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然而不同企业在创新类型的选择上并不是随意的。维持性创新是对现有主流市场上产品性能改进做出的贡献,而破坏性创新是立足于低端市场并对主流市场具有破坏性的创新行为。在比较分析了成熟企业与新企业在进行破坏性创新方面的不同特点后,认为成熟企业更适于维持性创新,而破坏性创新则是新企业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
基于公司内部风险投资的破坏性创新机理与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坏性创新是通过开辟新市场或低端市场而逐步侵入传统主流市场的一类创新,对企业现有能力造成重大破坏,从而使大型企业面临巨大挑战。分析了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及大型企业面临的困境,探讨了通过公司内部风险投资促进破坏性创新的机理和过程,最后对北电网络公司的破坏性创新过程进行了案例剖析。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中大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合作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源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2):108-111
产业集群是企业间进行创新的重要而有效的市场组织形式,而集群下的大小企业协同创新则是企业在集群中实现各种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大小企业协同创新主要表现为合作博弈创新,其主要满足大小企业参与者获取比不合作时更多的合作收益。对大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博弈形式进行了建构,提出了产业集群中大小企业合作创新的条件,较全面地分析了影响大小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博弈的几种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大小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的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4.
破坏性创新因资源投入少、竞争压力小等优势成为一种重要的创新模式,但其机会识别与开发这一关键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引入公司创业理论,以比亚迪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对案例进行剖析。结果发现:公司创业企业在创业警觉支撑下,通过扫描搜索、发散提炼和评估判断过程识别破坏性创新机会,并驱动企业通过资源拼凑整合内外部资源,进而迅速开发破坏性创新机会。此外,为入侵主流市场,企业需要在全过程保持警觉;资源拼凑随着破坏性创新的深入呈现由低阶向高阶、由内部资源向社会网络资源演化的趋势。结论在理论上丰富了破坏性创新相关研究,在实践上可为企业构建破坏性创新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企业不仅为美国经济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而且还是美国经济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大企业相比 ,小企业在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创新商品化速度等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美国政府给予小企业创新在法律、融资、信息咨询等多方面提供支持。从美国小企业创新经验中 ,可以得出一些发展我国小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破坏性创新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创新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该理论站在全新的视角系统阐述了企业如何通过破坏性创新以赢得长期竞争优势,受到了企业家和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从破坏性创新理论的概念提出、深化发展及应用拓展研究三个层面进行综述性探讨,总结破坏性创新理论研究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基于破坏性创新的中小企业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理论界认为跟随和模仿等维持性创新战略是中小企业的首选。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技术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专利保护制度的不断加强,给上述战略的实施带来巨大困难,出现反复模仿、持续落后的现象。破坏性创新的非竞争性和对产业竞争规则的破坏性特性,为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击败行业领头羊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根据破坏性创新的特征,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分析了中小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优势及劣势,探讨了中小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一般模式及路径。  相似文献   

8.
张军 《经济管理》2007,(18):69-74
破坏性创新是创造新市场的有效工具。本文分析了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剖析了破坏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差异。破坏性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突破性产品创新都是企业可以采用的破坏性创新途径,但它们最终创造的市场特征不同,关联企业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航空运输服务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未来我国航空运输领域航空公司新的竞争优势来源值得高度关注。文章在进行文献回顾基础上,分析我国航空运输市场的基本特征,指出未来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的趋势判断。分析结果表明,服务破坏性创新成为未来我国航空运输市场新的竞争优势来源,作为在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航空公司,应对服务破坏性创新,应当采取公司内部新事业、与服务破坏性创新航空公司合作联盟、实行对服务破坏性创新航空公司的收购等策略,及时审慎应对,才能够永葆市场竞争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黄启春 《经济师》2006,(6):108-108
为了借鉴国外小企业创新的经验,促进我国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文章简要地介绍了美国小企业创新的表现、特征及业绩。  相似文献   

11.
破坏性创新:概念、比较与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丹  郭政 《经济与管理》2009,23(5):16-20
破坏性创新理论是创新管理和企业战略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但它还未形成自己的研究范式,在概念界定、创新识别等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论.通过对破坏性创新与维持性创新、突破性创新的比较,可以从技术、产品、市场及竞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识别,即破坏性创新必须基于新的技术轨迹,具备初始阶段的低端性和边缘性,且具有"非竞争性".  相似文献   

12.
破坏性创新理论最新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创新是永恒的话题,而自破坏性创新概念出现以来,其已逐步成为国内外创新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首先探讨破坏性创新的概念界定。然后从3个角度阐述当前国内外理论界的最新研究:在技术变化过程中市场管理能力的作用;在位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时存在的障碍;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开展破坏性创新。最后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的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战略创新不仅是小企业战胜大企业、谋求生存和成长的重要方法,也是大企业进行再创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有效方法.在不确定性越来越大的外部环境中,战略创新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战略创新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进行战略创新和提高战略创新的成功率成为企业家和经理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本文试图用自组织理论来研究战略创新产生的机制和提高战略创新的成功率的过程条件,期望对企业家和经理人在实践中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科技型小企业的创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伟民 《经济师》2005,(1):167-168
文章分析了科技型小企业的创新特征,认为科技型小企业的创新类型以产品创新为主,创新来源主要是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孵化创新。  相似文献   

15.
破坏性创新是创新研究的新范式,其在现实商业中的出现常常能彻底改变一个行业的竞争态势。然而已有文献偏重于企业单向破坏性创新研究,缺少竞争环境下的创新互动研究。以交易费用为解释理论,将破坏性创新纳入动态竞争战略的"进攻—反应"当中,进一步研究在不同创新交易费用影响下,企业创新互动的战略选择和行为模式,为企业发动与应对破坏性创新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6.
现有破坏性创新分类主要聚焦于新产品或新服务在价值提供方式以及它们对现有市场侵蚀方式方面的差异,忽略了侵蚀的目标市场性质差异及其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而在创新实践中企业对于创新变革的认知判断往往影响其战略决策。因此,基于企业认知视角,将破坏性创新分为面向全新市场、面向竞争对手市场以及面向自我市场3种类型,并基于Govindarajan&Kopalle等的测量研究及相关理论分析,结合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实际访谈,设计了3种破坏性创新测量量表,最后,以中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包含面向全新市场、竞争对手市场和自我市场的破坏性创新的三因子测量模型是有效的,可为后续学者推进和细化破坏性创新的定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发达国家背景提出的破坏性创新已成为中国市场新的增长引擎,但破坏性创新是如何成功的,且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对于指导企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外1997-2017年46篇有关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分别从组织因素、管理因素、过程因素和环境因素4个层面对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梳理与述评,构建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对存在争议的结论进行尝试性解释,并在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为进一步探索中国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提供知识基础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8.
破坏性创新理论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克理斯藤森创立的破坏性创新理论进行了梳理,给出了破坏性创新的三组衡量标准,对阻碍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六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破坏性创新理论带给我国企业的启示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9.
低端市场破坏:关于山寨手机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破坏性创新是创新理论的一个流派,许多创新案例都可以由破坏性创新解释。我国山寨手机的迅速崛起,引起了手机产业的重新洗牌,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研究者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褒贬不一。本文仅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运用破坏性创新理论及案例研究方法,对山寨手机的市场与技术的破坏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山寨手机的出现,是对原有市场结构的一个破坏,整体产业被迫变革;技术的突破是破坏性创新发生的原因之一,山寨手机对市场的破坏源于手机芯片技术的破坏性创新:依附于某项核心技术的大规模、高回报的渐进性创新,会降低从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当山寨手机生产模式成为主流之后,普通厂商的创新能力将会下降;在Christensen的理论框架内,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具有不相容特征,而山寨手机手机的案例倾向于维持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何志昂 《当代经济》2007,(9):134-136
本文对克理斯藤森创立的破坏性创新理论进行了梳理,给出了破坏性创新的三组衡量标准,对阻碍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六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破坏性创新理论带给我国企业的启示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