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世界近现代历史发展中,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第一条规律;社会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第二条规律;代替封建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须回补资本主义是第三条规律。总之,社会主义不论经过多少艰难曲折,最终将代替并战胜无论是封建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总趋势。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有二条道路:一、社会主义直接代替封建主义;二、社会主义代替已代替了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因此,坚持第一条规律,而不承认第二条、第三条规律,实际上是否认社会主义最终取代并战胜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历史总规律、总趋势中存在两条道路,而不只是一条道路。实际上,这种否认即是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僵持化和绝对化。这样做本身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活的基本原理。只有社会主义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时,社会主义最终战胜并取代资本主义才会被提上日程。中华民族的复兴,将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经济中取得更多、更大话语权和游戏规则制定权。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光彩》1997,(6)
香港,与母亲咫尺天涯相隔百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经过热泪盈眶的拥抱,母亲将细细打量这位既熟悉又生疏、早已长大成人、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骄子。不必细说香港在世界航运、加工、金融、旅游、贸易等领域中所占的份量,也不必多讲当年大陆解放时毛泽东主席保留香港当时的地位、把它作为与资本主义世界联通的一扇门户的战略宏图,单从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在今日香港回归起到的深远历史作用就可以预见,香港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将会进一步起到重要的作用。香港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有了百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俞中 《消费导刊》2011,(1):29-37
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直达社会主义,又经过改革开放,创立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来,人们对于这两段史实是没有疑问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通性的展开与深入,社会急剧发展和剧变带来了深层矛盾的出现。而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等于一切以赚钱为中心。学校教科书的漏洞,使某些人竟然开始认为既然经济上可以学资本主义(其实不包括所有制主体),而我国又未经过资本主义,于是他们提出政治体制改革西化的要求,以为这样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他们不懂得社会深层矛盾的解决应从中国本身的深层历史文化传统根源(无神论系统)中寻找,应从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预见和社会主义的两项通行原则中寻找,更应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习近平7.21讲话)的历史和现实中寻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历史必然性和必须性的认识,加强缩小贫富差别,加强反非法交易。更应做好思维发展方式的转变。改变在国际上制造业为主的状况,逐步进入国际品牌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扩大内需应侧重新有源为主,旅游业和服务业亦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4.
尼旎 《商》2013,(16):281-282
《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然而,当今的资本主义制度仍是世界主流的社会制度,这是对“两个必然”的否定吗?答案是当然是NO!虽然资本主义经历了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但是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无法在资本主义内部得到解决。所以资本主义社会最终会被社会主义所否定和代替。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要坚定“两个必然”的决心,保持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5.
陈赤平 《商业研究》2001,1(4):60-63
当代经济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性扩张并行的,一开始就受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制约,因而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反而使资本主义体系内的矛盾更加激化并向世界范围内蔓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同时又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准备了更充分的条件。因此,全球化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全球社会主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帝国主义和世界经济形成的时代,尤其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科学方法论,基于全球化进程与俄国当时实际的分析,提出了关于“两制共存”世界历史时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全球联系的辨证思想。他指出,俄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俄国,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和存在于统一的世界经济范围内,两大社会体系的矛盾属于全球统一体的内部矛盾,“我们生存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体系中”。列宁阐述了两制和平共处是世界共同经济关系的必然要求,借助联合外国资本的力量发展和壮大自己的思想。这一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建构的世界历史理论即全球化理论作了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7.
资讯     
中国“走出去”受到西方阻拦各种迹象表明,中国和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中国和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关系经历了“请进来”和与世界体系“接轨”阶段后进入了第三阶段,即中国“走出去”的阶段。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从一个资本短缺国家转型成资本过剩国家。“走出去”本来就是个积极因素。“请进来”政策使很多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必然限制了这些资本流入其他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经过社会的广泛讨论和参与,目前,人们已经对构建“和谐社会”耳熟能详。更重要的是,人们已经明白,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目的在于追求社会安全,化解社会矛盾,最终把“和谐社会”转变成“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弊病,马克思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创造了科学的和谐社会观,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发展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当今中国社会也面临着种种挑战,社会分配不公、人与自然矛盾的不和谐因素急需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指导,因此,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有助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最终使人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由此看来,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深刻而必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从“和谐世界”理念问世以来,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和谐世界’理念是具有普世价值观的“中国式”全球秩序观,是中国关于国际秩序提出的有效的治理理论,“和谐世界”继承了中国文化中的传统部分,尤其是“和”文化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该文主要试述中华文明中“和”文化的内涵。“和而不同”理念到“和谐世界”理念的发展过程,以及“和谐世界”理念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中国“和谐世界”构建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程中,国家职能最初是在自由放任思想下扮演“守夜人”的角色,但随着垄断经济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国家干预经济思想,这一职能最终在经过应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国家干预经济实践后,完成了向“干预者”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建立在相关理论基础上,更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国家干预经济的实践模式存在密切关联。本文据此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的嬗变作再探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存在于我们中学课本(特别是高中课本)中的传统观点,至今仍未改变:只承认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历史规律,而不承认社会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同级别的历史规律.我们的教材不能只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的论述上.我们应遵循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实践永无止境,党的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2010年4目6日讲话)对教课书作出合乎历史事实的修改.中国既不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是社会主义在无神论国家取得胜利的第一个国家(此前已有越南、朝鲜的革命胜利).用一个"特殊规律",又怎能解释得通?东方中国的选择,是不经过资本主义社会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绝不是个别观象,而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极为重要的组成都分.资产主义必须以宗教为国教,而社会主义现时只能在无神论的人本国家坚持下去.不能因为中国革命分二步走,而否定第二步是完完全全、实实在在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这是不符合宪法的.因此,根据实践修改教材,是解除社会上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误解和曲解的必须.  相似文献   

13.
经济纵横     
吴敬琏指出,中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离现代市场经济还有相当大距离。因此,在推动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方面面临繁重任务。如果不能完成这些任务,根据经验,我国的市场经济就有落入畸形的市场经济,就会成为所谓“权贵资本主义”(cronycapitalism,又译裙带资本主义或亲朋好友资本主义)泥坑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5-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和传统中国的朝贡贸易体系进行比较,认为由于西方和中国社会面临不同的发展环境,所以两种体系构筑的思想、国家与商人的关系以及两种体系得以建立和维持的方式存在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西欧能够获得国际贸易中的“生态横财”,而传统中国失去发展的机遇,最终出现了中西社会的“大分流”。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生态社会主义的可持续生态观1.提出了全新的生态价值观念。生态社会主义的全新价值观就是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高兹提出走生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充分营造一个生态和谐、社会公正的未来世界。他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合理性与生态合理性是相互矛盾  相似文献   

16.
一、老题目新内容五十年代初期,我国的商品流通是由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私人资本主义商业、小商小贩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商业改造成为公私合营商业,小商小贩组成了合作店组,1956年形成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这是以国营商业为领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以社会主义为共同性质的商品流通体系。后来,在“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周琬謦 《商业科技》2009,(29):109-110
不通过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或相似的历史进程而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也就是“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其前提是必须吸取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积极成果。“不通过”并不等于“跨越”,马克思关于“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原因和过程的分析,对于现实的落后国家、民族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也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王秀卿 《中国电子商务》2012,(23):191-191,193
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现在也经历了许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发展。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给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所以只有深刻认识到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内涵,才能有助于我们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进而坚定我们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邓小平同志曾经郑重指出,经济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树立科学的和谐理念,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造就经济的和谐局面,已经是我国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深度难题,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已成为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尺,也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否最终建成。和谐是中国社会的传统理想,儒家思想所讲求的“允执其中”、“过犹不及”“、和衷共济”等,都主张在社会的各种向量间取得均衡。以和谐理念造就一个民主法治、公平竞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市场是我们的时代追…  相似文献   

20.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提出了“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冬主义”的命题。这一命题体现了在社会主义社会私人资本问题上的思想解放:国家资金主控的“国家市场”与私人责奉参与的自由市场应该共同发展;国家投资的“国营工业”与私人投资的“私营工业”应当共同发展;计划手段和价值规律可以共同使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可以共同发展。这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叉、发展生产力指明了方向,为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思想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