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扩大消费是我国近期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扩大消费任务的进行遇到了很多困难,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国家出台很多政策,居民的储蓄率仍然居高不下。本文从居民自身观念和行为的角度研究中国居民持续高储蓄率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高储蓄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蔡科  张璐 《云南金融》2011,(8X):69-69
扩大消费是我国近期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扩大消费任务的进行遇到了很多困难,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国家出台很多政策,居民的储蓄率仍然居高不下。本文从居民自身观念和行为的角度研究中国居民持续高储蓄率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高储蓄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计算我国国民储蓄率和部门储蓄率,发现我国国民储蓄率自2010年后就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居民储蓄率下降是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随后,本文测算了我国的最优储蓄率水平,得出结论,虽然我国的储蓄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较高水平,但总体上依然处于最优储蓄率的测算区间。最后,对储蓄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储蓄率的下降会显著降低投资率水平并增加金融风险,而且储蓄率的下降可能是一个长期且无法避免的问题。据此,本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世代交叠模型的养老保险制度与储蓄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目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高储蓄率的负面效应逐渐体现,如何让储蓄率达到适合经济发展的最优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介绍了世代交叠模型以及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并根据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修正的世代交叠模型。通过求解最优储蓄率,探讨了我国养老保险和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通过提高养老保险水平降低储蓄率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但国内有效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近年来始终不振,表现为居民消费率的不断下降以及储蓄率的不断上升,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现象已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影响和现状,找出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本文依据1992~2013年的数据,从多个维度对影响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来降低居民储蓄率。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的储蓄率究竟有多高?储蓄率是反映一国储蓄水平的主要指标。一般而论,储蓄依存于收入并与之同向变动,收入愈多,储蓄愈多,储蓄率也可能愈高。我国1978年以前的储蓄率很低,近年来随着人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储蓄率也很快上升。但究竟升到什么程度?有人说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世界高储蓄水平的国家之列,赶上甚至超过了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日本。依据是,世界银行出版的《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说,1983年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为31%,而同期日本的国民储蓄率为30%,并且从发展趋势看,中国的储蓄率因人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高的储蓄率。储蓄作为资本的重要来源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度储蓄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从资本黄金律出发结合过度储蓄理论和经济发展的动态效率理论对最优储蓄进行理论分析。结合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对最优储蓄率做出了测算,在预测基础上对经济增长与储蓄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最优储蓄率的判断标准,基于两种不同测算结果,本文提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优储蓄率区间。最后结合实证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丁海云 《时代金融》2014,(5X):10-11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高的储蓄率。储蓄作为资本的重要来源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度储蓄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从资本黄金律出发结合过度储蓄理论和经济发展的动态效率理论对最优储蓄进行理论分析。结合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对最优储蓄率做出了测算,在预测基础上对经济增长与储蓄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最优储蓄率的判断标准,基于两种不同测算结果,本文提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优储蓄率区间。最后结合实证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数字     
《理财》2014,(6):9-9
中国储蓄率世界第一50% 中国的高储蓄率世界闻名,最近一项“中国储蓄率世界第一”的数据再次引发关注。2013年9月,我国储蓄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人均储蓄超过3万元,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中国最近几年储蓄率在50%左右,位居世界第一。长期以来,舆论普遍认为高储蓄率源于中国百姓爱存钱的习惯。实际上,中国的高储蓄率,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和企业储蓄高导致的。吴敬琏表示,这也是中国消费经济一直不振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0.
赵刘杰  马众 《时代金融》2016,(6):139-14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民储蓄率和储蓄额也在不断增加,高储蓄支持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告诉发展,但储蓄率过高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研究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分析居民高储蓄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提出化解居民高储蓄率的对策,对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高储蓄率和较为严重的收入不平等状况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鲜有学者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在对储蓄率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基于中国1978-2010年数据的研究发现:基于基尼系数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对国民整体储蓄率和私人部门储蓄率都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公共部门的储蓄率具有反促进作用;理论意义上对储蓄率影响较大的因素如收入、利率、通货膨胀率等对我国的储蓄率几乎没有影响,本文深入地分析了该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储蓄率不断上升,储蓄不断增加,为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提供坚实后盾。储蓄率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以中国20世纪之后,即1990年~2007年的城镇居民的数据位样本,建立起城镇居民储蓄的模型,初步研究储蓄率的极大影响因素。运用相关的计量经济学理论进行统计并最终得到了各因素对城镇居民存款的影响程度,并对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中国储蓄率之谜”问题进行研究,探究中国储蓄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文中构建了一个生命周期模型,并利用面板VAR模型得出了影响中国家户储蓄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文中构建了一个生命周期模型,并利用面板VAR模型得出了影响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因素。研究认为,储蓄率具有一个滞后效应,即本期储蓄率很大程度上受上一期储蓄率影响。家庭中子女数与储蓄率具有正相关关系,而教育成本的增加则会对储蓄率产生一个负向影响。此外,工资增长率的增加会使储蓄率上升,而人均资本率的增加会使储蓄率下降。  相似文献   

14.
杨天宇  朱光 《金融研究》2020,485(11):21-39
资金流量表数据表明,劳动报酬上涨对2008年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据此提出了解释国民储蓄率演变趋势的劳动报酬假说,认为2008年以来的国民储蓄率持续下降是居民劳动报酬上涨推动的。具体来说,居民劳动报酬上涨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增强了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造成居民储蓄率下降;居民劳动报酬上涨导致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企业储蓄率下降;而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又导致政府增加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支出,政府可支配收入比重和政府储蓄倾向下降,进而使得政府储蓄率下降。基于2008—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上述假说。基于本文的理论假说和经验证据,我国国民储蓄率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为了对冲储蓄率下降带来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需要由投资驱动型转变为消费驱动型,当前稳增长政策的着力点需要由投资数量转变为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5.
杨天宇  朱光 《金融研究》2015,485(11):21-39
资金流量表数据表明,劳动报酬上涨对2008年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据此提出了解释国民储蓄率演变趋势的劳动报酬假说,认为2008年以来的国民储蓄率持续下降是居民劳动报酬上涨推动的。具体来说,居民劳动报酬上涨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增强了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造成居民储蓄率下降;居民劳动报酬上涨导致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企业储蓄率下降;而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又导致政府增加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支出,政府可支配收入比重和政府储蓄倾向下降,进而使得政府储蓄率下降。基于2008—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上述假说。基于本文的理论假说和经验证据,我国国民储蓄率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为了对冲储蓄率下降带来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需要由投资驱动型转变为消费驱动型,当前稳增长政策的着力点需要由投资数量转变为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储蓄率不断上升,储蓄不断增加,为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提供坚实后盾。储蓄率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以中国20世纪之后,即1990年2007年的城镇居民的数据位样本,建立起城镇居民储蓄的模型,初步研究储蓄率的极大影响因素。运用相关的计量经济学理论进行统计并最终得到了各因素对城镇居民存款的影响程度,并对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呈现一路走高的态势,水平之高、速度之快被称为"中国储蓄之谜"。探寻我国居民储蓄率高的原因,对于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人口结构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如何作用于居民储蓄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口结构作用于居民储蓄率的理论机制,接着采用广义系统GMM方法分别对全国样本、东中西分区域样本进行了参数估计分析,从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城镇化率等角度分别分析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作用效果,最后得出构建长效配套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金融支持老年服务化发展、协调区域不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储蓄率是个十分重要的变量,它的增长变化直接决定着一国国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目前,中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而国民经济总体的储蓄率近年来都处于较高水平,从国际经验来看,随着一国工业化的推进,储蓄率将逐步下降,因此储蓄率高居不下是不现实的。我国储蓄率常年位居高水平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运用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重点从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关系、各部门储蓄率对总储蓄率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储蓄的微观机理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储蓄国家之一,过高的储蓄直接影响到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高储蓄率产生的微观机理,以及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博弈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高储蓄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反事实实验方法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我们建立了一个标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以模拟中国的储蓄率变动,然后运用反事实实验分别检验了1992~2007年期间人口增长率、资本回报率、折旧率、政府支出在GDP中的份额、TFP增长率对储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TFP增长率的变化是解释中国储蓄率变动趋势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中国面临与美国一样高的资本初始存量和相同的TFP增长率,则中国在此期间与美国储蓄率的差异将会大大低于中美储蓄率的实际差异。所以,中美之间的储蓄率差异可能并不需要由中国的各种独特性因素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