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于在会计准则中所给的不同的计量属性,本文主要针对比较重要的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两种计量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以确定其实质,从而分析在当前背景下的适用性。公允价值计量在财务会计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为未来决策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但是它只是估计数字,若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和收益中以估计数字进行确认,容易歪曲财务报表的数字。所以,历史成本信息由财务报表提供较好,而公允价值信息由报表附注、其他财务报告提供较好。  相似文献   

2.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是两种非常重要的会计计量属性。许多研究认为,公允价值必将取代历史成本。本文根据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了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对立性和统一性,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共同促进了会计目标的实现,二者缺一不可,但在不同的环境下,两种计量属性的使用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3.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是两种非常重要的会计计量属性。许多研究认为,公允价值必将取代历史成本。本文根据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了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对立性和统一性,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共同促进了会计目标的实现,二者缺一不可,但在不同的环境下,两种计量属性的使用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4.
5.
对在金融资产计量中出现的摊余成本的性质与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一概念与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摊余成本仅仅产生于投资主体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这类金融资产,即产生于对其他主体发行的债券所进行的投资。摊余成本虽然是财务报表一个计量属性,但它不能用于初始确认,而只是用于弥补历史成本计量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摊余成本是用公允价值计量持有至到期债券的替代属性。  相似文献   

6.
公允价值定义的演进及其与历史成本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公允价值定义的演变进行了剖析,认为传统公允价值定义在计量时态方面的模糊性,其与历史成本并不具备直接的对应与可比关系,公允价值是买入价格抑或脱手价格也缺乏清晰界定。美国FAS157对公允价值定义的重新思考,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憾,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更为可比的基础,应为各自与市场价格的联系,即“当前假想交易中的价格估计”与“过去已发生交易中的实际价格”。  相似文献   

7.
马天玉 《活力》2011,(6):169-169
首先我们来分析公允价值的定义要点:1.公平交易。公允价值的最大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市场的确认。正是由于公允价值是理性双方自愿达成的交易价格.所以其确定并不在于业务是否真正发生.而在于交易双方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对市场中某项资产真实价值进行合理估计并达成一致形成一个公允价格。  相似文献   

8.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比较与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婧 《财会通讯》2011,(6):22-24
2006年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正式颁布并于2007年执行。相比于旧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有较为明显的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对过去一直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作为计量模式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但在经历了2008年全面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重新被人们审视。本文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进行比较以及博弈分析,提出我国会计计量模式改进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2006年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正式颁布并于2007年执行。相比于旧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有较为明显的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对过去一直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作为计量模式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但在经历了2008年全面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重新被人们审视。本文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进行比较以及博弈分析,提出我国会计计量模式改进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计价模式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各有优点和问题,从其发展趋势看,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会长期存在,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主的前提下,将是多种计量属性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并存.  相似文献   

11.
公允价值的引入是我国2006年会计准则改革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对财务会计模式的改进和改革将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拟讨论基于历史成本缺陷而兴起的公允价值,分析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现状,就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益的思考,并提出了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财务报告中运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公允价值与会计计量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成本原则是会计计量的原则,它要求登记入账的各种资产必须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即按取得该项资产时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总量计量,即使物价发生变动也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历史成本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计量原则,但是,在新发布的会计具体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这一新的计量模式。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原则中是什么关系,是否需要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具体会计计量属性,本文对此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我国会计准则中应用公允价值的演进过程,研究认为,我国引入公允价值主要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公允价值应该是一项独立的计量属性,并且采用收益法是第三估计层次中较为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朱青  常凯 《价值工程》2008,27(4):65-67
伴随着会计环境的日新月异,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演变。与会计目标相适应,会计计量一直在不断改进,计量属性由单一的历史成本发展到引入公允价值的混合计量模式,并且从会计目标的演变。探讨了会计计量属性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公允价值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力 《价值工程》2011,30(2):139-141
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重新启用,标志着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表明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本文结合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现状,指出在对公允价值实际运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进一步的完善公允价值提出了几点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采购价值与缺货成本都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从缺货成本的产生原因及采购管理目标两个角度的分析并结合案例,可以得出结论,有效的采购管理能帮助企业合理控制缺货成本,而缺货成本的控制为企业带来的利益反过来也体现了采购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李霞 《价值工程》2005,24(11):24-26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被广泛接受《,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IAS39)中对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必将引发银行业的重大变革。如何应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减少金融风险和信息成本,对于每一个银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劣及其对传统会计计量将产生何种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has led to a vigorous debate about the pros and cons of fair-value accounting (FVA). This debate presents a major challenge for FVA going forward and standard setters' push to extend FVA into other areas. In this article, we highlight three important issues as an attempt to make sense of the debate. First, much of the controversy results from confusion about what is new and different about FVA. Second, while there are legitimate concerns about marking to market (or pure FVA) in times of financial crisis, it is less clear that these problems apply to FVA as stipulated by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be it IFRS or U.S. GAAP. Third, historical cost accounting (HCA) is unlikely to be the remedy. There are a number of concerns about HCA as well and these problems could be larger than those with FVA.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会计难于实施的原因之一是对人力资产的计量。不同的人力资源会计方法确认人力资产的性质不同,需要统一人力资产账户分别核算;同时将公允价值引入人力资产价值会计的计量可以有效消除人力资源价值计量对未来时间价值流估计的不确定性难题。人力资产统一账户以及公允价值计量人力资产价值将简化人力资源会计并使其增加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张健 《价值工程》2010,29(6):11-11
如何将公允价值理论很好地运用于实践,并有效地指导实践是公允价值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现就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