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于1980年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此时法律规定工薪所得费用减除为每人每月扣除800元,考虑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税法的体制不断完善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多种因素,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分别于2005年12月,颁发了将工薪所得费用减除调整为每人每月扣除1600元,于2007年12月29日在人大表决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同时,决定从2008年3月1日起个税工薪所得费用减除由每人1600元/月调整至每人2000元/月,并规定各地一律按标准统一执行.  相似文献   

2.
前沿政策     
《天津经济》2011,(9):78-79
新个税法施行约6000万人将不再缴税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9月1日起正式施行。修改后的个税法将现行的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即坊间所称的“起征点”从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这意味着月工资、薪金所得在3500元以下的群体将不涉及个税。  相似文献   

3.
企业关切     
《天津经济》2011,(9):78-80
前沿政策■新个税法施行约6000万人将不再缴税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9月1日起正式施行。修改后的个税法将现行的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即坊间所称的"起征点"从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这意味着月工资、薪金所得在3500元以下的群体将不涉及个税。  相似文献   

4.
吴悦 《天津经济》2006,(2):70-70
税法规定,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准予扣除项目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与取得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所有必要和正常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一些企业在汇算清缴时经常把握不好某些项目的税前扣税限额,从而导致这些费用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企业要为此承担一笔不小的税金。目前许多企业超出扣除标准的主要是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招待费、借款利息等项目。  相似文献   

5.
于兵 《天津经济》2005,(11):73-73
今年7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提高个税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的建议。在这一调整建议公开以后,新闻媒体纷纷就此做了报道并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包括财经类报刊在内的出版物及经济类网站普遍将“费用扣除标准”称为“起征点”,诸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拟提高到1500元”,“个税起征点不宜一刀切”,等等。央视所做专题节目聘请的两位财经学者在谈到此问题时,也将“费用扣除标准”称为“起征点”。  相似文献   

6.
张慧 《华东经济管理》2004,18(5):199-200
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个人所得税在具体运行中逐步暴露出不少矛盾和问题,修改与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已势在必行。本文从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费用扣除、计税单位等方面对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渊源 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为每月800元。减除费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居民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所以减除费用标准应当根据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等因素的变化而调整。因此,2005年10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修改了个人所得税法,  相似文献   

8.
结构性减税     
所谓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主要是从优化税制结构、服务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着手,其落脚点是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解读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表示,今年要进一步落实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由于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是从2011年9月执  相似文献   

9.
数字     
个税起征点拟统一提至1500元:8月23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尽管审议结果尚未公布,但草案的具体内容已经逐渐清晰,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副司长丛明透露,《修正案》将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纳税额的每月减除费用标准由原来的800元上调到1500元,并且规定各地应统一执行该标准,不允许擅自浮动。中石油上半年净赚616亿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和广东省2006-2010年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进行了具体测算,并以此为依据,建议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随着人均收入和支出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同时允许各地区在一定的幅度内调整费用扣除标准。  相似文献   

11.
胡芳  洪紫剑 《特区经济》2012,(9):118-1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所得税与人们的关系日益密切,个税费用扣除体制的科学性逐渐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本文对近几年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深入剖析当前我国个税费用扣除制度存在的弊端,并结合纳税人需求提出完善个税费用扣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具有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激发企业研发活力,推动自主创新的作用。本文基于对广东高新技术企业的统计分析和调研,深入了解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国有 《中国经贸》2014,(14):238-238
本文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的相关事项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希望可以为促进我国研究开发费用管理的合理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一轮的财税改革工作的展开,个人所得税税前费用扣除问题受到了各界的普遍关注,这不仅仅因为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设计直接决定着税负的高低,影响着百姓的钱袋子,关系到国民财富的分配,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也影响着纳税人对税收制度的评价与遵从度.本文就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鞠时珍 《科技和产业》2022,22(10):156-159
以2010—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探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这一税收优惠显著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对小规模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作用强于大规模企业,对国有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作用强于非国有企业,对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效率的激励作用强于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建议针对企业规模、所有权性质和企业技术密集程度执行差异化的加计扣除政策。  相似文献   

16.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将于下月起实施。作为新《个人所得税法》的配套行政法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也将作相应修改。这次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将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1600元提高到每月2000元。考虑到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承包人、承租人,与工薪阶层一样,需要承担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消费压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字     
《走向世界》2011,(21):15-15
3500元 3500Yuan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近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法律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至45%,修改后的个税法将于9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8.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创新效率为测度对象,选取南京市高新区纳入统计的科技型企业为样本,探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正向激励效应;分企业生命周期来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初创期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激励效应,而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激励效应并不显著;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基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水平、企业所处生命周期、改善研发经费支出结构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已有两年,但修订后的个人所待税法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税制不完善、起征点的扣除不符合公平税负的原则以及个人申报难以落实的问题。因此,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使其更加规范化、更符合国际惯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本国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视。通过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有力的推动了企业创新,促进经济的升级发展。企业按照规定合理享受此项政策,不仅减轻了税务负担,而且引导企业加大了对科研开发的重视和投入,对开拓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企业应按照政策的相关规定合理合法享受政策优惠。企业在实际履行过程中,由于重视度不够、内控建设不完善、费用归集不合理等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以及一些不合理的操作。不仅加大了企业的税务风险,也给企业充分享受政策优惠带来不利影响。文章从企业的角度,首先简要阐述了现有相关的政策规定,然后针对目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处理的现状及不足,提出了强化内控管理、优化组织结构,建立科学的处理流程、加强会计核算等一系列改进措施。从而提高申报数据质量,优化企业管理,同时,帮助企业减少税务风险,最大限度的发挥政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