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十五"期间,按照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统一部署,有关部门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不同阶段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宏观调控的要求,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成功治理了通货紧缩,同时又及时防范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维护了币值稳定,实现了金融宏观调控的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2.
黄兴林 《现代商业》2012,(32):18-1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经济金融宏观调控机制中担负着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县级支行在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职能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县支行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2005年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合理调控总量,着力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汪兴益 《财贸经济》1995,(2):17-17,10
强化宏观调控应注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部汪兴益要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十分重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把分力变合力,充分发挥其调控作用:(1)为了实现经济目标,应实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合理搭配。货币政策的最终...  相似文献   

5.
完善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加强宏观调控政策,发挥货币政策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据此,本文构建新凯恩斯DSGE模型,采用Markov-Switch方法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搭配体制估计识别并进行数值模拟,以系统考察不同政策搭配下的经济波动性,最后借以探讨保障经济行稳致远的最优政策组合。经验估计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遵循以主动型财政政策和被动型货币政策组合为主的宏观调控范式。进一步的数值模拟发现,充分考虑物价稳定的主动型货币政策和充分考虑债务稳定的被动型财政政策组合更易消化外生冲击导致的经济波动,而主动型财政政策和被动型货币政策组合熨平经济周期的效果最差。为此,本文认为未来政府宏观调控应从以主动型财政政策和被动型货币政策为主的协调配合范式逐步转向以主动型货币政策和被动型财政政策为主的协调配合范式,以全面提升宏观调控效率,并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西方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虽然对货币政策的主张不同,但都认为货币供给是经济系统的外生变量.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货币供给却具有明显的内生性,即货币供给的变量是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决定的.因此,必须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宏观调控政策,培育良性的货币供给内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一货币政策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是宏观经济控制的重要方面,货币运动中的银根松动与紧缩则对国民经济的供求关系和运行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改革缩小了行政控制范围,加强了银行在宏观经济调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平衡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但是,近几年的实践似乎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金融宏观调控并不能有效地把经济发展与稳定通货很好地统一起来,当经济增长出现波动,需要运用货币信贷的手段进行调节时,不是“一刀切”,就是发票子,从而使金融宏观调控手段多少处在有些困难的状态,效果并不理想。1984年,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把握好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运用适当的货币政策都至关重要。在宏观调控中,需要注意的是宏观调控的方式、方法以及宏观调控的方向尺度问题。在适度调整货币政策的同时,应充分发展实体经济,以货币政策作为发展经济各方面的调节手段的方式是必然的选择。同时,注重经济发展中的民生亦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之一。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确定2013年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人民银行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和改进金融宏观调控,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强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方式选择的正确性及其协调形式的合理性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理论基础出发,针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在不同的政策组合下,搭配形式选择的合理性。面对宏观经济高位运行及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从财政政策方面、货币政策方面和两大政策搭配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我们仍应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张龙  刘金全 《财贸研究》2019,30(5):48-58
不同阶段不同政策目标下,不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不同,合理构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框架意义重大。通过对货币政策的"单一型"规则与"混合型"规则选择、货币政策的"降杆杆"与"稳杠杆"权衡等问题进行文献分析,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框架存在混合型规则、预期管理、经济政策协调配合等调控共识,但也存在评价指标单一、缺乏微观主体预期、经济政策交互效应考虑不足等问题,应将货币政策调控评价指标、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经济政策交互效应等问题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和分析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宏观调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向市场手段转化,这是因为我国现实的宏观经济本身给我们的宏观调控带来了诸多压力和挑战,传统的行政指令已经力不从心,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理论也面对现实的困境和检验。本文主要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困境,认为只有结合我国经济实情,考虑我国宏观经济的真实状况,才能制定出正确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4.
政策传真     
今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今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发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作为国家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国家适时出台了多项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速度和效益同步提高,财政收支状况良好。2007年,为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的增长,一方面,要加大制度层面上的改革力度,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另一方面,要在短期调控政策层面上继续实行“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内容,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方面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16.
科学决策与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了紧缩性金融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本文认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科学决策是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目前,加强科学决策对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尤其重要;货币政策的科学决策主要包括对货币政策取向的决策、货币政策调控力度的决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决策和货币政策时滞的判断的决策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国内外环境较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经济运行将高位趋稳,经济增长率小幅回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势头放缓,固定资产投资略有降温,消费品市场活跃旺盛,外贸顺差增速有所回落。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建议2008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配合,深化改革以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国内外环境较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经济运行将高位趋稳,经济增长率小幅回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势头放缓,固定资产投资略有降温,消费品市场活跃旺盛,外贸顺差增速有所回落。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建议2008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配合,深化改革以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各国经济中宏观调控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促进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调控手段。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无论对于学术理论界还是政府部门都是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国家适时出台了多项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速度和效益同步提高,财政收支状况良好。2007年,为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的增长,一方面,要加大制度层面上的改革力度,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另一方面,要在短期调控政策层面上继续实行“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内容,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方面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