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拥有恒久的艺术魅力,然而与此同时也给其翻译带来极大考验。本文运用诗歌翻译中的"三美"理论(意美,音美,形美)对家喻户晓的中国古诗《寻隐者不遇》的九种英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只要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多加考量、挖掘和探讨,是能够保持古典诗歌各个方位美感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红楼梦》中《红豆词》的两个英译本进行了鉴赏评析。对比分析了翻译家杨宪益夫妇和汉学家霍克斯的英译本(以下简称杨译和霍译),解析了两个译本的异同与特点。《红豆词》的英译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留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乃译诗之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的代表作《当你老了》以朴实的语言,抑扬的韵律,唯美的意境征服了读者的心。《当你老了》这首诗,具有语言的朴素之美、和谐的韵律之美、伤感的意境之美,由此可见其诗歌的艺术魅力。在诗歌的创作中,唯有将真善美与真性情进行充分的表达和渲染其所具备的艺术之美才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东西方两部魔幻小说《西游记》和《哈利波特》文中出现的宗教文化背景对比分析,从神的起源、生活角度与解救方式三种角度研究中国儒教、道教和佛教三教合一和西方视基督教为唯一的文化背景;西方救赎、中国成德的行为模式形成,分析中西方人们思想观念的形成,探讨中西方宗教对文学作品和思维模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小雨  小卷 《中国西部》2011,(16):110-111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在中国的历史上源远流长。早期的《诗经》、《楚辞》到汉代的大赋、乐府诗,从唐诗、宋词、元曲到今天的新诗,诗歌的形式不断变化,内容不断丰富,那精妙的语言、优美的韵律、丰富的想象,始终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诗歌,为乏味的生活点上了智慧的明灯,为精彩的生活填上了温暖的亮色;给我们的精神注入了思想的能量,给我们的世界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6.
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它在借鉴西方十四行体诗形式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变体形式。文章在比较十四行诗正体与变体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对《十四行集》的形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长诗《荒原》是英国著名作家艾略特的代表作。在欧美现代文学史和诗歌艺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从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角度上看,它的艺术价值以及在这其中所蕴涵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抽象的象征主义美、突出的现实主义美、独具特色的意境美和结构与神话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诗经·魏风·伐檀》是古代一首著名的诗歌。作者认为千百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对该诗旨意的阐发,均作过深入透彻的研究,也曾得出过似乎不容易移的结论,然而本人认为,《伐檀》的旨意不是“刺”而是“美”即对当时从事“显业”的轮人的羡慕。  相似文献   

9.
┌───────────┬────────────┬────────────────────────┐│书目 │作者 │提要 │├───────────┼────────────┼────────────────────────┤│《经济学》(上、下) │〔美〕斯蒂格利茨 │西方经济学史上第四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科书 │├───────────┼────────────┼────────────────────────┤│《{敖观经济学》 │仁美〕罗伯特·S·平狄克 │及时反映了最新研究成果的中级微观经济…  相似文献   

10.
张莉  娄云 《魅力中国》2011,(17):237-237
诗歌中有各式各样的韵律形式,通过这样的韵律使诗歌更富有文学美,富有音乐感的艺术美,从而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使诗歌具有不朽的价值。这首《潮水在涨起,潮水在退去》就是运用了多种韵律形式,来表述它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1.
王飞跃 《开放导报》2007,(2):I0010-I0011
翻开2006年12月号《星星》诗刊的增刊,在封三的位置有一位诗人的大幅照片,并配有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柯蓝、内航、朱先树、阿翔等的评语,那就是《星星》诗刊隆重推出的2006“年度诗人”王飞跃。2006年王飞跃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创作完成的《国粹精点》在第二届文博会上展出后引起诗界关注,《星星》诗刊在9月号、10月号连续两期推出该作品,《诗刊》也早在8月号发表了其中诗作,诗坛泰斗柯蓝称:“《国粹精点》拓展了中国新诗的写作领域,是一部振兴中国诗歌的作品。”该杂志还特设了“年度诗歌视点”栏目,发表了王飞跃的《国粹精点》选辑,其编后语写道:“我们在庞大的诗歌队伍里发现了诗人王飞跃,发现了王飞跃的《国粹精点》,从而更发现了中国诗歌一种新的动向。可以说: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最大的贡献是展出了《国粹精点》。这是诗歌的荣幸,这是深圳的荣幸。王飞跃的这种诗歌新文本已经为我们阐明了诗之所为而不曾为,诗之敢为而未能为。”如此之高的评价确实令人震撼,从而更说明中国新诗90年来终于出现了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何占豪先生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享誉中外。他始终把"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作为座右铭进行创作。他创作的作品在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其中在古筝方面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曲目。《临安遗恨》是一首突破了古筝传统模式的作品,乐曲用古筝和钢琴共同演奏,赋予了作品传统美与现代美、东方美与西方美兼收的特质,为古筝的发展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安方方 《魅力中国》2010,(34):132-132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与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喜女神”可以说是中两人体艺术的典型代表,前者作于文艺复兴时期,是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后者则是黄河流域的生殖女神。同样是人体艺术,西方追求理性和真善美的统一,中国则追求善与美的统一,这反映出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西方(以美国为代表)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不同造就了中西餐饮文化的差别。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为窗口,阐了了中西餐饮文化的差异。展示丰富的中国文化。中国餐饮文化体现精、美、情、新四大特征。西方餐饮文化表现在生、冷和方式简学。中西餐饮文化在保留各自特点的同时也相互包容。从中窥见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5.
诗集《流云》在其微小的诗歌文体之内包蕴的是阔大的世界生活,有如夜观星火,渺渺小小之光遍布天宇,令观者收览众宇之物象。缘于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深刻印象,作者体现在诗里的物、意充满着古典的艺术气息。同时因其美学家的独特目光,对世界渺小物无限之美的挖掘,在《流云》小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王飞跃 《改革与战略》2006,(10):110-110,I0006
在深圳这座改革创新的前沿城市,不仅科技创新、经济创新,其文化的创新也呈现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比如青年诗人王飞跃的《国粹精点》,采用古诗与新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的确令人耳目一新,给已经处于文学边缘的诗歌,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著名诗人柯蓝认为:“《国粹精点》拓展了中国新诗的写作领域,是一部振兴中国诗歌的作品。” 难能可贵的是《国粹精点》还原了诗歌的本质,让读者重新看到了作为一个诗人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民族忧患意识。诗人很机智的把纷纭变幻的现代生活与千古不衰的古代诗歌结合在一起,既赋予了古诗新的内涵,又加深了新诗的厚度,更向读者显现了词语隐秘组合所带来的魔力,读来令人深深震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徐媛媛 《魅力中国》2014,(20):86-87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09-1892)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诗人。其131首的组诗《悼念》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哀歌之一,因而继华兹华斯之后荣获桂冠诗人的称号。创作于1851年的《鹰》是一首怀念亡友哈拉姆的抒情诗。此诗因其动静结合的音韵美、贴切的诗歌表现手法、丰富的意象成为经典之作。本文以诗歌独特的意象创造、和谐的音乐美作为切入点,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是中国古老而重要的审美范畴,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这种审美倾向就已经显露出来,所以在《诗经》中有些篇章歌咏了“以大为美”,而且这样的审美范式在先秦其他的典籍中也有所体现。究其原因还是古人对于生命的崇拜,对于自然的崇拜,物化为对人“大”的崇拜。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方群主编的《简明管理学》一书,以介绍西方管理学理论为主,努力发掘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紧密结合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阐述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最新进展,以及西方有代表性的管理学流派;从计划、领导、控制、决策、风险管理和系统工程等方面阐述了管理的主要职能和现代管理方法;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介绍了美、日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特点,并颇有见地对未来管理趋势作了预测和展望。本书既简明通俗,又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研究》是吸收了西方美学理论来研究中国古典名著的典型案例,尤其是吸收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更是使研究显得有深度。本文则从王国维的研究方法--平行研究出发,研究其在比较文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