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国财 《新西部(上)》2014,(4):141-141,149
本文在分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特点和行为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经济困难学生奎方位教育与帮助模式.主张继续完善经济资助体系,为贫困生的学习生活提供物质资助;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贫困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加强能力与技能培养,提升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  相似文献   

2.
张慧 《黑河学刊》2011,(12):154-155
近年来,大学生个体事件的发生不断地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针对特群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高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到:加大对困难特群学生的关注力度;要加强高校心理健康辅导教育;行之有效的做好高校困难特群学生的资助工作;多方面开展励志教育、自信自强教育。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合理规划和分担教育成本,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社保体系;完善以助学贷款为核心的资助措施;拓宽资金渠道,增加社会性资助和加强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支持与心理援助6个方面构建新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学校扩招、招生并轨和收费制度的实施,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的经济困难学生的调查研究,浅谈了高校辅导员在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择业指导等方面对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宏 《黑河学刊》2014,(2):136-136,138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种种弊端,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开放性。所以高校必须采取有效策略予以解决,包括: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关注"边缘学生"群体;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强化高校资助育人功能,需要提升资助工作理念,变无偿资助为附条件资助,从五个维度:健心、立德、筑梦、强能、考核来助人、铸人.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为抓手,驱散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灵阴霾,为他们的中国梦健心、育性;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为依托,激发经济困难学生的道德自觉,为他们的中国梦问诊、把脉;以校友论坛、励志讲坛为平台,开启经济困难学生的梦想之旅,为他们的中国梦筑梦、导航;以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为舞台,砥砺经济困难学生的奋进前行,为他们的中国梦启智、强能;以高校评先、评优为契机,检测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他们的中国梦加油、发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对策: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就业市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快高校教育改革步伐,增加学生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破列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保证了教育公平。调查显示。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占比例普遍相对较高,虽然物质援助可以比较直接、有效地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但他们还有更多样化的发展需求,需要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洁 《新西部(上)》2016,(12):124-125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人际关系、情感、家庭环境、学业、就业等方面。大学生自身应从提升自我效能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应对压力,高校应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方面着手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  相似文献   

10.
由于学习与就业压力、情感及经济连带问题等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存在着焦虑、忧郁情绪和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应对策略:一是高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三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由于学习与就业压力、情感及经济连带问题等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存在着焦虑、忧郁情绪和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应对策略:一是高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三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吴毅  王琦 《改革与开放》2012,(4):143+145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做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成为高校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实施教育公平政策的重要举措,其中,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是资助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文章就新时期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从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和心理资助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新时期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正逐步完善,但目前的认定制度仍不够规范,而且往往忽略了认定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导致经济困难学生产生心理危机,认定体系也遭遇信任危机。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认定制度,同时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心理关怀,在和谐育人的视阈下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许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高校的重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因素等。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和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不断探索改善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教育落后等因素,造成部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自卑、抑郁、焦虑和交际困难等心理问题。对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要与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三是多渠道“扶贫帮困”;四是在集体活动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心;五是在赏识教育中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教育既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是一个沟通过程.大学生自身素质问题和目前高校师生存在的沟通障碍迫切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熟练掌握沟通的艺术多种渠道与学生交流沟通,走入学生心灵,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认定新思路。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且具有可行性的认定程序;建立高校关于贫困生情况的数据库,制定贫困标准;建立跟踪调查及监督制度;建立困难学生认定责任监督追究机制;加强诚信教育,培育学生自强、自立的品格。  相似文献   

19.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杰 《改革与开放》2011,(14):146+148
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珠求学群体,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从物质与精神上两方面给予人文关怀与帮助.本文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出发,探讨了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网络时代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提出了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策略:转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取向;占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阵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主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