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步性和协调性,必将有较大突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可以预见,未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步眭和协调性,必将有较大突破。让全体民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幸福的中国梦想。  相似文献   

2.
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八五"时期以来,天津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状况如何?主要促进因素有哪些?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和保持同步增长?围绕这些问题,本文对此作了一些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运用VAR模型方法,研究了1986—2012年浙江省居民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的主要结论为浙江省收入不平等有比较明显的"双M"型阶段性波动变化特征,收入不平等主要来自于城乡内部的收入不平等而非城乡间的收入不平等。整体而言,浙江省居民收入不平等曲线大致处于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左侧上升向右侧下降的过渡阶段。浙江省居民收入不平等、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从短期看,经济增长具有加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影响,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同时收入不平等还通过抑制消费间接制约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实现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的提高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提高"两个提高",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意味  相似文献   

5.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努力实观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目标,宁波也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居民收入增幅不低于GDP增速。本文拟通过对我市居民收入增长现状、与经济发展对比分析、以及收入增长相对滞后的原因与影响剖析,提出促进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市“十二五”时期“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发展目标提供相关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佳宁 《改革》2012,(11):1
作为生产者行为的"收入"和属于政府行为的"收入分配",一直被列入自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政策层面和学术界的"问题单"。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些提法已权威性释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入中国政治议题,且成为政策议程的重要选项。收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内蒙古城镇居民收入也获得了较快增长;然而,与经济增长相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明显滞后.为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经济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辛俚 《魅力中国》2010,(35):83-83
经济增长是解决居民收入差距的首要条件,要确保劳动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区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两个收入)得到较大提高,人民生活得到了相应改善。但相对于经济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仍然增长较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地区差距在不断扩大。如何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两个同步",对于实现"十二五"确定的实现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区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现状(一)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10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98元,居全国第10位,比2005年增加8561.21元,年均增长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日益暴露并尖锐起来。经济增长是否造成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同时收入分配的不断扩大是否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这些问题己经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文章将综合国内外学者有关收入分配的理论,对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关系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已成为当今社会引人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说,居民收入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经济增长的高速发展,才可带来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因此,要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也必须研究经济增长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内蒙古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一直在全国各省市间居于后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内蒙古经济力争快于全国平均速度增长,实现“走进前列”的  相似文献   

12.
陈自芳 《浙江经济》2012,(23):27-28
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指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从长期趋势看,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我们一些领域长期存在的不合理低价状态将逐步改变,这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必然结果,高物价将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常态。对此,政府与社会各界应有清醒的认识,而此问题的主要解决之道是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让居民收入增长和国民经济增长同步,让劳动者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以高收入来稀释高物价。  相似文献   

14.
陈诗达  王萍 《浙江经济》2012,(23):29-3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我国首次提出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同步的具体量化指标,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两个翻一番"集中体现了我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传递了一个明确的政策导向,即未来中国将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更加注重提高居民的收入和改善百姓  相似文献   

15.
图说经纬     
《广西经济》2010,(2):58-59
居民消费水平低已掣肘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资,是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增加居民消费的有效路径。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扩内需、调结构、促消费,解决投资与消费的失衡。这意味着增加居民消费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6.
进入买方市场后,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利用经济杠杆,采取配套政策,希望能同时拉动国内消费、投资与对外出口,但效果却各不相同。 国内消费市场自1997年以来低迷徘徊,至今无多大起色。究其原因:一是居民收入长期以来增长缓慢,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明显低于经济增长,收入相对不足造成了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加之不同阶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速度较快,使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在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却在日益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人们收入差距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用经济增长或发展来解释收入差距扩大,特别是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过程中的收入差距问题。本文结合中国具体实践,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尝试性的实证研究,以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一、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够协调,经济与收入共同增长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内部和农牧民内部收入、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三是城乡居民收入虽有较大幅度上升,但是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19.
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仅是提高人民福祉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收入翻番"成为最近老百姓最热议的词汇之一。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将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明确写入党代会报告,表明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高度重视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研究表明,在收入翻番中,最关键的是蓝领劳动者收入将明显加快。从全国各地统计局刚公布的数据看,今年1-3季度,我国除港澳台以  相似文献   

20.
该文拟运用统计研究的方法,揭示出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变动的特征和原因。以1997、2008年为分界线,湖北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趋势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阶段、居民收入增长慢于经济增长阶段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显著提高阶段。通过从现有分配制度、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内需结构四个角度以及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方面的分析,认为湖北省居民收入增长慢于经济增长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导致,既有国家层面的共性原因,又有省级层面的特殊原因。应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优化需求结构、等方面入手,采取措施提高居民收入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