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涛 《北方经济》2006,(9):79-80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有效成立后,当事人必须根据合同的规定,全面地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实现各自的经济目的。一方当事人如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另一方有权采取相应救济措施。通过对《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相关规定的分析,探析其内在的法律价值的追求,对我国合同履行的现状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根本违约这一法律概念并不直接推导出法律结果,该制度存在的根本目的在于明确不同违约情形下的不同补救方法。根本违约的构成必须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要件,所谓主观要件是指违约后果的可预见性;所谓客观要件是指违约后果的严重程度。但是实践中对损失严重到何种程度才能构成根本违约的问题很难把握。这就需要结合具体案件中的违约情形及其相关因素,正确把握相关条文之间的链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风险转移直接关系着买卖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和国际货物买卖的顺利进行,对风险转移进行明确的界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公约>下根本违约对风险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不当出生”诉讼在我国越来越多。对此类案件,无论采用违约法律救济或者侵权法律救济都是符合法理的。在损害赔偿范围上,既要赔偿原告在财产上遭受的不利益,主要是残疾婴儿的特殊治疗费用和一般抚养费用,又要赔偿原告在精神上遭受的不利益,即精神损失。给予受害人以相应的法律救济,真正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国际货物贸易中 ,构成根本违约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即违约后果的严重性和违约后果的可预见性。对根本违约的补救 ,应坚持补救实际损失、补救财产损失、受害方可选择补救方式三原则。我国亟待从立法上确立和完善根本违约制度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第25条定义了"根本违约"的概念。尽管该条语言简短,但却意义重大。对公约第25条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该条在形式和实质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以及该条所反映出的立法意旨,以期能够对正确理解公约关于根本违约的规定以及统一适用公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预期违约制度的救济措施具有积极主动的特征,债权人可以立即主张行使救济的权利并可通过诉讼来实现.而这种立即起诉的权利也是预期违约制度的显著特征和优势.但这种诉权的行使由债权人选择,即要看债权人是否选择承认对方构成预期违约.  相似文献   

9.
李学辉  梁文琼 《中国经贸》2014,(12):109-110
合同之强制履行,在国际贸易中带来促进贸易顺利进行的稳定感,是一项合同救济措施。民法系国家比普通法系国家更倾向于选择强制履行。通过对比英美法系有代表性的英国法,主要是英国货物销售法,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不同规定和倾向,旨在实践中选择法律、适用法律有更明确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洪瑜 《中国经贸》2010,(18):73-74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我国与世界各国(地区)的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国际贸易纠纷也随之大量增加,其中尤其以国际贸易合同纠纷最多,主要体现在违约方面。根本违约是对违约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的一种描述,它通常是指合同法中最为严重的违约形式。本文分析了各国及国际条约中根本违约的概念、构成要件以及具体形态,并结合我国合同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合同法中根本违约制度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行政合同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大量的行政合同纠纷。特别是行政合同违约问题最具有普遍意义,当事人如何通过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寻求司法救济,成为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但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一定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分析行政合同违约的司法救济现状入手,指出相应诉讼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行政合同违约诉讼制度的建议,并做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任辉 《西部论丛》2008,(12):76-77
2008年10月20日,北京市通州区法院以信赖利益赔偿为由,判决失信农民向画家赔偿损失18万余元,意味着持续了两年多的“画家村案”将暂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4.
刘华  赵阳 《改革与战略》2011,27(5):170-172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在我国普遍存在,现阶段我国施工合同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纠纷的解决机制不够完善,研究解决施工合同违约救济的相关问题迫在眉睫。文章在研究美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立法以及违约救济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违约救济体系的一些建议,有助于保护合同双方的权利,明确义务,提高合同的履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安宁  黄学谷 《黑河学刊》2014,(11):69-71
近年来,大规模侵权事件时有发生,给受害人带来深重的灾难且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在传统《侵权责任法》体系下,探求如何给受害人全面的救济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分析大规模侵权与一般侵权的不同,发现传统的侵权损害赔偿模式对大规模侵权的受害人进行救济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在传统损害赔偿救济方式的基础之上,借鉴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从司法救济、赔偿基金、责任保险制度、国家责任以及惩罚性赔偿等方面探究构建比较完善的受害人救济措施体系。对受害人给予更加及时全面的救济,以更好地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救济中的公共利益原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益民 《特区经济》2010,(6):272-274
文章探讨了国际贸易救济中公共利益与公共利益原则的界定及其重要意义。从公共利益所涉及的利害关系方、完善程序性规定、公共利益调查的结果、实施独立的公共利益审查和健全利益评估与衡平机制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贸易救济法中公共利益制度的建议。结合中、美轮胎特保案着重讨论了如何运用公共利益原则,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17.
高秀玲 《浙江经济》2014,(22):52-53
贸易救济调查(通常指进口救济)是WTO框架下保护国内产业的一种法律武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就我国而言,它是因其他国家向我国倾销其出口产品引起的对我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只要产业或企业提起反倾销调查等申请,国家可以依法进行立案、调查与裁决工作,通过实施征收反倾销税率等措施,使国内产业得以至少5年甚至10年或更长时间的有效保护,从而发展壮大,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陆爽 《特区经济》2011,(5):252-254
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何时起从卖方转移到买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由于各个国家的立法角度和立法背景不尽相同,对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有不同的规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国际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为促进各国之间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尽量减少因各国法律规定不同而造成的贸易障碍,有必要对如何确定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契约法正经历一个不断变化与调整的过程,并体现出新的特征与发展。本文所述的现代契约法的特征与新发展,实质上更多地是从现代契约法的新动向、新变化与具体体现这一层面予以阐释分析。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旨在以英美契约法等外国相关法律发展动向评析为主线,在研究相关著述的基础上,结合英美代表性判例,力图从现代契约法对……  相似文献   

20.
刘海燕 《特区经济》2007,(7):228-229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形式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体现。由于经济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变化,我国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形式的规定由强制要求当事人采用书面形式变为尊重当事人的意志。但是我国对于《CISG》第11条所作的保留仍然存在,其与我国现行《合同法》关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形式的规定相抵触。本文通过阐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形式的作用以及国内立法和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重点分析《CISG》与我国《合同法》在合同形式上的冲突,并针对我国目前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现状,对该问题提出相关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