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姜颖 《商》2013,(7):147-14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我国户籍制度下特有的"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严重。本文从我国法律法规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规定,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以及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建议四部分论述。我国反就业歧视规定较为分散及原则性,对反就业歧视救济不利。从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图表分析出农民工受到就业机会歧视、就业待遇歧视以及就业保障歧视,产生这些歧视的原因在于农民工自身的文化原因、户籍制度背景以及法律救济不利。本文提出应该从法律制度和行政执行两方面完善反农民工就业歧视,保障农民工就业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宪法追求平等与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劳动者的公平就业权.但在近几年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歧视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就业歧视现象不仅带来社会稳定问题,侵犯公民就业权,也与法治精神相背离.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但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规范欠缺是重要根源之一.为了防止和消除就业歧视,贯彻<宪法>和其他法律赋予公民的劳动平等权,我国迫切需要制定<反就业歧视法>,以买现公平就业.  相似文献   

3.
熊志刚 《价格月刊》2007,(12):91-93
被歧视的就业者往往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在受到就业歧视时,其合法权益难于得到保障。根据"有权利就有救济"的基本法理,完善相应的法律救济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刘洁  曾洪 《商》2013,(23):248-248,34
就业性别歧视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它违反了平等就业的公平价值理念,不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从本质上说,经济法是适应社会经济调节要求的经济法律制度。作为解决社会经济领域问题的经济法理应对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给予应有的关注,本史主要从经济法的视角,揭示就业性剐歧视问题的现状、形成原因、危害性及解决机制,运用现代经济法的互动调节机理来时反就业性剐歧视进行合理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田露 《中国市场》2013,(28):53-54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就业者要突破固有思想观念的约束,实现双向选择。但在新的就业形势下,由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就业职位与就业人员产生极大的不一致性,造成了就业者就业的被动,使得他们无法充分行使法律授予的权利,去平等地与就业单位洽谈协商。就业单位在选择人才时所提出的苛刻条件,尤其是对就业人员资格的不必要和不合法的歧视,给就业形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破坏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宗旨。本文主要从完善就业立法和司法,改善就业环境的方面,重点阐述对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问题普遍存在,我国现阶段就业的性别歧视主要表现在就业机会不公平、工资和福利待遇的不平等以及不明朗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等方面。其原因是就业公平相关法律不健全、雇主歧视现象严重、传统观念影响。解决女性就业歧视问题,我国应从立法和政策入手,通过法律手段消除就业歧视,提升女性的自身素质,政府和社会为女性就业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切实保护女性就业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7.
胡芳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3):232-233
从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劳动现象入手,着手分析了就业歧视的内涵及其分类,并从国内和国外对就业歧视的分析以及法律的发展趋势论述了就业歧视的危害,从危害和立法需求的方面对解决就业歧视这一现象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军  张黎  韩超 《消费导刊》2011,(11):142-145
近几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持续性供大于求的状况,特别是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更使得原本就不太理想的就业状况雪上加霜,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在当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就业歧视问题也就显得尤其突出,如果不能对此问题做出及时、有效、全面、妥善的解决,必然会造成严重影响求职者权利的不良后果,也将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阻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但我国至今尚未制定一部与此相关的专门法律,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以扭转日趋复杂的就业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9.
胡芳 《中国商办工业》2008,20(3):232-233
从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劳动现象入手,着手分析了就业歧视的内涵及其分类,并从国内和国外对就业歧视的分析以及法律的发展趋势论述了就业歧视的危害,从危害和立法需求的方面对解决就业歧视这一现象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玉珠 《商》2012,(21):54-54
由于种种遗留因素以及社会偏见,中国在就业领域中存在相当严重的就业歧视,不仅破坏了宪法所规定的平等权原则,而且严重损害公民的平等就业机会。不少用人单位对求职者以及就业者的自然属性以及非自然属性加以种种不合理的限制,导致了各式各样的严重后果。本文就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周宇杰 《中国市场》2008,(31):33-34
平等就业权在整个公民社会权利的实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我国平等就业权的实施并不乐观,就业歧视现象严重。实现公平就业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自1949年建国以来,因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就业政策也不尽相同。本文回顾了我国的就业政策,联系当今社会就业中出现的歧视问题,提出目前的就业政策应以公平为原则来引导就业,以使社会公民都享有公平的就业机会,消除就业歧视,完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就业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如何切实保障各个群体的公平就业权引起了理论界的进一步思考.在就业领域,就业歧视已形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实行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利,是就业促进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实现公平就业是实现人类基本价值的需要;是"和谐社会"的诉求;是保障基本人权的途径.完善公平就业立法,应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概念;明确特殊群体公平就业的具体规定,在明确劳动者的公平就业权的同时,必须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督与管理,以更好的保护公民平等就业的权益.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移民无疑已经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就业主体.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影响了我国的实体经济,还影响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造成大量城市移民失业,加剧了城市移民就业歧视的现象.而城市移民的就业问题更是关系我国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社会能否长治久安的基本问题.本文从就业歧视的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城市移民就业歧视的成因以及城市移民就业歧视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中高龄者就业年龄歧视问题,日本建立了禁止就业年龄歧视法律制度,力图通过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的立法,在确保雇佣高龄者和禁止在招录员工时设定年龄限制这两个方面有所作为。我国在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立法方面尚处于空白阶段,日本的相关经验能带给我国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对少数人的权利进行保护,有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和平,虽然,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统一的关于少数人的定义,但是国际社会根据共同认可的少数人的主客观特征,日益重视并切实保护少数人的权利.在中国的法律中,虽然不存在“少数人”这一概念,但是中国的《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确立了对少数民族的保护制度,这些制度与国际上保护少数人所遵循的平等原则和不歧视原则、以及给予其特殊保护原则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中高龄者就业年龄歧视问题,日本建立了禁止就业年龄歧视法律制度,力图通过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的立法,在确保雇佣高龄者和禁止在招录员工时设定年龄限制这两个方面有所作为.我国在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立法方面尚处于空白阶段,日本的相关经验能带给我国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市场经济时代我国用人单位对人才招聘的年龄歧视现象,依据党和国家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关于我国人才招聘年龄歧视问题的法律思考:完善就业法律法规以增强法律的刚性要求;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工作;加强执法力度且规避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19.
国际劳工组织在1958年就通过了《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它会引起全社会对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现象的高度重视,对全社会各个方面、企业、舆论监督部门,包括公民自己提高就业与职业平等意识有重要意义。因为以往大家很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现在大家会认识到,原来国际社会都如此重视这个问题,明白了自己在就业和职业选择方面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这对我国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工作具有推动作用。《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对消除歧视的内容是有严格界定的,公约规定了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社会出身共7种。就是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对歧视内容限定了一个范围。就我国实际情况看,现实生活存在的就业和职业歧视五花八门,甚至有身高、相貌等等与一般职业要求没有直接关系的条件限制。从落实《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具体条款而言,我们要坚决杜绝《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规定的7种歧视,从尊重《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提倡的非歧视原则看,我们应当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现象,包括招聘广告里白纸黑字写出来的,和那些拿不到桌面上来的所谓内部掌握的歧视做法。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社会,女性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的深化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就业歧视问题却一直伴随着女性劳动者。产生女性就业歧视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传统观念,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女性自身因素的影响等方面。解决女性就业歧视的对策建议: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健全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改变传统观念;提升女性自身素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