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都蒙古"是指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蒙古族以及祁连山北部居住的甘肃肃北蒙古族.如何保护和传承"德都蒙古"文化,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对指导当地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及其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民族认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法主要对于"德都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保护现状、保护方式及传承人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并对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径与方法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
文综 《西部论丛》2005,(4):30-30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南接青海,西邻新疆,北接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东西长约700公里,南北宽约500公里,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总面积的42%。酒泉辖肃州区和玉门、敦煌两个县级市,金塔、安西、肃北、阿克塞4个县,共有76个乡镇、522个行政村,有汉、回、蒙古、哈萨克、裕固等26个民族,总人口近百万人。  相似文献   

3.
牛新建 《中国经济信息》2010,(24):80-80,F0003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民族自治第一县”,山川瑰丽,素有“高原金盆”之称,行政区划甘肃省武威市,辖8镇、11乡,有藏、土、回、蒙古、满、东乡、裕固、苗、壮、保安、撒拉等15个少数民族。近年来,天祝县国税局突出文化引领和创新推动,将贯彻落实上级的总体部署与天祝的县情、  相似文献   

4.
辽宁是除内蒙古自治区之外蒙古族人口最多的省份,蒙古族在辽西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基础。辽西蒙古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有赖于国家在政策资金上的支持和引导,适时出台适合的辽西蒙古文化产业化的相关政策,是辽西蒙古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5.
山丹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东靠永昌县,西与张掖市相连,南以祁连山与青海省为界,北过龙首山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相望,是历代商贾往来,东西交流的必经之地,素有"蜂腰走廊,甘凉咽喉"之称.  相似文献   

6.
明朝建立之初,蒙古族虽退居漠北,但北元势力仍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而河西地区作为漠北势力进入中原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河西地区是一个狭长的走廊,向西可到达西域,是中原通向西域的必经之道,向北可到达内蒙古地区,是蒙古游牧民族政权南下夺取中原统治权的必经之路,向南与河湟地区相连,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河西地区具有重要的作用.占据河西地区就相当于拥有了控制北方地区的主动权.冯胜西征胜利后,明朝控制了河西地区,设立了卫所,加强了西北边防,巩固了统一.  相似文献   

7.
塔尔岱(?—175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城,满洲瓜尔佳氏”。他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由于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中,颇树战绩,而屡被升迁,最后被擢拔为黑龙江将军。 清廷入关后,为了加强集权统治,频频用兵边陲。在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后,便出兵西北。清初,我国西北的蒙古族,有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三部中,以厄鲁特蒙古的准噶尔部最强大。清初,它仰恃沙俄,不断发动叛乱,制造分裂,长达七、八十年之久。 康熙初年,准噶尔部的噶尔丹自立为汗。在沙俄的支持下,占据了新疆、青海、并威镇西藏,还企图吞并喀尔喀  相似文献   

8.
一、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的理解与界定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是该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体,是草原民族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称。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其与自然环境发生互动关系的内容,诸如这个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法律制度等,这是一个相互影响、协调的整体。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生产生活的物质方面,还是宗教信仰的精神方面,以及生态法制当中,都体现了蒙古民族"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9.
张高平  刘鹏飞  杨夏琳 《发展》2012,(11):25-26
肃北县因地处肃州北部而得名,是我省唯一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我省唯一的边境县,总面积6.9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万多人,蒙古族占43%。该县最大的优势在于畜牧、矿产、水利、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牧、工、商、旅游业的广阔前景。近年来,全县围绕建设“实力肃北、活力肃北、魅力肃北、和谐肃北、生态肃北、幸福肃北”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10.
海西蒙古族食用面食的历史是从和硕特部来到青藏高原后开始的.和硕特部来到海西时,仍以游牧为主,面食很少.长期来,在周边民族,特别是汉、藏、回等民族饮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接受了这种新的经济生活方式,并创造了一系列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面食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在甘肃省千里河西走廊的中部,祁连山脉的中段,南祁连山、北合黎山之间的平川上有座城市张掖。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匈奴后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 张掖古为河西四郡之一,最近这里发现了鲜为人知的、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神奇的地貌景观张掖丹霞地貌群。  相似文献   

12.
早在辽代,以上京为中心联络西域以及东方高丽、日本等国的草原丝路贸易便已存在。随后在明清两代,漠南蒙古各部又进一步加大了与西北及喀尔喀蒙古、俄罗斯的友好往来,开通了与新疆及中亚国家、外蒙古、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贸易之路,被史学界称之为“草原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3.
金朝建国后,并未对原来辽朝所统辖下的北方众多游牧部族建立有效的统治。熙宗时期金朝和漠北诸部的联系应当更加紧密了,但原听命于西辽政权的漠北诸部仍游离于金朝与西辽之间。海陵时期漠北诸部对金朝北部边境仍时有侵扰,完颜亮称帝后实施一系列措施来强化统治,对外进一步加强对边疆诸部的控制。世宗、章宗时,金朝国力强盛,采取包括减丁、征伐、招抚、设置榷场、赐宴、修筑界壕等多种措施,来控制蒙古诸部。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控制蒙古诸部,稳定金朝北部边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属甘肃省武威地区、东南距省会兰州144公里),境内兰新铁路和312国道纵贯南北,山脉与交通线交汇处的乌鞘岭,是地扼东西通道,势控河西咽喉,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之地.  相似文献   

15.
民歌是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歌唱艺术,在语言艺术方面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青海蒙古族民歌是青海蒙古族人民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中的理想、期盼的诉求,不但在语言方面尤其在地域性特点方面,折射出青海蒙古族在生活方式、文化等方面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蒙古族的一些个性的东西,由此可以窥见青海蒙古族文化心理方面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万国宁 《发展》2008,(7):39-40
一、旅游资源概述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东临黄河,西接武威,南临白银、兰州,北依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景泰历史悠久,早在4500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置媪围县,是丝绸之路北线上的交通重镇。1933年成立景泰县,县名寓“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景泰县是丝绸之路的要津,又是黄河文化和丝路文化的聚集点,  相似文献   

17.
青海蒙古族是13世纪20年代进入青海这块神奇土地的。16世纪初踏入青海境内的顾实汗各部落是今天青海近十万蒙古族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主要是和硕特蒙古部。蒙古族是青海世居民族之一,在青藏高原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繁衍生息,用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创造出了独特的民族生态环保文化。生态环保文化是青海蒙古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含金量较高、“储量”较丰富的文化“宝藏”,独具特点,有较高研究价值。青海蒙古族的生态环保文化的形成是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所决定的,它不仅表现在语言、习俗、宗教、生活娱乐等方面,同时也包含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与大自然不断发生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生态经济之中。他们的生态伦理、文化习俗与生态经济原则和大自然发展规律密切吻合,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张笑薇 《发展》2022,(2):74-75
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国连接西域乃至欧洲的丝路咽喉,中西交流融合最密切地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和繁荣的一个典型缩影.随着海洋经济的兴起,河西走廊中欧通道的经济功能弱化,但它的影响力依然极为重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古老的河西走廊焕发出新的生机.加强对河西走廊历史文化的研究,对重振河西走廊经济发展具有非常...  相似文献   

19.
张晶 《北方经济》2014,(8):32-34
正一、蒙古国基本情况基本情况。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原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国土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93万。全国设行政建制21个省、一个直辖市、329个苏木(县级)、1573个嘎查(村)。蒙古国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中蒙边境线长4710公里。蒙古国实行多党制,国家大呼拉尔(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主要政党有人民党和民主党,人民党是执政时间最长、执政经验最丰富、组织机构最健全的反对党。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新疆的吐鲁番、哈密盆地,南面为横贯东两的祁连山脉,北面是腾格里和巴丹吉林大沙漠,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国土面积的1/2。河西走廊是完全灌溉农业区,水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