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西方哲学关于主体性研究的发展,翻译中的主体问性研究开始登场。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担负着多重身份,他们对原作的翻译既是“创造性叛逆”,又是一种“误读”,“创造性叛逆”往往寓于误读之中,并以误译的形式出现。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也蕴含了主体间性特征,并且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叛逆”是以主体间的互动与制约为基础而呈现的。因此,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既是一种主体性事实,也是一种主体间性事实。  相似文献   

2.
陈爱菊 《上海商业》2021,(4):150-151
主体间性哲学理论强调主体和主体之间的交互性、共生性和统一性,认为对话中的两个或多个主体共同存在于一个世界中,彼此在语言和行动上相互平等、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与融合。本文从主体间性这一哲学理论入手,通过分析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从外语教学本质、师生关系以及大学英语教学原则三个方面分析主体间性哲学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启示,以期为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商》2015,(41)
主体间性的核心观点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双向互动、互为构建,这种交互的主体间性要求主体与主体相互承认、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并尊重。社区具有多中心、多主体的特征,在数字化建设中需要权宜的设计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将主体间性的哲学范畴应用与实践,找出在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并分析出有效运行途径,是对当前社区数字化建设的一种适时反馈,为相关决策者和实际工作者在后续的工作中提供新的思路,从而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盛开军 《商》2013,(12):209-209
利益作为社会主体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追求,不管该主体是否认识到或者如何认识,它都是客观存在的。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则,它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到利益均衡器的作用。本文试图从法的本质、特征和实践方面对其利导性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首先分析了微博时代下高校间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而后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微博时代下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策略,以期更好地践行"以人为本"育人理念及满足信息化时代要求,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的人本属性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构建和谐现代企业文化必须以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前提。而主体间性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所必须坚持的原则。毫无疑问在现代业文化的构建中也必须贯彻这一原则。基于此,本文以主体间性原则作为视点对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评价关系着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教学效果。双主体间性协同教学评价模式通过教师主体间、学生主体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互动,充分调动教育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构建了一个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评价模式。这种教学评价模式的有效实施,应理性定位评价目标,合理构建评价标准,科学处理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8.
译者主体性一直是国内译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译者虽成功地摆脱了其在传统译论中所背负的"仆人"、"媒婆"、"翻译机器"等身份,转而成为翻译活动中不可忽略的主体性存在,但译学界长期以来以单一实体为主导的研究倾向却也时常导致对译者主体性无节制地过分张扬。本文依托哲学阐释学理论,从主体间性的高度重新审视译者主体性,依次论证了译者主体的回归及其间性存在,强调译者主体性正是在主体间性的对话即视域融合的过程中才得以真正彰显。同时指出,要确保译者主体充分发挥和谐的创造作用,就必须在对话过程中坚持平等性,并尊重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的各角色间需建立和谐关系。它要求教育主体必须立足自我发展、着重教育对象的发展、完善教育过程、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对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寻,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找到各角色间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吸收借鉴西方哲学的理念,并且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超越了传统的“单子式主体”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局限性,能够让受教育者回归自我,进而实现教育双方的良好沟通,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育局面,从而获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转变,不仅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需要积极构建交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才能够步入到主体间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以体验为主题的新型消费具有象征性符号意义,而符号意义的生成来自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的消费叙事。消费主体的登场导致营销霸权的式微,在主体间性语境内,通过对产品符号化消费叙事中的主体交往关系的分析,可为企业营销哲学提供更深入地阐释。  相似文献   

12.
关于传播的本体论研究,应该摒弃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以现代的意义论取代传统的实体论,从根本上变换问题的提问方式.将“传播是什么”的形而上追问,真正转化为“传播的存在方式”的历时探勘。传播是解释中的传播。解释是传播中的解释,文本意义的主体间性建构是二者共同的哲学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梁杰  栗巍 《商场现代化》2007,(11S):378-379
舞弊性财务报告的识别一直是会计学界的一大困扰,而当今信息环境下激增的数据使之更加困难。基于此本文试图将能够处理海量信息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舞弊性财务报告的识别,对摩用的必要性、可行性、技术优势等加以分析,以期提高识别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农村地区达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生态宜居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而在协同治理的落实推进面临阻碍,试图借助社会资本协调治理的过程中,由于社会资本自身的不良发育诱发“以畸治病”的双重现实困境。因此,需要在把握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运作机理和社会资本关系的基础上,厘清参与主体间利益与目标的匹配性,健全协调沟通机制,并由政府引导长期培育促进社会资本的完善,实现“以良正畸”和“阴阳调和”的善治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主体间性视角,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的主体性和互动性,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在结合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以市场营销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职业需求与供给的前景调查为教学设计的主题内容,简述了互动性的教学设计基本流程。而教师在教学任务设计中需有良好切入点,强调提高学生的主体性的界入程度,能使学生产生学习与探索的内驱力,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史建  李明合 《商业时代》2008,(13):89-90
现阶段广告自律研究越来越受到业界和学界重视。本文以广告自律主体为研究重点,对专职性广告自律主体的特点和我国专职性广告自律机构的构建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郭秀伟 《中国市场》2014,(17):160-162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支语系,但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比喻性词语。因为两支语言体系建立在各自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受到不同文化、宗教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两支语系在比喻性词语的主体和客体的运用方面也是截然不同的。本文以英语和汉语比喻性词语的喻体与喻义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层层剖析,探索英汉比喻性词语的文化内涵和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文文 《致富时代》2009,(11):113-114
阐释绘画自述性的概念,分别从创作主体和创作中主客体关系论述了如何看绘画的自述性,最后对画家的作品进行分析,以期透过作品看到画家支离破碎的情感和恣意丰富的一生,而艺术家是表现欲较强的人,绘画作品正是其表达情感的方式与手段。  相似文献   

19.
自我学说可以说是胡塞尔晚期思想的一条主线,无论是他的"生活世界理论",还是"交互主体性"理论都是为了解决自我学说面临的唯我论倾向、自我与世界相脱离的困境而提出的相关理论。通过重构胡塞尔晚期的自我学说,意在说明自我学说在胡塞尔晚期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从客观上对胡塞尔晚期的自我学说进行评价,进一步阐明胡塞尔晚期自我学说的重要理论意义及其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突袭性裁判的毒害不论是表征为对当事人行使各项权利的剥夺,还是表征为对司法裁判程序信赖的挫伤,其对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危害都是不言而喻的。为更早、更好地防范裁判突袭,保障当事人得到其信赖的裁判结果,本文则根据民事诉讼程序阶段论,试图将审前准备程序的核心——争点整理与裁判突袭防止理论进行对接、明确二者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透视出将审前争点整理作为突袭性裁判预防之策具有其内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