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娄凤娟 《新西部(上)》2010,(5):132-132,138
本文分析了在新时期信息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新闻传播受众的地位和角色,受众是主动地掌控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受众与新闻工作者一样容易获得新闻信息的第一手材料;受众与大众传媒一样拥有随时发布新闻报道和生产新闻产品的能力.同时,受众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如在信息来源多、信息量大的面前,受众在选择上又需要获得帮助等等.因此,新时期的新闻媒介必须增强自己的特色,进一步提高新闻传播对特定受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传媒事业的蓬勃发展无形之中传达着社会的主导文化,塑造并维护着公共价值观。本文旨在探寻大众传媒对黑龙江受众价值观形成的潜在影响及其具体特征,力求为黑龙江地区的大众传媒实践提供合理的参考数据,进而促进其舆论引导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余玉 《理论观察》2007,(4):137-138
当前,我国党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媒的激烈竞争中,党报要想改变这种跌势,就得顺应市场适时改变策略,大力开发农村受众资源是为上策。为此应从宏观层面入手,更新传播理念,从观念上打破传统的办报模式;要更新报纸的内容和形式,加大发行力度;加强操作层面上一些具体性工作,从细节上赢得农村受众。  相似文献   

4.
王丹  辛晓光 《理论观察》2006,(3):191-191
新闻是大众传媒的灵魂和旗帜,而在新闻报道中大量的、最常见的、与受众关系密切的是会议新闻。如何提高会议报道质量,是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荧屏十分重要而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的电视新闻在提高会议报道质量上下了一定的功夫,在报道深度和质量上有一定改进。但总体来说,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三人效应理论作为传播效果研究的新内容,在西方传播学界产生较大影响.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受众普遍认为大众传媒对其他人的影响要比对自己的要大,自身并不容易受到媒介的影响,一定那个程度上大众传播效果并不对"直接受众"产生影响,而是通过第三者对"直接"受众产生影响.但对于第三人效应的产生,目前最合理的解释仍旧来自于心理学层面的分析,本文从心理学的分析角度出发,探究第三人效应产生的心理学因素,以期为第三人效应上研究提出新的思路与角度.  相似文献   

6.
美国媒体是政府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在经济上是独立的,是不隶属于政府的;在政治上,它是认同美国现存的政治制度的,是支持政府的.在日常生活中,大众传媒通过影响政府决策、监督政府和影响总统等方式发挥着它的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静茹 《中国经贸》2010,(24):23-23
随着大众电子媒介进入寻常百姓家,大众报刊所处的地位越发的被分割。怎样才能在大众传媒竞争激烈的当代,继续发挥大众报刊的优势所在,是报纸媒介首先要将面对的问题。耳目一新的报纸版面无疑是首先吸引受众眼球的元素。报纸面对的是先要从形式上抓住受众的感官点,继而吸引读者往下读。  相似文献   

8.
报纸新闻时评的复兴和"受众本位"理念的确立,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新闻传播业的两大显著特点。随着"受众本位"思想在我国的确立,以受众为中心研究我国报纸新闻时评的现状和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本文即以受众观念的嬗变过程为切入点,结合新时期我国大众传媒环境和受众需求特征,分析"受众本位"语境下我国报纸新闻时评的现状在和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陈婷婷 《理论观察》2014,(10):120-121
当下,新闻媒体改制基本接近尾声,大众传媒多已被推向市场,参与竞争。虽然在面对生存发展的问题上,大众传媒需要谋求经济效益。但在发展中的中国,大众传媒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大众传媒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承担着舆论引导和监督、道德守望等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当前广播口语化产生误区的根源-口语至上.认为广播作为大众传媒体,需要"人际化",但不应违背其传播规律,违背受众的文化期待,对日常口语神化,相反应该遵照大众传播理念,结合受众自有民族性、延续性、增长性、积淀性的文化期待,全面提升广播的语言功力,提高广播传播质量、赢得受众.  相似文献   

11.
吴珍 《黑河学刊》2009,(2):53-55
大众文化在消费型社会里,具备了商品性和世俗性。而受众在进行大众文化消费的过程中,滋生了大众文化日渐沦丧的现象。看似繁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局面,却逃避了美学固有的批判性和超越性,阻碍了艺术创造之途,为艺术走向世俗化找寻借口。同时现代媒体的广泛传播,受众在消费大众文化心理驱使下,事实真实程度被大众传媒的宣传所遮蔽,受众在大众传媒的狂潮的覆盖下,迷醉在娱乐至死扭曲的审美观之中,而失去了对美的感悟力。迷恋着大众文化消费带来的感官快适和满足,在过程中彻底阻断了审美活动带来的深层次、美妙的审美体悟。  相似文献   

12.
在危机状况下,大众传媒能够指引公众舆论的方向,作为政府机关和人民群众沟通的媒介大众传媒舆论影响着社会舆论的氛围。本文通过深入解读政府机关危机公关中对于大众传媒舆论导向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以增进政府机关和群众的相互理解,减少危机舆论的肆意膨胀。  相似文献   

13.
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生活在社会的人的思想、个性也在发生着急剧改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电视媒体也在逐步以受众为中心,进行自身全方位的转型心理上更满足娱乐需求;文化上转向俗文化;对象上进行专门化传播;技术上与其它媒体进行整合互动传播。上述电视媒体的转型在超级女声节目中最能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4.
信息爆炸时代,专家在大众传媒的推动下,常借助大众传播平台发表言论,在大部分传播事件中发挥着意见领袖的作用.但传媒在对专家的言论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也凸现出了一些问题.专家与传媒只有在形成正确的传者意识和受众意识的前提下相互合作,才能保证专家在传播过程中发挥良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营销新思路     
《上海经济》2010,(3):75-75
就在不久以前,企业如果需要把讯息传递给较广的受众人群,基本上还只有一个选择:使用单向传播的大众传媒,对大范围的潜在客户进行地毯式的轰炸宣传。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与农村社会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乡互动的频繁和现代传媒技术在农村社会的发展,城市现代文化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涌入农村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传媒不仅本身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被农民群体所接受,成为农村文化变迁的内容之一,而且充当了推动农村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联邦印刷与大众传媒局局长米哈伊尔·谢斯拉温斯基2006年3月1日在关于出版、印刷及大众传媒业2005年总结及发展前景的会议上发言时说,2005年在俄罗斯大众传媒上发布的广告超过50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  相似文献   

18.
王伟 《理论观察》2012,(2):95-96
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日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了使大众传媒更好的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对大众传媒做基本概括,总结大众传媒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并对大众传媒的消极性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必将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量的劳动力输出,导致农村隔代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隔代教育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教育及成长,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文章主要以代际交换理论对农村隔代教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其原因的深入分析,进而以代际交换理论对农村隔代教育从具体的生活照料、经济支持以及精神慰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农民的政治参与对农村的政治发展意义重大。不断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首先党和政府要在政策的制定上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机制,不断拓宽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使农民利益的表达制度化、有序化;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政治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农民的参政议政水平;鼓励和正确引导农民利用大众传媒合理、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表达他们的愿望和要求;要尽快提高我国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