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王石是偶像,是不可复制的,万科模式也是不可复制的。这点证明了市场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铁律。随着王石完成了“7+2”的创举和万科的做大做强,万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遍布全国各级城市,其神奇的影响力居然能够使得万科股票在大熊市的背景下稳健走强。作为服务行业的物业管理来说,尤其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下属物业管理公司,万科模式可否复制似乎并非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能从“万科模式”中来,更能从“万科模式”中走出去。概括地说,以下十项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这种企业家精神应当定义为:一种基于责任心、事业心基础上的不怕困难,永不满足,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与创新精神。没有王石就没有万科,我是深信不疑的。最近读罢王石谈企业家精神的文章感触很深,受益匪浅。我认为王石所代表的企业家精神以及万科打造职业管理团队的方法,是中国企业界最有价值的思想财富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石的胡子很难看?王石是蓄须明志?而且明的是万科的志,明的是万科的企业文化?且看营销专家如何对企业家履行企业文化使命进行另类解读。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家》:万科走过“很特别”的2008年之后,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王石:现在是万科调整的最好时机,万科的状态很好,包括公司的整体氛围、效率都达到一个最好的水平。我们非常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不用那么紧张。  相似文献   

5.
冯仑 《房地产导刊》2008,(6):118-118
不当老板的王石 我跟王石最近说的,“你当时做得最正确的个决定就是不当老板”。为什么呢?在那代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中,很少有自己创业不当老板的,王石是唯一的例外。万科是他手创建的,他没当老板,他追求的是职业经理人的定位。由于他不当老板,结果他跟我们走的路子和遇到的问题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恐怕也是万科为什么能超级成功的秘密之一。  相似文献   

6.
万科归零     
黄秋丽 《中国企业家》2009,(7):50-56,58,60-62
“2008年把我的自大全部都打回去了。”王石说。2008年是万科24年成长史中“非常特别的一年”。顺风顺水做了十几年房地产行业领袖的万科在最近一两年间接连遇挫:所在行业在连续8年高速增长后第一次遇冷,企业更是接连遭遇“降价门”、“捐款门”和“质量门”等危机,  相似文献   

7.
10多年来,一大批地产商以一种炫目的速度实现了财富的惊人积累。但作为房地产行业教父级人物,王石对于中国企业界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本刊2005年9月号关注的“一代人”中,他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代表人物。15年前,中国房地产还处于萌芽之后的冲动时期,王石率领的万科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交易,成为内地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此后几年,成为中国地产界第一品牌。15年后,万科再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年报——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39.5亿元,或许,数年以后,万科还会成为内地首个销售收入过1000亿的地产企业,相信也不会太让人意外。有人说,万科…  相似文献   

8.
性情王石     
陆新之 《公司》2004,(5):92-94
王石的企业管理理念及万科卓越的业绩一度成为诸多企业家关注和学习的焦点。其实.王石在工作之外的另一面.更能体现出一名优秀企业家的真性情。  相似文献   

9.
《经营者》2006,(6):101-101
<正>王石的登山爱好和做企业一样有名,明星企业家们现在干什么?登山、拍电影、写自传……还有就是开博客。王石说:“我有三个博客,在万科的周刊上有一个,新浪网上一个,搜狐上一个。可是我知道我的博客是没有什么名的。我想这恰好是博客的意义——在这样一个网  相似文献   

10.
环保     
《中国企业家》2008,(12):21-21
“很大原因是因为我在博客上不合适地回答了网友提问,在这里我向各位股东无条件道歉,不做任何辩解。”——在万科2008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王石道歉说,他的不适当评论对万科的品牌形象造成了很大伤害  相似文献   

11.
入云 《审计与理财》2005,(11):30-32
一提起万科。人们就会想到王石;一提到王石,人们就会想到万科。万科——这个王石用二十年的时间一手创办起来的中国房地产第一品牌,可以说已与王石融为一体,王石就是万科的象征。 然而。更令人吃惊的是,王石这位曾经被医生预言过可能会坐轮椅度过下半生的汉子,用三年的时间,爬了十一座雪山。并在52岁那年成功登顶珠穆朗玛蜂,这个年龄登顶珠峰在国内绝无仅有,在企业界更是堪称奇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北大教授周其仁称王石是一个"硬气如石,品格如玉"的企业家。彼时的中国房地产刚进入一轮行业周期,当年万科的销售额为139.5亿元。2011年,楼市归于平静,万科销售额达1210亿元。就在企业如此野蛮增长时期,万科的灵魂人物王石在登山、飞滑翔、竞帆船,已然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05,(1):42-42
<正>入选理由 2004年9月22日,万科集团在北京举行万科二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万科集团最高管理层董事长王石率董事总经理郁亮、副总经理丁长峰和张纪文等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在会上,王石正式宣布,万科已经完成了第一代管理层向第二代管理层交班的过程,万科成立的二十周年将是管理层更新换代的转折点, 以郁亮为核心的第二代管理层将全面替代以王石为核心的第一代管理层。在未来十年,新管理层将会更专注于地产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发展,以提高有质量的增长作为万科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一直以来,在大众眼里,“王石”等同于“万科”的同名词。在发布会上,王石并没有否认淡出前台而走向幕后。他说,“万科进入2000年后很多管理层的决定已经源于整个管理团队,接下来他不会接触过多的管理操作”。但是,他也表示,仍然参与万科管理层事务。王石还表示,他对现在的管理层工作也是满意的,但同时也透露,“万科现在已经考虑如何培养第三代管理层,但这不是三五年可以完成的”。此次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郁亮成为万科第二代管理层的灵魂人物。“未来10年新管理层将全面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万科是王石一手创建起来的,万科曾经就是王石的万科。1999年当王石辞去了总经理职务,这时的王石仍然还是董事长,但万科却不再是王石的。王石甘愿做一个年薪40万的职业领导者。说得豪迈一点,这叫激流勇退,而事实上,此举非大智慧而不能为。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最早预见并提出“拐点论”的房地产界的企业家,原本按王石预期,顺利度过2008年行业危机的万科,在2009年应该迎来一个丰收年。但很可惜,金融危机拯救了房地产。全行业的房企门都出乎意料地起死回生了。有人评价说,“万科踏空了”。  相似文献   

16.
回忆中国的地产史,人们总不忘提起一个名字:王石。中国的大多数房地产老板,在百姓心目中并无良好印象,王石是个例外。在地产界,王石被称为“地地道道的大王”。不仅是他的杰出成就,也不仅是他培养了一批中国地产精英。王石,是第一代深圳人创业的典型代表。王石在万科不遗余力建立了一个有超级影响力并合乎现代社会公平合理游戏规则的企业制度,致力于一个新型房地产企业制度与理念的建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同期声     
《北京房地产》2007,(2):25-25
不研究打擦边球“70%/90问题”可用技术解决万科董事长王石认为,中国的国情使得万科与大型国有企业进行合作是一个战略决策面对宏观调控,万科有技术准备,有某些方面的标准化,很快就推出来。“我们很开心,政策出来后拿了五块地。因为其他发展商都不投标,万科以底价拿到五块地,而且这些地都是我们过去很难拿到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18.
回忆中国的地产史,人们总不忘提起一个名字:王石。中国的大多数房地产老板,在百姓心目中并无良好印象,王石是个例外。在地产界,王石被称为“地地道道的大王”。不仅是他的杰出成就、也不仅是他培养了一批中国地产精英。王石,是第一代深圳人创业的典型代表。王石在万科不遗余力建立了一个有超级影响力并合乎现代社会公平合理游戏规则的企业制度,致力于一个新型房地产企业制度与理念的建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有关褚时健将复出的传闻渐渐不大听说 了。 “离开企业十几年了嘛,兴趣应该是减 了。”2004年底,已经76岁的褚时健在云南哀 牢山上对《中国企业家》说。 在云南,尤其在玉溪,提起褚时健,人们的 记忆并未淡去。而对现今活跃在商界的很多中国 企业家来说,褚时健也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名 字。“我很尊敬他”,万科董事长王石说。2003年,  相似文献   

20.
用“玫瑰”来形容暴利,似乎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它绝对诱人又十分扎手。那些在玫瑰园里沉浮过的各色人等,无一不是为暴利驱使,始而狂歌,终而哀号。下面这篇文章讲的是中国最成功的房地产商追求暴利、反省暴利乃至拒绝暴利的心路历程。深圳万科是很多企业研究人士心目中最具有反思精神的企业,其掌门人王石更是一个很有个性和人格魅力的企业家,万科坚持多年出版的《万科周刊》尽管是公司的内部刊物,却因其鲜明的人文精神而在企业界享有惊人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