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冯群英 《价值工程》2015,(12):197-199
本文对水泥稳定钢渣碎石不同水泥剂量、含水量、级配类型、碎石掺量的干缩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影响水泥稳定钢渣碎石抗裂性能的关键因素以及碎石掺配的合理范围,找出减少水泥稳定钢渣碎石基层产生干缩裂缝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姜新华  吕鑫明  朱宇 《价值工程》2013,(20):149-151
为了更好的模拟施工现场实际条件,采用振动法进行了水泥稳定砂砾配合比设计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振动击实法与重型击实法确定的混合料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以及振动法与静压法成型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表明振动法确定的水泥稳定砂砾最佳含水量与重型击实法确定最佳含水量的0.88倍,振动压实法确定的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平均为重型击实法的1.02倍,采用振动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砂砾在水泥剂量为3.0%-4.0%的强度就能达到静压法掺加5.0%-6.0%的水泥剂量时的强度。采用振动设计水泥稳定砂砾的配合比可以实现节省水泥用量、提高材料强度的目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吴正光  杨钊  肖鹏 《价值工程》2014,33(33):124-126
针对沥青路面结构中二灰碎石基层材料引起的反射裂缝问题,提出在二灰碎石中掺加聚丙烯纤维来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能。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弯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抗冲刷性能、抗冻性能及干缩系数性能的测试,分析聚丙烯纤维对二灰碎石的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对二灰碎石的强度、稳定性及抗裂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推荐二灰碎石中聚丙烯纤维的最佳掺量范围为0.10%~0.15%。  相似文献   

4.
刘文灵  王彪 《价值工程》2010,29(5):203-203
阐述了废旧轮胎胶粉改性沥青的作用机理,利用试验结果定性地分析了废旧轮胎胶粉的掺入对沥青性能的改善,论述了废旧轮胎橡胶粉改性沥青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刘福章 《价值工程》2013,32(5):93-94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过程中,级配、含水量、压实度、水泥剂量等不同程度存在着变异性,这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使用性能有很大影响,既削弱路面结构强度,又易使基层产生开裂。论文从级配、含水量、压实度、水泥剂量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防治变异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将废胶粉与SBR同时掺入沥青中进行沥青改性试验,改变废胶粉与SBR的掺加量,采用常规试验方法,研究了复掺废胶粉与SBR对沥青软化点、针入度及延度的影响规律,推荐适宜的掺量范围,为废橡胶粉/SBR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提供试验参考依据,以便更好地推广胶粉改性沥青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开发》2015,(14):140-141
文章研究了水泥剂量、养护龄期和含水量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不同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剂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其最佳掺量在5%左右,养护龄期虽然对抗压强度有影响,但是影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在各等级公路路面工程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已广泛应用,文中在施工过程中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对水泥剂量控制、含水量控制、碎石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可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混凝土作为一种抗压强度高但脆性大、抗拉强度低的材料,已经无法满足建设要求,因此在混凝土中掺入橡胶颗粒和钢纤维成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焦点之一。文章介绍的试验主要针对混凝土在结构中的受力形式,设置了2种力学性能测试——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和劈裂抗拉强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橡胶颗粒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脆性也有所下降;随着钢纤维掺入橡胶混凝土中,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抗裂能力也得以增强,拉压比也有上升趋势。所以,本试验得出结论:在混凝土中掺入用废旧轮胎制成的橡胶颗粒和钢纤维,不但能起到环保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改善混凝土的脆性,为钢纤维和橡胶颗粒作为一种混凝土掺料的运用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查永乐  吴子杨  程书凯  徐雄 《价值工程》2021,40(33):119-121
为了改善掺入再生粗骨料掺入后造成再生混凝土强度降低的问题,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随再生粗骨料掺入表现出降低的趋势,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90d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改善效果最佳,拉压比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逐渐增高,表明粉煤灰可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延性,其中,当粉煤灰的掺量为25%时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