额影响均显著为负,但对中部城市的影响最大,东部城市次之,西部城市最小,并使东部城市和中部城市出口产品种类和出口目的地显著减少,而对西部城市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城市经济韧性可有效缓解外部冲击给城市出口贸易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马宇 《商业科技》2013,(11):191-191
利用2001年到2008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回归分析、脉冲响应分析以及误差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外部冲击、公众预期与我国价格水平波动之间的关系。发现物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消费者信心不足,而是进口原材料价格下跌、出口需求下降和民间投资回落。  相似文献   

11.
周达军 《财贸研究》2007,18(2):1-10
本文利用HP滤波、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时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总量经济波动的结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26年中,我国总量经济波动既受需求冲击的影响,也受供给冲击的影响,但两种冲击的强度和对总量经济波动产生的影响有所差异。1997年之前,需求冲击一直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但自1997年之后,由于两种冲击的互补效应,总量经济波动有所收敛,经济运行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然而就单位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而言,1998年之后,供给冲击逐渐超过了需求冲击,成为自2002年之后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适时地由需求管理转向供需同时管理应成为今后宏观调控的主要取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94年1季度至2012年2季度产出和价格的季度数据,建立了基于长期约束的SVAR模型,用以分析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考察经济增长和价格对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的动态响应。实证研究表明,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标准差均较大,而且总需求冲击波动性要大于总供给冲击的波动性,说明我国经济在样本数据期内存在波动性。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总供给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长期趋势,而总需求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短期影响;对于价格而言,总供给冲击对价格产生负向长期影响,而总需求冲击对价格产生正向长期影响。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主要在于供求冲击为负,供给负冲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We provide estimates of the effects of demand and supply shocks in the global crude oil market on several measures of oil exporters' and oil importers' external balances, including the oil trade balance, the non-oil trade balance, the current account, capital gains, and changes in net foreign assets (NFA). First, we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oil demand and supply shocks on the merchandise trade balance and the current account, which depending on the source of the shock can be large, depends critically on the response of the non-oil trade balance. Our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of an intermediat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tegration. Second, we document the presence of large and systematic valuation effects in response to these shocks. Valuation effects overall tend to cushion the effect of oil demand and supply shocks on the NFA positions of oil exporters and oil importers. Third, we quantify the overall importance of global business cycle demand shocks as well as oil-market specific demand and supply shocks for external balances.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中美贸易数据,从出口企业总体层面以及行业(HS11、HS16)层面比较分析了三种不同的内、外部经济因素波动对我国出口企业依市定价(PTM)行为的非对称性影响。结果发现:(1)美国经济波动和汇率波动率对出口企业依市定价行为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影响,但汇率变化幅度则没有发现这种影响;(2)尽管具有某些共性,但不论从总体层面上还是典型行业层面,出口企业的PTM行为对于影响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以及PTM程度在影响因素变化前后的非对称程度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3)无论影响因素如何波动,技术密集型产业(HS16)的PTM行为均低于劳动密集型产业(HS11)的PTM行为。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讨论了其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5.
In recent years,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for seasonal decorations has continuously been in large demand.Dandong's seasonal decorations industry meets an unprecedented exportation opportunity.Based on the global seasonal decorations market and the exportation status of Dandong,this paper delivers an analysis about the challenges that exist in the seasonal decorations exportation,and provides som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o further develop the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rms-of-trade shocks and macroeconomic volatility for a panel of 58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1980 to 2015. Using a Panel Smooth Transition Regression model, we prove first, that terms-of-trade volatility hav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impact on the volatility of output growth, although the magnitude of this effect is not the same by the report to the threshold that has been identified. Second, the terms-of-trade volatility affect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 differently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country is a net exporter of the commodity, fuel or manufactured goods.  相似文献   

17.
我国蔬菜出口的增长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变动进行阶段分析,以寻找蔬菜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实证结果发现,进口国的需求扩大是我国蔬菜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商品结构效应对出口的阻碍作用逐渐减小;竞争力效应对1992-1997年期间的蔬菜出口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其它时期蔬菜出口增长效果不明显。对竞争力效应的近一步分解发现,新鲜蔬菜等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效应下降,而加工蔬菜等产品竞争力效应增长。根据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rade flows and cross-country symmetry of supply and demand shocks using data from the EU-27 countries. Increased bilateral trade intensity is found t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correlation of both demand and supply shocks. Intra-industry trade is found to be positively linked to correlations of supply-side shocks but negatively linked to correlations of demand shocks. Our results thus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argument that aggregate demand spillovers and intra-industry trade, rather than specialization, dominate in the process through which trade flows affect the cross-country transmission of shocks in Europe. At the same time, our estimates suggest that monetary-policy convergence in Europe (the circulation of the euro), while having increased symmetry of supply-side shocks, has had no direct favourable impact on symmetry of demand shocks. By contrast, the process of fiscal-policy convergence is found to have resulted in more correlated demand shocks across the EU member states.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豆进口的长期均衡和短期调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大豆在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上不具备优势。国内大豆生产不能满足国内榨油业和饲养业的迅速发展对大豆的需求,中国已由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大豆进口量快速增长。国内前期大豆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差、世界大豆总产量以及国际和中国大豆价格等与中国大豆进口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国际大豆产量、国内大豆产量、国际和国内大豆价格以及进口食用植物油量的年度变化量,是引致中国大豆进口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当大豆进口量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每年将以0.78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贸易冲击与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杜婷 《国际贸易问题》2006,288(12):12-17
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这个渠道实现的,本文在对我国对外贸易波动的特征及与经济周期相关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国际贸易乘数效应具体分析了国际贸易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其结论表明国际贸易冲击对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出口每波动1%,会引发GDP波动0.25个百分点左右,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贸易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