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7,(30):59-61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构筑物时,不确定因素很多,在施工中极易发生事故,为降低和控制施工风险,有必要对下穿构筑物的施工风险进行评估。根据盾构隧道下穿东环高速公路概况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结合既有工程经验,采用工程经验评估法对盾构隧道下穿公路高架桥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开发》2019,(8):32-35
盾构隧道穿越铁路施工过程引起的地层沉降,可能给上方运营铁路带来安全风险,文章以武汉地铁小东门站-武昌火车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京广铁路为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京广铁路的沉降影响,结合当前盾构施工技术水平和铁路局关于铁路的保护要求,提出了盾构施工控制措施和铁路安全保护措施,京广铁路是我国的南北大动脉干线铁路,通行铁路多、安全要求高,不容有任何闪失,随着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建设的纵深发展,地下空间结构的开发与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城市隧道成为发展的关键。为了对盾构隧道施工中遇到的风险点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本文结合目前深圳妈湾跨海通道项目盾构隧道施实践,从勘察角度分析认为软硬不均地层、全断面硬岩、断裂带区域、穿越既有建构筑物、长距离、深覆土下穿海域水底、浅覆土掘进、超大直径盾构交汇施工等是盾构隧道施工的风险点,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基本措施和技术对策,并对如何做好盾构法施工隧道的岩土工程勘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石岩  黄博  丁海峰 《价值工程》2022,(26):118-120
地铁盾构隧道在下穿既有铁路时,对铁路结构变形控制要求十分严格。以盾构下穿宁芜铁路施工为例,研究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变形影响及控制技术。盾构穿越前,制定既有铁路多重加固保护措施,确保铁路结构变形处于安全稳定状态;盾构穿越中,采用智能监测系统进行全时段监测,根据现场实时监测数据与盾构掘进参数结合分析既有铁路结构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盾构穿越过程中控制注浆压力及土仓压力,对既有线采取线路便梁加固措施能有效控制铁路变形,且为类似下穿铁路工程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纯 《价值工程》2023,(6):82-84
新建地铁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线路的情况越来越多,特别在富水软弱地层,地下水位高、土层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在下穿过程中极易造成既有区间结构较大变形,影响既有运营线路安全。本文以天津地铁4号线盾构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9号线区间为例,通过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实施。此外,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盾构下穿既有线时的变形情况,并与施工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变形趋势基本一致,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赵侃 《价值工程》2012,31(23):114-116
新九燕山隧道是双线铁路长大隧道,是包西铁路控制性重点工程。由于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并且下穿段最近的垂直距离7.8米,新建隧道该段围岩属于IV级,新建隧道下穿风险高。本文主要对隧道下穿施工方案进行了分析,并采用ANSYS数值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同时加强施工过程的围岩监控和既有铁路隧道变形监控。实践证明,本施工方案对于降低隧道施工风险,确保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沙地铁二号线盾构隧道下穿京珠高速公路可能引起地层位移和路基沉降,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施工风险大。根据实际条件,文章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采取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提出了控制措施。实测显示隧道施工对于京珠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地铁建设的线路交叉是影响工程安全及正常运营的重要风险点,需要高度关注,尤其是软土地区,更是需要仔细的研究。文章通过分析近距施工的各项影响因素,阐释了软土地区盾构下穿对既有车站的影响性,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天津地区大直沽西路盾构下穿对既有车站的影响性,提出了软土地区盾构近距下穿的相关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沙地铁二号线盾构隧道下穿京珠高速公路可能引起地层位移和路基沉降,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施工风险大。根据实际条件,文章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采取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提出了控制措施。实测显示隧道施工对于京珠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某市1号线地铁隧道盾构施工下穿桥梁桩基为背景,分析隧道盾构下穿对桥梁桩基的力学行为影响性分析.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GTS NX进行动态模拟分析,通过进行隧道盾构下穿桥梁桩基的三位数值模拟,主要分析了盾构施工对桩基变形的影响.该模拟能够较为真实的反应隧道盾构下穿桩基的实际情况,并且能够获取参考性的数据,同时也能够为后期隧道盾构下穿施工的安全控制措施的选择及施工参数的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周亚东  陈江平 《价值工程》2014,(29):116-118
本文主要讲述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某隧道的实际应用,从野外的施工到室内的数据处理和资料成图解释。依据音频大地电磁法(AMT)的带地形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反演结果,把电阻率异常分为Ⅴ类、Ⅳ类、Ⅲ类及Ⅱ类,分别对应极破碎岩体(Ⅴ级围岩)、破碎岩体(Ⅳ级围岩)、较破碎岩体(Ⅲ级围岩)和完整岩体(Ⅱ级围岩)。结合围岩分级结果,查明了隧道洞深附近岩性、断层破碎带及岩溶位置,对岩体完整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2.
章怡 《价值工程》2021,40(12):96-97
新建隧道上跨既有铁路隧道易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常用分析手段为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等.本文结合新建福长岱岭隧道上跨既有福平岱岭隧道,采用有限元模拟交叉段施工.计算结果表明整治后既有福平岱岭隧道变形和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20,(6):188-189
为解决辅助导坑方案进入正洞时交叉段的施工难点,以成昆铁路峨米段邓家湾隧道横洞进入正洞交岔口的施工为例,介绍了软弱围岩下横洞进入正洞的施工方案,通过采取横洞加强环、导洞门架垂直挑顶施工的方法,在加强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等措施下,实现横洞到正洞的安全转换,预防了隧道塌方、初支变形,为今后在类似条件下软弱围岩地段进行横洞到正洞的转换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6,(12):232-234
基于在建隧道,对隧道施工中的爆破施工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介绍了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基本情况,对爆破方案中的爆破要点、钻爆设计、爆破振动监测、爆破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为隧道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土隧道施工横导洞进入正洞施工方法的选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海铭 《价值工程》2019,38(9):124-126
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计划通车时间比合同工期提前6个月,按照黄延高速通车节点安排,刘家塬隧道左、右线各新增施工横导洞一处,加快刘家塬隧道施工进度,确保黄延高速按时通车。本文根据现场水文地质情况分析,从安全方面考虑,选取合理的横导洞进入正洞施工方案。事实证明横导洞进入正洞施工方法由挑顶施工改为拐弯扩挖施工,既保证了刘家塬隧道施工进度,又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并为项目部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今后类似黄土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7,(24):124-125
从水文地质单元分区影响因素出发,确定各评价指标,搭建Geo3DGIS三维可视化水文地质分析平台,以Geoeye-1卫星影像、多光谱Landsat8 OLI/TRS影像为DOM数据,以区域地质信息及零散的数字信息化地质资料为素材,结合比例尺为1:5万的DEM数据、搭建Geo GIS三维地质动态信息数据库平台,统一坐标系统为Beijing54,3度带大地坐标系。结合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地下水出露特征,可将研究区分为两个大的岩溶水文地质单元。  相似文献   

17.
鹅步岭隧道是阳阳高速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文章对该隧道设计进行了介绍,并为类似隧道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胡智军 《价值工程》2014,(13):125-126
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安全问题,解决问题时地质条件要考虑到,技术措施也要考虑全面。  相似文献   

19.
岩溶突水是山区隧道和矿山巷道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某隧道建设工程为深埋岩溶隧道,隧道大部经过碳酸盐岩地区,局部发育软弱夹层,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施工难度较大.文章通过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并结合地质条件,建立一个以开挖面为隧道边界的纵断面地质模型,然后运用FLAC程序进行数值建模,模拟研究,得到一个岩溶突水形成、发展、发生的过程,初步揭示了该隧道岩溶突水的规律及特点,对类似地质条件的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