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吕宝林  赵观兵  张渊 《价值工程》2019,38(29):87-88
产学研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创新战略,但我国产学研的发展较为缓慢。互惠性思想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构建了新的创新思维模式,提出了新的协同方案,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当前,产学研互惠性协同在我国科技管理领域仅处于起步阶段,有待深入探索、应用和扩展。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开发》2015,(13):117-119
文章通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现状分析,对市场导向型产学研协同创新进行初步界定,分析并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各系统的有序度模型及组成的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模型。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为提高产学研参与方各自有序度并达到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的目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5,(34):237-238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由于隐性知识不易转移,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本文总结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内涵,梳理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相关论述,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4.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产学研合作的深化。针对目前政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立足我国政产学研合作实际,运用协同创新管理理论,建立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研协同创新工作机制,对于推动政产学研合作从封闭式的创新模式、狭隘的技术合作创新向开放式的创新模式、全面的协同合作创新迈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对其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部分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意识不强、动力不足、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不足、政策环境不优的基础上,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建立、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新兴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并以我国首个新兴的集美丽健康产业为核心的协同创新网络平台"东方美谷"为实证案例,揭示了新兴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有四个:自发性、动态性、共生性和自增益性.研究将新兴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演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孕育期、初创期和发展期,在每一个演化过程中,新兴的产业发展主要依托于协同创新网络内部的政府、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的大力推动,协同创新网络外围的金融机构、用户、非营利组织等也对其发展演化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产学研合作的深化。针对目前政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立足我国政产学研合作实际,运用协同创新管理理论,建立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研协同创新工作机制,对于推动政产学研合作从封闭式的创新模式、狭隘的技术合作创新向开放式的创新模式、全面的协同合作创新迈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模式,知识产权是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升华,其归属问题决定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败.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与产学研合作相关的三种知识产权归属制度的比较分析,从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这一角度出发,提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归属制度的几点建议,以进一步推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竞争能力。因此,有关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对辽宁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现状的研究分析,进一步指出了辽宁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人才培养,利益分配和合作模式等等,本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生和高校专任教师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都有显著的作用,但高校教师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贡献高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学科技园能有效的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