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叶雷 《企业研究》2015,(1):28-29
曾经的"烟王"、"罪犯",如今的"橙王",褚时健是励志,也是传奇,说他是"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一点也不过分。王石称自己是褚时健的粉丝,赞褚时健是中国匠人精神的杰出代表;严介和说中国最稀缺的是像褚时健一样的企业家;柳传志说褚时健"就是一个下金蛋的母鸡"……从"褚橙"到"柳桃"和"潘苹果",把产品内容化,把产品当作内容来卖,而不是只当成产品来卖;它们市场上热销被赋予了"社会化营销"的定义,它们与电商的结合又引领了"媒体化  相似文献   

2.
《中外企业文化》2003,(144):23-25
一个流传了很久的故事:两个营销员先后到某地区考察市场,产品是鞋子。一个回来后垂头丧气,因为这个地区的人从来都不穿鞋子,怎么可能给不穿鞋子的人销售鞋子呢?另外一个回来后兴高采烈,因为这个地区的人都还没有穿过鞋子,让他们穿上鞋子后将是多大一个市场啊!  相似文献   

3.
褚时健曾是中国的"烟王",后来种橙子,成了"橙王"。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石,十分敬佩褚时健老当益壮的创业豪情,曾专程前去拜访。拜访中,褚时健给王石讲了三个小故事。一个是朱镕基到玉溪卷烟厂考察时的故事。当时褚时健向朱镕基反映问题说:"进口指标不行。"朱镕基说:"我帮你解决。"紧接着问,"这个投资完成以后你的税能增加多少?"褚时健答:"您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这个改造完成以后,中央财政一年能增加30亿。"朱镕基说:"老褚你别吹牛。"褚时健说:"我跟同行都不会乱说,何况跟您?等  相似文献   

4.
王寨 《企业文化》2016,(1):33-34
88岁的褚时健,是这个浮躁的年代最清醒的创业者。时代在变,但有些东西,从未改变!越是浮躁的年代,他的故事越值得每一个创业者学习,尤其是急于改变世界的80后、90后。  相似文献   

5.
交互式传播正在进入拐点,意见领袖需要的不仅仅是媒体人、自由撰稿人,更应该是科学家、技术专家"2015年借助网络媒体传播的比例不能低于80%,未来我们传播的路径主要依靠互联网,尤其是交互式传播,要通过这种方式充分了解消费者的诉求,并达到精准传播的目的。"2014年12月底,北京一家科技企业的董事长在内部工作会议上如是说。把网络传播当成主要渠道,通过微信、微博等互动交流方式,动态了解市场,这几乎是企业家们达成的共识。无法回避的现实是,网络媒体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是对过去传播渠道和方式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家》2021,(3):68-73
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很多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一样渴望与家人团圆,一样有生活美好的梦想。但是这个春节,他们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选择了就地过年,只能和亲人遥相祝愿。.他们职业多样,年龄不同,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各式各样的人生。但相同的是,他们热爱生活,追求梦想,一直在努力奋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哪怕是一个小小愿望的实现,都会让他们的生活如此美丽。在这个不一样的春节,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普普通通的人,讲述他们普通而又平凡的故事,走进他们琐碎而又温暖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人生百味。愿这些普通而真实的故事,让你感受到生活中点滴的幸福,温情而满足.  相似文献   

7.
在21世纪今天的中国,什么样的精神才是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国家精神呢?我们一直是以追寻国家精神与传播世界观念为使命,在现代传播集团的另外一本杂志——《生活》创办一周年之际。我们特别策划了一个专辑,选出10位最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国家精神的人物进行报道,以及颁发给他们一个“国家精神造就者奖”。他们虽然是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都有卓越的表现,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国家精神。那就是意志、力量、梦想。但是我们相信他们只是我们这个令人兴奋和自豪的时代中的代表者之一,还有成千上万像他们一样的人物,才会铸造出我们国家当今在世界舞台的崛起和被尊敬。我们为他们骄傲,我们为他们鼓掌。我们为他们加油。我们为他们欢呼,我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强盛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鄢懿 《楼市》2007,(22)
80后,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衣食无忧,,远离了战火,告别了贫穷,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80后可以说是,真正的中国第一代新时代青年。然而,在现实面前",80后"必须变得更现实,更务实。在"80后"中间流传着一个"80后"的"十大尴尬"的调侃段子,其中",80后"提到了他们担心的种种问题,比如"刚毕业就失业"、"买房是心头之痛"等等,字里行间都透着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消费状态的反思以及他们对社会的发问。"80后"与老三届是中国特殊时代的一对矛盾,也都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本质意义大约在概括社会发展期对人才的重新审视,他们的区别可概括为"生而逢时"与"生不逢时",然而房地产的出现以及高房价让"80后"限入了短暂的迷茫。  相似文献   

9.
他再次证明了自己,也为声名所累。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前来拜访,他们有时候会问很实际的问题,更多时候只是想要一张和褚时健的合影。寻褚,更像一种仪式"心累。"这是褚时健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他头发花白、蓬乱,倚坐在老式皮沙发里,我能清楚看见他灰毛衣上成片的毛球和藏蓝色裤脚上的泥。他语速缓慢,有老年人的含混并夹带方言,需要人仔细辨别他说的每一个字。这令我想到马龙·白兰度扮演的"教父"。有人声嘶力竭也没人要听,有人低沉含混却听众云集。  相似文献   

10.
刘洋 《经营者》2014,(5):96-105
自2006年上市以来,奔奔对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就一直是在盘算步入有车生活时一个不可忽视的考量对象。8年里,奔奔也实实在在的帮助超过40万人实现了汽车梦。现在,以长安年轻设计师团队为主导的新奔奔已经闯入我们的视野,长安深谙,没有年轻人比他们自己更了解这个消费群体的用车需求,相信这绝不仅仅是长安设计主管在产品讲解会上的宣传词,因为在与新奔奔一天的接触中,它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它是多么的年轻和富有活力。  相似文献   

11.
"90后"已经慢慢长大,1 990年出生的人在这个夏天也已步入大学的校门。他们从此将成为商业社会极速增长的新兴势力。专家预测,未来几年,"90后"的消费力将是冲击性的,其消费程度要远高于"70后"和"80后",这是新时代的"钻石"消费阶层。商家忍不住欢呼雀跃地呐喊"这是最好的时代"。然而,这同样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其原因在于"90后"独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让商家有些茫然,曾经传统的营销方式在"90后"面前面临失效的风险。"90后"是网络的一代,他们有着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自我化的价值观念,独立、自我,崇尚个性。他们勇于体验,乐于尝试,对一切新奇事物抱有兴趣。他们乐于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和符合自己个性的产品来装扮自己以凸显与众不同,表现出前卫、个性、新潮的消费特性。  相似文献   

12.
迎合消费需求,更引领消费需求,令欧莱雅开辟出一个全新领域"这个是80后,这个是90后",欧莱雅中国CEO贝瀚青依次把一绿、一粉,两管不同的产品摆到记者面前,它们代表了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观察包装上的LOGO,不难发现,二者都来自美宝莲。  相似文献   

13.
人际传播是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传播活动,是最常见、最丰富、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直接体现.沟通本意是指开沟使两水相通,在信息社会又泛指信息沟通.沟通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外延在不断地扩展.本文从人际传播的角度出发,对沟通礼仪进行了全方面地解析,从而得出礼仪是一种沟通,是一个重要的沟通方式,对此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曾经,"80后"是一个不那么光彩的标签,顶着这个头衔的一代,被认为是扶不起的阿斗,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是他们经常被诟病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流逝,"80后"也逐渐迈向了而立之年,曾经的"公主病""王子病"都不药自愈了,"80后"渐渐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虽然不像祖辈那样需要为衣食犯愁,"80后"却因为有更高的追求和理想,而同样经历着艰辛奋斗的岁月。正是这些勇于试水的"领头羊",为广大青年昭示了一条更为广阔的自立之路——自主创业。下一个十年,世界会是他们的!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是天生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的开放性思维和承担风险的性格同人身上的RDR4基因有关中国改革开放后,造就了大批企业家,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产生企业家的速度似乎是加快了。富豪榜每年都有一些更年轻的企业家,以更多的资产挤入进来。每当一个成功企业家的故事曝光后,我们除了佩服他们的胆识和智慧外,还会在费劲地数一数他们财富数字的那些零后,难免有些嫉妒。为什么?因为人不容易忍受同类的优秀。这些人跟我们是一样的中国人,怎么他们就这么幸运?  相似文献   

16.
另一类人     
朱本嵘  CFP  IC 《中国企业家》2013,(17):18-23
这篇关于"90后"的图片故事估计没有多少"90后"会看到,可能他们自己都记不得上次看纸质杂志是什么时候了。几年前所有人都在指责"80后"是"垮掉的一代"。时间一点点过去,当初为人们诟病的"80后"渐渐走进了而立之年,为人父母,开始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取而代之,"90后"登上时代的舞台。按照出生年代划分一类人多少有些狭隘,但他们是公认含着银匙出生的一代。他们拒绝被归类。如果和"90后"一起聊天,从他们口中听到的大多是以"我"开头的各种短语:"我喜欢"、"我愿意"、"我觉得"。鲜明的自我认同感让你没办法用一条普世价值的准绳丈量这个群体。他们很有  相似文献   

17.
美国派     
方芳  何鼎弘  张立勇  孙兆鹏 《经营者》2012,(24):114-115
<正>如果要了解汽车的消费文化,跟米国朋友聊天或者是最好的办法,这个被誉为"车轮上的国度",让稍微了解一些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汽车及汽车工业在美国的重大影响力。记得美国作家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说:"要想找寻生活中的一切,你须乘坐一辆小车前往。"从这句话中就能看出汽车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本期《汽车消费报告》非常有幸地"偶遇"了来到中国的米国友人,在一个温暖的小房间,飘洒着温暖的光,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了"中美汽车消费对谈"。他们依照顺序等待采访,又无法掩饰住民族性格里的自由与活泼,碰到问题时,争先恐后地协同合作。难得的是我们的"样本"不但男女齐备,比例良好,年龄的分布呈现有趣的梯度,就连皮肤也有曲线状的色阶。在已过饭点的异国他乡,说说那个属于他们国度,他们最熟悉的车子,再聊聊这里交通和他们对于汽车文化间差异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边看边说     
祝海外的经理人们好运看到贵刊2006年1月号的封面文章《海外拓荒者》之后,了解了中国企业的这些明星经理人在海外开拓市场不为人知的艰辛一面,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人们的观念中,这些职业经理人每天似乎就是出入高档会所,出入高档酒店,做什么事情都是出手阔绰的有钱人,但我们所不知道的是他们也有艰辛的一面。贵刊能想到这个选题实在难能可贵,毕竟我们读者并不只是希望了解他们非常精彩的一面,我们更希望了解在这些明星经理人的生活与工作中,怎样面对困难又如何克服的故事。封面文章写得很生动,很多的故事情节就像我亲眼看到的一样。通…  相似文献   

19.
一、消费时代品牌符号传播的价值法国后现代理论家让·鲍德里亚曾说"要成为消费的对象,物品必须成为符号,也就是外在于一个它只作意义指涉的关系。"在这一消费前提之下,产品设计则意味着符号化设计。符号化的结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消费时代由人与物组成的网络中的各种关系及其差异性,消费对象因此难以从任何具体的概念出发予以理解,而仅能从不断变动的符号象征关系中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20.
蓝莓原生于北美洲与东亚,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颇为传奇的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的美国,很多人由于长期缺少新鲜的水果、蔬菜而患上了可怕的"败血症".正当他们绝望不已,不知如何医治的时候,当地印第安人给他们食用了一种小蓝果,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蓝果竟然真的治好了他们的病,从此之后,美国人将这种拯救了他们生命的小蓝果取名为蓝莓(blueber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