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仪淑云 《魅力中国》2011,(18):87-87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角度为出发点,从两个方面分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即:教育和苔丝自身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个纯洁女人悲剧的根源——读《德伯家的苔丝》有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封建的社会道德对苔丝的束缚;自我意识缺乏造成苔丝对男人和爱情的过分依赖;双重道德标准造成了男女的极度不平等,直接导致了苔丝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3.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作品以当时英国小农经济破产的农村为背景,以纯洁美丽勤劳的农家女子苔丝短暂的人生悲剧为主线,提示了资产阶级道德与宗教的虚伪。资产阶级腐朽的伦理道德、伪善的宗教以及不公正的法律制度和自我道德意识束缚的合力,造成了苔丝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是横跨维多利亚时代和20世纪新时代的英国著名作家,西奥多·德莱塞是19至20世纪著名的美国现代小说家。两位作家在各自的名作《苔丝》和《珍妮姑娘》中都描写了来自社会底层的姑娘苔丝和珍妮的悲剧,表达了对她们的同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贫富不均和男女不平等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徐丹 《魅力中国》2009,(2):95-96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自然主义思想艺术最成熟的一部小说,是哈代赢得世界声誉的优秀作品。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中,哈代笔下的许多悲剧人物都显示出不同的艺术魅力。其中苔丝的悲剧命运也最为引人关注。其悲剧内涵最为深刻和丰富,其悲剧成因最为复杂。本文主要从复杂的社会背景、暴力和恶势力、男权主义思想、家庭背景、苔丝的性格等方面对其悲剧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个悲剧人物。悲剧的产生并不是孤立或偶然的,而是人同社会环境冲突的结果。苔丝的悲剧首先来自社会,也有她的个人因素,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避免的。  相似文献   

7.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大自然的女儿"苔丝;《飘》中倔强不驯的斯嘉丽;《安娜.卡列尼娜》中优雅动人的贵妇安娜。当我们翻阅《德伯家的苔丝》时,我们常会感慨苔丝的不幸与哀楚;当读过《飘》的时候,我们思考更多的往往是战争与人性;当绝望的安娜躺在冰冷的铁轨上时,有些人扼腕叹息,有些人却认为罪有应得。对三位女主人公的描写的艺术手法是:都从她们的外貌、身世和身为人母出发。  相似文献   

8.
乔治·爱略特的代表作《亚当·贝德》中的海蒂.苏洛和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有着相似的遭遇:被诱奸,生下私生子,孩子死去,受到世俗法律的审判和惩罚,最终死去。但相同之中又蕴涵着不同:品行性格不同;周围人物对其态度不同;对待感情的态度和造成悲剧的原因不同;获得最终救赎不同。  相似文献   

9.
至真至纯 至悲至惨—析《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苔丝的悲剧有各种复杂、多元和动态的因素,内因和外因、必然和偶然汇合起来,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力量,直至将人推向悲剧的深渊。苔丝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命运悲剧和生命悲剧,是哈代悲剧观和命运观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的是贫穷的农家女子苔丝的悲剧性命运。本文试图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与其性格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以及哈代的宿命论等方面进行剖析,通过对其悲剧命运的具体分析,使读者能够更理性、系统地赏读这部作品,从而加深作品所表达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谷彦君 《理论观察》2013,(1):112-113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杰出的代表作。该作品极具特殊的艺术魅力,丰富的内涵。作者在小说中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其作品极具艺术感染力,不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而且高度地统一了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本文将解读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及其对主题实现的作用。本文从小说中的场景描写入手,分析其中蕴涵的象征意义,如自然景色的象征意义:颜色的象征意义;泪珠的象征意义;动物的象征意义等等。目的在于证明象征手法对于反映苔丝坎坷命运以及映衬小说中人物心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莉蓉 《特区经济》2014,(4):212-213
医疗意外是在正常的诊疗护理工作中,非出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后果的情形。其因具有不可预见性和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无过错而与并发症及医疗事故相区别。若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活动中已根据当时的条件、情况,达到了当时的医疗水准,则我们应认定该不良后果是一种医疗意外,而非医疗事故。  相似文献   

13.
刘卉  李佳颖 《理论观察》2013,(1):110-111
本文从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理论出发,对张谷若和孙法理的《苔丝》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译者是如何做出语言选择的。  相似文献   

14.
《人生》人物悲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人生》中的高加林的悲剧是社会原因、性格原因相互影响、相互牵制,诸多矛盾错综交织导致的。高加林时喜时悲的命运沉浮,演绎了当时农村青年复杂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两套清代粮价资料的公开发行,国内外掀起了新一轮的粮价研究热潮。本文以清代官方奏报的粮价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乾隆朝长江流域的粮价分析,探究了乾隆朝长江流域粮价波动的原因及粮食市场的整合情况。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下游在明清时期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区",是当时中国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当时中国商品粮流通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前人的粮价研究地域范围主要是就单个府  相似文献   

16.
中俄经济改革有着不同的起始点,中国始于经济改革,而俄罗斯则从政治改革着手,这是基于中俄当时解决问题的"紧迫性次序"而作出的"相机抉择".本文同时剖析了中俄改革的渐进和激进方式的差异、改革成本的大小及改革效果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G股定价计算公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昌宏 《产权导刊》2005,(11):58-59
中国股市自创立之处,由于当时职能部门的思想认识,社会经济背景等原因,确立了社会公众股上市流通,而国有股及社会法人股暂不上市的游戏规则.多年来,各方大致遵守此规则.  相似文献   

18.
许培培 《黑河学刊》2010,(12):33-35,38
《华女阿五》是第一部由美国的土生华裔女性完成的半自传体小说。1970年代美国华裔文学的概念及研究诞生之后,《华女阿五》遭到了美国的华人评论家们的批评,但其曾在1950年出版之后得到了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当时《华女阿五》及其作者黄玉雪之所以能够得到以美国政府为代表的主流社会的认可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华女阿五》呈现的华人形象符合当时美国主流社会的公众对华人的看法;其二,黄玉雪作为华裔女性的成功故事满足了美国政府的政治外交需要。《华女阿五》顺应了当时美国主流社会中的时代潮流,反映了当时美国的华人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和生存需要。  相似文献   

19.
北方 《走向世界》2014,(40):62-65
多年前读过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多年后,才知道这篇名著的译者是张谷若,一位从烟台芝罘岛走出来的翻译大家。 张谷若,原名张恩裕,一生从事教授英国语言文学和翻译工作,以治学严谨、人品正直为人尊称。 灵秀、幽静的芝罘岛,状若灵芝。1903年9月张谷若出生于岛上的之罘村(现大疃村)。  相似文献   

20.
孙占鳌 《发展》2015,(2):62-64,69
酒泉古代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三次人口发展高峰。第一次是西汉中后期,第二次是唐代前期,第三次是清代中期。本文以历史文献为依据,论证了酒泉人口三次发展高峰的形成及主要原因。一、西汉中后期酒泉人口发展的第一次高峰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攻占河西走廊,酒泉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范围。西汉统辖酒泉以后,当时境内居住的汉人、羌人、戎人、乌孙余部、月氏余部及零散匈奴残部,数量非常少,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