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楼  谢罡图 《西藏旅游》2013,(12):82-83
茶马古道自盐井始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茶马互市只是生活必需,而盐则是大西南各族人民的生命必需,作为井盐产地的盐井,自然很早就成为茶马古道上的要地之一。在通往盐田的路上,须经过一座铁链木桥,这座桥就是茶马古道上的主要通道。过桥之后继续往前走几百米,就可以远远地看见一块块盐田如同一片一片的镜子,反射着天光,这古朴而宏大的玻璃幕墙镶满澜沧江峡谷两边。  相似文献   

2.
茶马古道是一条绵延在中国西南的商贸古道,横跨了云贵和青藏两大高原,穿越了众多的高山大河,向南的路径经丙藏腹地到达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南亚诸国,在中国西藏边境,形成了许多传统商贸最镇。地处西藏南部的日喀则地区亚东县,就曾经是这条古道的终点之一,也是最为著名的集市。现在的亚东县不再仅仅是曾经著名的集市,它独特的旅游嚣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游人向往之地。主要有“一泉两寺、一湖一山,一草一林”,即康布温泉、嘎居寺、东嘎寺,多庆湖、卓木拉日雪山,帕里草原、下垭东原始森林。行游砸东,穿山过海,如在两中。  相似文献   

3.
藏彝走廊,从古至今,一直是多民族迁徙与文化交往活动的大舞台,尤其是西藏、四川、云南三省区毗邻区域,它既是汉藏两大文化版块的交汇地点,又是走廊区域内民族大家庭活动的中心地带。古代民族在此走廊区域内沿着一定的路线迁徙数次,某些路线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地区之间交往的重要通道,在这些大大小小、或长或短的通道中,最著名的有两条:汇合于西藏洛隆宗而向西至拉萨再远至亚东、尼泊尔、印度等地的“茶马古道”与向南直至印度和中东的“南方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4.
盛行于明清的茶马古道是古代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纽带,它不仅加强了西藏与祖国的联系,更使藏汉人I唇齿相依,促进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成都与西藏的联系不仅十分密切而且历史久远,宋代掌管茶马互市的机构——茶马司,就设在成都。作为去往西藏的上下必经之地,与大气磅礴的高原相比,成都更显几分温柔舒适,茶馆中氤氲缭绕.酒馆中的麻辣辛香,漫步于宽窄巷子和杜甫草堂,成都的风情和诗意,让我不舍离去。  相似文献   

5.
正说起古代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大部分人第一时间会想起著名的茶马古道。罕为人知的是,当年广西往西、往南的重重大山里,还有一条作用不亚于茶马古道的交通要道—百越古道。它不仅是"蛮马之来,他货亦至"的运输线,还是广西与云贵地区少数民族交流的大通道。  相似文献   

6.
西藏梦     
我对西藏最初的印象和向往,缘于近半个世纪前,外婆诉说的故事。小时候听外婆讲,很久以前,外公从丽江走茶马古道,前往印度经商,西藏是必经之地。据说,外公经商最后一次远行时,母亲年幼,舅舅还在外婆腹中。外公走茶马古道一去渺无音讯,客死他乡。在我心里,西藏仿佛离我们很近,又好像很远。也许在我幼年时便怯怯地萌生了前往西藏的梦想。在母亲看来,西藏是个充满神秘色彩和有牵挂的地方,母亲很想去西藏,  相似文献   

7.
小渔 《西藏旅游》2010,(6):164-165
茶马古道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都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茶马古道的艰险和沿途的美景都超乎寻常。如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驼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马料马粪味也消散了。  相似文献   

8.
《西藏旅游》2011,(8):94-95
中国历史上的西南地区,有一条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华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这就是茶马古道,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昌都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中转集散地。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兰新  罗勇  吕宇理 《西藏旅游》2014,(10):62-67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镌刻着不灭光辉的历史痕迹。在中国,有一条路被称为茶马古道,这占道在高原上蜿蜒曲折,将茶叶源源不断地从内地输送到整个西藏。然而,当这古道好不容易行至拉萨,它都依旧没有停歇的意思,它一路向前,延伸出了国门。亚东,便是这众多口岸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罗勇 《西藏旅游》2014,(6):112-121
从扎谷西、觉龙村、原始丛林、徐中乡、邦达仓,延伸至贡觉、察雅、昌都,古道上的驼马声似乎还在清晰地回响。茶马古道芒康段,这条通道被视为茶马古道上最为繁忙的商道之一,一路散落着文成公主的传说、吐蕃时期的佛像雕刻、迷人的莽措湖风光,以及巨贾豪宅遗址——邦达仓,如粒粒珍珠,承载着历史,历经千年后更加光彩夺目,吸引着探索者不断前行的脚步,交织成一幅厚重人文的立体图.  相似文献   

11.
《西藏旅游》2012,(1):100-100
2011年12月28~29日,中国(西藏)——尼泊尔旅游联合协调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  相似文献   

12.
蒋讲 《西藏旅游》2020,(4):96-101
盐泉来自地下断层这里固守着千年的晒盐技艺,采用最原始的风吹日晒方式制盐;这里完整地保留着世界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术.是中国盐业史上的活化石。芒康,自古就是西藏的东南大门,是“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芒康东北与四川巴塘相邻,南与云南德钦接壤,西与西藏左贡县扎玉、碧土、门孔等相连.伴着奔腾呼啸的澜沧江,沿着214国道一路向南跋涉在昔日的茶马古道,来到滇藏交界处的深谷里,便是延续了千年制盐技艺的盐田--芒康盐井。  相似文献   

13.
向远湛 《西藏旅游》2011,(11):140-145
盐井是西藏一个神奇的地方,历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盐井盐田这道人文景观现在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盐井也是一个在西藏迄今唯一保存下来并持续使用的天主教教堂和有众信徒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春培村位于西藏亚东县,距县政府所在地下司马镇仅两公里,这座古老的小村庄依山而建,东依奔腾汹涌的亚东河、南与下亚东乡切玛村毗邻、北接下司马镇,自古以来就是中印茶马古道上的一座重要的马帮村落,延续着许许多多传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古道长歌     
正两千多年前,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在今云南境内发现了一条通道,即史书中记载的"蜀·身毒道",这段古道中最著名、最险要的一段便是介于云南大理至保山之间的"博南古道"。"博南古道"的"博南",来源于大理永平境内的博南山,有"博达南方"之意。1930年,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走过博南古道后,在他的《马帮旅行》一书中为这条古道冠以两个新称谓:"云南的皇家古道"、"通往印度的黄金之路"。两个名字,有不同的侧重点,却都从一个亲历者的角度彰显了博南古道的重要性和珍贵性。博南故事,从路说起。  相似文献   

16.
茶马古道不是一条道路,而是由遍布在川、滇、藏交接区域的崇山峻岭间的蛛网似的专供骡马队运送物资的条条小路。这些路往往悬在峭壁半腰,一边紧贴山崖,一边俯视深涧峡谷。  相似文献   

17.
芒康印象     
黄燕  罗勇   《西藏旅游》2009,(7):68-71
站在浓缩了12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西藏地图前,我会跟很多人一样,目光不自觉地移向它的东南角.在藏东红山深处,寻找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芒康。茶马古道的驮铃声、千年盐田的神话、曲孜卡的涛声泉影、多姿多彩的弦子表演。像一幅幅灵动的画面浮现眼前,跳动在记忆的血脉里。  相似文献   

18.
罗勇 《西藏旅游》2009,(10):36-37
9月的藏东.是—个收获的季节,处处洋溢着喜庆气氛。 红山脉深处,川、滇、藏交汇地的“妙善之地”——芒康,迎来了一场盛大的节日,“第三届西藏茶马古道‘芒康·盐井’旅游文化艺术节”在这里举行。整个艺术节期间共接待6万余人次观众、游客,签订投资协议6505亿元,掀起了新轮的芒康旅游热。  相似文献   

19.
千百年来,马帮在茶马古道上活动,茶叶从一个商人转到另一个商人手中,印度商人、波斯商人再将这些茶叶一站转一站,送到世界的另一边。茶叶成为连结不同民族和不同大陆的纽带,形成了一条条无穷无尽的世界性商路。  相似文献   

20.
一条连接着滇西与藏东南的简易道路,一路上沙砾、坑洼、乱石、流沙,但也有如同仙境般的美景。因为它的艰险,也因为它的美,很多人或自驾或骑行,亲身丈量它的每一寸。它就是丙察察线(丙中洛-察瓦龙-察隅),目前八条进藏路线中最原始,也是最快捷的一条滇藏联络线。百花绽放的春天,在怒江大峡谷的召唤下,我们疾驰千里,开始这趟被称云南最后的茶马古道的探秘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