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行为财务的视角以2001年5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国内沪、深两市实施配股、增发和可转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在三种再融资方式市场化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决策。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受到信息不对称、投资者行为、管理者行为、股权结构、所有制的影响,即受公司规模、股票二级市场表现、财务杠杆、流通股比例及国有制的影响。公司规模较小、市值/账面值比率较高、财务杠杆较高、流通股比例较低及国有的上市公司较倾向于选择股权再融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股权再融资市场规模扩大,企业的再融资市场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本文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及股权再融资的资金是否有效利用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Logistic模型,以2007—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150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和检验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决策主要受融资成本、公司特征以及内部人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减弱上市公司内部人攫取私利的动机和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4.
不对称信息下的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增发和配股.如何对这两种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在Myers和Majluf框架模型下,运用Wu和Wang(2002)模型对上市公司正确选择配股或增发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中国市场的修正模型.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增发是上市公司管理者的首选方式,但从外部流通股股东和提高市场效率来说,应该提倡采用配股方式.  相似文献   

5.
任晓慧 《经济论坛》2009,(10):24-27
本文采用单变量对实施再融资的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统计描述和比较分析。在多指标分析中,从盈利能力、股东获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按因子分析法来建立模型。本文的创新是根据股改后的情况,把可转债加入再融资的研究对象;将定向增发从增发中分离出来考虑;将实施再融资的公司分行业,有助于研究不同行业在选择再融资方式时更适合何种方式,显示了股改后的再融资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上市公司再融资公告引发了不小的市场反应,也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以云南省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对再融资公告效应的研究,来检验市场对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发行为所引发的市场反应。研究证明,云南省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发公告都给市场带来了整体上的负面效应,且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增发再融资。该研究力图能为公司管理层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投资者合理预测公告后公司股价的变动以及政府监管部门有效监管再融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引入了机构投资者,可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且,相对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而言,定向增发新股融资的手续更简单,门槛更低,因此,定向增发新股融资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佳选择。运用中国证券市场的数据,对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要好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02年至2004年度实施配股和增发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指出了上市公司存在过度股权再融资现象;实证分析了影响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微观因素,得出股权分置和第一股东持股比率是影响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主要因素的结论,从而也在这方面证实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定向增发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最为青睐的股权再融资方式,其主要原因在于定向增发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攫取控制权收益的渠道,并带来了实现无风险套利的机会,这使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问题体现的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导言在我国目前的市场规则下,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后,可选择的融资方式主要有配股、增发新股以及可转债等。2000年以前,我国上市公司一直对配股这种再融资形式情有独钟,1995年到1998年,实施配股的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0%,仅1998年就有153家公司实施了配股。自2000年以来,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更多的是采用增发新股的方式,到2001年上半年有超过140家的上市公司提出了增发新股的方案,增发拟募集的资金量从几亿元到几十亿元不等。自2001年《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实施办法》公布以来,已有30余…  相似文献   

11.
章卫东 《经济评论》2007,143(1):94-100
在股权分置的情况下,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配股或者增发新股存在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剥削”,因此,中国上市公司宣告配股或者增发新股时,上市公司的股价会下跌,即公司会出现负的异常回报率,且公司的异常回报率随着配股或者增发新股前非流通股比例的增大而减少;上市公司宣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由于不存在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剥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市场绩效不会明显的下降,因此,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市场绩效要好于配股和增发新股;只有当非流通股股东看好上市公司时,非流通股股东才会参与配股,配股的市场绩效要好于增发新股;本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经验,上市公司在有融资需求时,融资顺序依次为内部留存、债务融资、股票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呈现与西方的“融资优序理论”不同的特点,即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本文分析了股权融资偏好的表现和弊端,从融资成本、公司治理和制度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股权融资偏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余剑梅 《经济纵横》2012,(11):102-104
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选择融资方式时,应首先考虑内源融资,其次是负债融资,最后考虑发行股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为什么不同于成熟理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究竟何在?本文通过对2008~2011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从治理结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经验,上市公司在有融资需求时,融资顺序依次为内部留存、债务融资、股票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呈现与西方的"融资优序理论"不同的特点,即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的宏观条件下,股票市场的股票发行审批制度正由政府主导的审批制开始向市场主导的注册制进行过渡,而具有不可避免缺陷的、过渡性的股票发行审批制创造了股市中的租金。为获取租金,未上市的企业表现出强烈的"上市偏好",而上市的企业体现的则是"股权再融资偏好",整体呈现出"中国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褚晓琳 《时代经贸》2011,(24):184-185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时,融资方式首选股权融资,较少选择债权融资,与Myers的“啄食”顺序相悖,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国内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形成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本文主要是从非流通股股东获取股权增值收益这个单一视角,以配股为例建立博弈模型分析非流通股股东行为如何导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再融资方式主要有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方式,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上市公司的"内部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再融资次序不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中国A股样本公司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新股定价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无论是以配股还是增发形式发行新股,高溢价的新股未来的盈利能力不高于甚至低于低溢价的新股,这说明上市公司的新股定价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不相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现行的新股定价方法存在着局限.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够合理已是不争的事实,配股和增发新股是我国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的主要方式。配股和增发新股能够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动,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选择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文鹏 《现代财经》2002,22(2):31-34
当前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明显,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有很大不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偏好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剖析,文章最后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理性化回归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